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永均 今年上半年,宁波海关对全市511家出口企业开展了2017年度遭遇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调查。结果显示,我市57.14%的出口企业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较上年上升4.62个百分点;企业直接损失70.37亿元,较上年增长63.3%。 面对上述数据,特别是快速增长的影响率和损失额,很多人感到十分惊讶。“想不到这种隐性贸易壁垒对宁波外贸的影响如此之大!为了宁波外贸的健康发展,必须举各方之力加大应对力度。”一位专业人士感叹道。 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是《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协定》《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SPS)协定》规定的非关税壁垒措施,是世界贸易组织允许采取的保护措施。比如TBT协定规定:“任何国家在其认为适当的范围内可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环境,只要这些措施不致认为在具有同等条件的国家之间造成任何不合理的歧视,或成为对国际贸易产生隐蔽限制的一种手段。”但是,在实际操作层面,它被许多国家用来实施贸易保护,这种措施名义上合理,形式上隐蔽,技术上复杂,对正常的国际贸易造成了极大障碍。 作为全国外贸大市,宁波经济对外依存度高,更容易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影响。海关数据显示,我市技术性贸易措施影响率已连续9年超过50%,高出全国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2017年,全市出口企业直接损失和新增成本分别占当年外贸出口额的1.41%和0.80%。丧失订单为直接损失的主要形式,其他形式还有“降级削价”“额外处理”“退回货物”等。 那么,宁波该如何应对和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 首先,企业要抓紧修炼内功,努力提高标准和环保水平,化被动为主动。企业是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直接受害者,理应对此最为敏感,但有关调查显示,我市不少出口企业对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认知尚处于懵懂状态,更谈不上应对。当前,影响最频繁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形式包括认证要求、产品技术标准、有毒有害物质限制、环保节能要求、标签标志要求、包装及材料要求等,企业要多做功课,做到心里有数。 其次,政府要帮助企业提高攻壁破垒能力。各国技术性贸易措施分散多样,一家企业很难独自应对。由政府部门组织开展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是国际惯例,宁波相关政府部门要建立主动有效的预警监测机制,跟踪、收集最新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动态,形成横向联合,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使企业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时“知己知彼”。 第三,要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及时为企业提供应对指导。行业协会要真正成为企业的服务者,搜集相关信息,对会员企业进行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培训等服务。这方面,宁波已经探索出不少成功的经验,比如建立了宁海文具、慈溪童车两个国家级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由国家和宁波两级海关部门、各基地所在地的地方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共建,通过开展WTO其他成员有关文具、童车和儿童汽车安全座椅产品的信息跟踪和通报评议,形成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快速反应机制。 最后,要学会利用法律维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宁波企业爱打国际官司是出了名的,早在2003年宁波慈兴集团就打赢了中国入世第一场反倾销官司,后来双鹿电池又联合国内17家电池企业在我国首起应诉的美国“337调查”案中取胜。面对部分国家不合理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我市企业要敢于发声,行业协会和各级政府也要积极施以援手,合力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消除不公正贸易壁垒,成功实现“跨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