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14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端声音

   青岛峰会开启上合新征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合作组织研究室主任许涛在《光明日报》刊文指出: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是上合组织扩员后召开的首次峰会,也是习近平主席首次以中国国家元首身份主持上合峰会。回顾上合组织的建立发展,展望青岛峰会开启的上合新征程,人们不难发现,成员国积极实现战略对接为上合组织发展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首先,用共同的发展需求超越差异与分歧。从成立之日起,上合组织就凝聚起成员国最主要的政治共识,推动地区内安全、经济、人文领域的有效务实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恪守被概括为“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是上合组织影响力逐年上升的根本。这一地区性国际合作实践本身既是对零和博弈等错误理念的反思和批判,也是对构建更加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集体诉求。

    其次,用新安全观推动安全领域合作升级换代。安全领域合作是上合组织成立以来的主要合作方向,而且也仍将是近期和未来的工作重心之一。2013年至2017年,上合组织成员国有关机构共制止600多起具有恐怖主义性质的犯罪活动,摧毁500多个武装分子培训基地,抓获2000多名国际恐怖组织成员。

    最后,从改善共同发展环境入手参与全球治理。上合组织成员中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占据了代表新兴经济体的“金砖五国”的五分之三。面对目前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出现的重大调整,各成员国对优化发展环境和参与全球治理有着相近的诉求。作为冷战后出现的新型国际合作机制,上合组织不仅在安全、经济、人文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而且通过自身的地区实践,探索出一套区域治理的思路和做法。

    “上海精神”的新时代内涵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苏晓晖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刊文指出:习近平主席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当今世界所处的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进行“把脉”,赋予“上海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从发展观、安全观、合作观、文明观、全球治理观的角度对上合组织发展进行全面设计。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观是中国首倡的新发展理念,上合组织要解决发展问题,缩小发展差距,离不开这一发展观指引。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是2014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新安全理念,已成为上合组织安全合作的基础。开放、融通、互利、共赢的合作观是上合组织应对经济全球化逆流、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法宝。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是落实“上合精神”、尊重多样文明目标的可靠抓手。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推动上合组织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作出贡献。

    光有重器没有“精器”

    是不行的

    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指出:我们现在大国重器有了,但还没有“精器”。也就是说,肌肉强壮了、骨骼长大了,但是心脏和脑子还要靠别人。这是不行的。

    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制度优势,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把各路科技大军组织起来共同攻关。从上世纪60年代的“两弹一星”到现在的各种大科学工程,都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但遗憾的是,我们的很多关键核心精密元器件还要从外国引进或者仿制。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它是国家核心竞争力,只有靠我们自己搞。这非一日之功。中国科技正处在从跟跑到并跑的阶段,只是在某些领域冒了头,有了一些突破。真正实现从跟跑到并跑、从并跑到领跑,还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我们需要突破的是基础和核心的部分。

    为此,中国的科技工作者要耐得住寂寞,要有韧性和决心解决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现在需要的是加强对国家的责任感。科技工作者要把自己的聪明、智慧和精力都投到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中去,不计名、不计利,真正为国家振兴作出科技工作者应有的贡献。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