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甬式家具

能否重新续上传承的血脉?

▲甬式家具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吴圣东在进行雕刻创作(受访者供图)
▲获得“山花奖”的船鼓
▶制作精美的“面汤架”
◀甬式家具“重器”——七弯床

  汤丹文 

  在不久前举行的文博会宁波工艺美术展现场,一张镶嵌雕刻精美、做工细致的大床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一个小女孩不解地问妈妈:“以前的人为什么睡这么大的床啊?”另一个年轻人也在问现场的工作人员:“这是不是明式家具的一种啊?”

    其实,这张床是地道的宁波本土家具,甬式家具中极具代表的七弯床。当下,人们往往把所谓的明式家具或苏式、广式家具作为使用收藏的目标,甬式家具却渐渐被人遗忘了。

    那么,老底子宁波人的家具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什么文化内涵和历史源流,反映了宁波人怎样的性格特征?甬式家具文化还能否传承下去甚至发扬光大?

    (一)

    谈起甬式家具,绕不开吴慈、吴圣东和吴圣超父子。在宁波,他们可算是传承甬式家具文化的“第一人”了。吴慈早年走街串巷收集甬式老家具,大儿子吴圣东也子承父业。在父子两人40多年收藏的上千件甬式家具的基础上,吴圣东办起了千工甬式家具博物馆。2008年6月,“甬式家具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名录”,吴圣东也成为“甬式家具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吴慈的小儿子吴圣超曾涉足古旧家具行业,致力于甬式家具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可以这么说,吴氏父子是通过大量收藏甬式家具来研究其中的制作工艺和蕴含的文化内涵的。

    谈起甬式家具,吴圣东认为,中国古家具制作虽有广式、苏式、京式以及鲁作、晋作、东阳作之分,但甬式家具无论做工、技艺还是蕴含的文化,相较之下毫不逊色,甚至有自己独特的魅力。这个判断,是他对甬式家具藏品多年细细研究后得出的结论。

    甬式家具缘于何时已不可考,但七千年前的河姆渡人在干栏式建筑中已经运用了卯榫结构,这与古代木家具的卯榫制作工艺应该是相通的。

    史料中,很少有对甬式家具制作历史的系统性记载,人们只能从细枝末节中一探究竟。在日本京都大相国寺等寺院,藏有宋代宁波画家的佛画。鄞邑画家陆信忠在画中所绘的禅椅,应该有当时宁波家具的风格。而南宋宰相史浩墓前的石椅,也许是甬式家具现存最早的实物资料。

    到清代时,中国家具一改明代的简练秀丽,呈现繁琐富丽的风格。甬式家具也不例外,并在制作工艺上迎来了它的顶峰。特别是乾隆以后,随着紫檀、红木等名贵木材的普及,甬式家具的用材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工匠们会在整件家具器物中配以红木、紫檀、黄杨木等,再加上宁波特有的骨木镶嵌和朱金木雕工艺,制作的家具更加富丽堂皇,更具宁波地域特色。此时,甬式家具中的桌、椅、橱、床基本定型,如房前桌、镶嵌扶手椅、纱橱、红橱、七弯床、三弯床等等。

    晚清至民国时期,因为长年战争,甬式家具的制作水平有所下降,所用材质也以本地木料为主,配以花梨木,加点骨木镶嵌,当然也不乏优秀的师傅制作出来的家具传世。此时,甬式家具的市场已形成一定规模,“城外和丰纱厂,城内红木工场”,这句宁波俗语反映的就是当时宁波家具业的红火景象。

    1921年的荆州《夷陵民国逐年大事记》中记载:宁波人张春祥、张泰和在二马路开设“顺利”“黎兴祥”木号,生产宁波床(即七弯床),红木桌、椅以及写字台、沙发等新式家具。这说明甬式家具除了宁波本地被大量使用外,还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影响力远播湖北。

    新中国成立后,甬式家具大规模的制作归于沉寂,但人们对甬式家具的向往仍然持续。在不久前的文博会现场,笔者遇到了17岁就做木匠的奉化人陈贤高,他曾是各种“生活”样样精通的奉化老师傅,打制甬式家具更是拿手好戏。他说,直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宁波舟山等地的乡人还以能拥有一套甬式家具为荣,家有一张三弯床或七弯床那是财富的象征。尽管那时甬式家具上的传统吉庆纹样已经被革命人物所替代。至今,他家里还留着八仙桌、被柜、七弯床等一整套甬式家具。现代打制甬式家具的师傅中,奉化师傅是其中的行家里手,他们大多是奉化大堰等地人。奉化作家陈峰提供给笔者的一份省非遗调查表显示,民国初年,大堰的王景卿带领本地木工、雕工、漆工在宁波办了一家王源兴木器店,带出了一批师傅。新中国成立后,大堰的匠人进入当时的市工艺美术厂做家具,后来他们又回家开起了作坊。

    陈贤高说,当年打一套甬式家具大概要花一个月时间。“现在掌握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很多木匠转型做了雕刻师傅,或者去做流行的现代家具了。”陈贤高就在莼湖开了一家工艺雕塑厂,作为市工艺美术大师,他的朱金漆木雕作品波花轿曾获全国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金奖。

    如今在宁波乡间,仍然能零星地发现甬式家具的实物踪影。今年“五一”那天,笔者就曾在鄞州区瞻岐的临河老街上,看到一位80多岁老婆婆家中保存着一张尚好的三弯床和其他老家具。老婆婆说,这张床是她太婆传下来的。这样一算,这张床得有上百年的历史了。

    (二)

    在吴慈、吴圣东父子眼里,传统甬式家具的迷人之处在于它“集甬上之艺,成四明之灵”。“五木成其色,昌盛百年长;吉子似其眼,拷头如其袖;善舞而不乱,连绵尽其意;朱金髹其贵,皂色承汉风。”这些溢美的言辞,也道出了甬式家具在用材、工艺、用色等方面的特点。

    甬式家具在用料方面并不似现在的明式家具全部选用高档木料,通过主次搭配,宁波的工匠们对各种木料的运用极为精妙。一般来说,甬式家具由花梨木、黄杨木、榉木、木乌树等木材制作。在吴慈眼里,这蕴含着“五世(树)其昌”的吉祥之意。因为在宁波话的发音中,“树”与“世”发音几近。

    从工艺的角度来看,甬式家具是宁波地区民间工艺的集大成者,朱金木雕、骨木镶嵌、包圈工艺、拷头工艺、吉子工艺等等,都在甬式家具上有不同程度的呈现。其中的朱金木雕、骨木镶嵌等在当下宁波其他工艺品制作中都有呈现,而包圈、拷头、吉子、薄意雕等则是甬式家具独特的工艺。

    所谓“包圈做”,是指家具腿与横枨结合时的一种制作方法。具体是在圆腿的家具上,做出包圈。除了在腿上和横枨上做出卯榫结构,还要在横枨上修出半圆状,隐约现出凹凸纹。横枨和圆腿的结合如同一体,在结构和外观上更加牢固、美观。

    拷头则是甬式家具中的拼攒工艺,它利用边角料,运用卯榫手段,拼成回纹和各种吉祥图案。每段前端制成榫头,后端起卯,榫卯相接,曲转层叠连绵而出,意尽而收,一气呵成。

    “吉子”是甬式家具中一种必不可少的装饰物,也被称为甬式家具的“眼睛”。吉子多用黄杨木制成,同时也有紫檀、黄花梨、榉木以及象牙等材料。其图案以表现长寿、多福等吉庆寓意为主。吴圣东表示,宁波是黄杨木的主要产地,因此,凡使用黄杨木吉子的家具,十有八九皆为甬式。因此“黄杨吉子”几乎成了甬式家具的认定标记。

    薄意雕,是指在家具上浅浅地雕刻,浅如薄纸,它需要工匠有深厚的雕刻功底,如在宣纸上用毛笔白描,用刀如用笔,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否则会前功尽弃。在甬式家具中,大型的薄意雕家具不多见,在椅背的上端,常能见到小块薄意雕作品。

    七弯床则是甬式家具中特有的重器,它是宁波民间镶嵌、雕刻、拷头、髹漆等工艺的集大成者。七弯床产生于清代中期,笔者曾在千工甬式家具博物馆看到吴圣东斥巨资收来的一张清代七弯床:床底部分,前后八只脚,两只前脚雕以虎头,俗称“虎爪脚”,有辟邪之功用;前屏部分最为讲究,床两边的中正,雕以“和合”二仙等吉祥图案,“和合”图案以上则由拷头拼攒而成,上百个小卯榫自下而上勾结,连绵不绝;而床前面的上部分则由三块红木板和反首组成,三块板用象骨镶以人物故事、花鸟走兽;床的后面部分,则是用花梨木或木乌树组合成围屏,亦有精美的雕刻和绘图。

    宁波人的家具,在用色上讲究“男女有别”。甬式家具以皂色为主,也就是以沉稳内敛的黑色为主色调。吴慈说,乌衣门第乌衣郎,黑色是高贵之色,古人对庄重的黑色一直是情有独钟的。“在宁波,大家都知道十里红妆,如果说十里红妆是小姐出嫁时的家具或器物,那么,许多甬式家具应该属于先生家具了。”

    (三)

    何谓经典家具,圈内人士会告诉你,一件好的家具,造型第一,工艺第二,材质并不是第一位的。而许多甬式家具,的确承载着宁波手艺人的工匠精神。

    2017年,吴圣东花20多万元从中国台湾地区购回了一个以前宁波人使用的“面汤架”,也就是人们放洗脸盆的架子。

    这个已被确认民国初期从奉化辗转流出去的盆架属清代中晚期甬式家具,虽由榉木制作,但通身髹荸荠漆。盆架上部透雕了杨梅、橘子、葡萄、核桃、石榴、南瓜、茄子、丝瓜、豆角、荔枝等十多种瓜果,意趣盎然。其寓意是结果生子,家族兴旺。

    为什么会斥巨资收购这件家具?吴圣东对笔者说,这个面汤架虽不是厅堂之物,但极尽工巧,整体布局繁而不乱,雕刻技法圆熟。“古人生活讲究师法自然,融于日常。面对如此精美的面汤架盥洗,定是赏心悦目,涵养怡神。殷实富足之家以前对生活的讲究用心可见一斑。”

    甬式家具对做工的讲究用心,往往胜过在用材上的选择。在千工甬式家具博物馆,笔者曾见到一块从七弯床上脱卸下来的床板,板上用墨书标注那张七弯床完工于“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岁南吕月”,即1906年农历八月。一张七弯床的花费分两部分记载:一是工钱。木匠李财皮花了80工,负责雕花镶嵌的鄞邑人邬金生则花了85工,漆匠董文孝做了40工,三人合计205工,总计工钱是大洋33元,饭钱以每工1角算,是20.5元。两项相加,工钱算下来是53.5元。而买材料包括油漆、配件的费用仅花了18.7元。工钱加上材料费用共让主人花掉了大洋72.2元,用工上的花费大大高于材料费用。吴圣东说,这也是他的甬式家具博物馆取名“千工”的原因,这块床板也可以说是镇馆之宝了。

    甬式家具这种制作上的选择或许与宁波人内在性格和文化有关。宁波人头脑活络精明,又很要面子。在材料上,该用好木材的地方一点不含糊,但能省的地方也省了。做工上的讲究与刻意,又显示了家具主人的档次与面子。

    家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东西。通过家具的装饰纹样来传播吉祥、慈孝文化,起到教化的作用,也是甬式家具的一大特点。

    甬式家具上的装饰由具象、半抽象或者抽象的几何纹样组成。具象的装饰题材有人物故事、戏曲片段、生活风俗、山水风景、花鸟静物等等。吉祥纹样有回纹、万字纹、暗八仙等等。

    文字装饰又是甬式传统家具的一大特点,特别是明清时期文字纹盛行,匠人们往往在屏风、床围和橱门上,用各种书体写上唐诗、宋词、格言、吉祥语等。有的文字还隐藏在图案中,笔者就在千工甬式家具博物馆看到两块竹叶纹橱门,竹子图案中就隐含着一首唐诗。

    “甬式家具蕴含的文化,可研究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很有意思,值得一辈子去花工夫。”吴圣东说。同时他认为甬式家具的文化传承也面临如何接上源流的问题。

    随着居住条件的发展和变化,让宁波人再去普遍使用甬式家具,已不太可能。甬式家具收藏与文化传承,可能是很少一部分人在做的事。吴圣东最大的愿望是能在传统甬式家具的基础上做出新的东西,让宁波人用上有自己地域个性的家具。他已经根据南宋墓道前的石椅,仿制出一把新的甬式太师椅。他还仿制了甬式家具中一椅两用的梯椅,既可当梯子,也可用作书架和盆架。

    “作为一种文化,宁波人能不能拥有一件自己祖宗用过的家具,比如说像梯椅这样的一把宁波椅?”吴圣东这样问道。

    作为甬式家具非遗传承人,吴圣东目前正在发起“千椅进万家”活动,让宁波人特别是年轻学生更多地知道甬式家具并引以为傲。每逢节假日,吴圣东还利用工厂的边角料,指导学生进博物馆动手制作筷子、木尺等,以此体验木工制作的魅力。今年7月,为了向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外的宁波帮推介甬式家具,吴圣东花了五年时间、请了十几位工匠制作的船鼓还将参加“香港宁波周”的活动。

    (照片除被访者提供外,均由汤丹文摄)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