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6月1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故宫物语》

    作者(日)野岛刚译者张惠君出版上海译文出版社日期2018年3月

    “故宫”原指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帝处理政务和居住的皇宫,1925年,改为博物院。在《故宫物语》里,作者野岛刚把“故宫”的概念作了扩大化,出现了北京、台北、沈阳、南京四个故宫。另外,他还造访了四川乐山的“战时故宫”,即抗战时期故宫文物南迁之地。这些故宫的文物、历史以及守护人,构成了本书的三个主篇目:话文物、谈故宫、访昔人。

    全书17万字,分成90话,每话平均不足2000字。比如,“话文物”有37篇,每一篇说一件文物,翠玉白菜、白瓷婴儿枕、《富春山居图》……美学特征、文化衍变、历史轨迹,娓娓道来。浅尝辄止式的写作也是有好处的,野岛刚在后记中自述,“我想尽量从总体的角度,呈现‘故宫学’的世界,带领读者领略体会。”野岛刚的写作方式与他的记者、专栏作家的身份有关,这类短浅的随笔正是他所擅长的。

    野岛刚之前还写过几部关于中国文化的专著,如《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两个故宫的离合》,加上这部《故宫物语》,都体现了可能被中国读者斥之为“流于浅表”的风格。其实这种门槛的主动降低是很日式的,他的行文也很照顾日本读者,经常会做一些中日文化之比较。说到中国瓷器“雨过天青”,他会延伸讲到日本瓷器工艺和知名的收藏家;讲释迦牟尼佛坐像,他会提及补足故宫藏品缺口的新田先生的佛像捐赠。润物无声,化入日常,这是日本文化的厉害之处。

    碎片如琉璃,折射不同角度的光芒。《故宫物语》的90话,各说各话,零零散散,然而收拢一处,就很明晰地显示了作者的想法。野岛刚倡导的“故宫学”,不只是孤立地评论和研究故宫藏品,而且阐发了故宫文化的传承源流和独特的美学价值、社会地位及政治意义。

    (推荐书友:赵青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