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人在观鸟屋观察燕鸥生活习性。 (夏雨 沈孙晖 摄) |
|
中华凤头燕鸥 |
从象山半岛乘风破浪一个半小时,就到了韭山列岛铁墩屿。因为一种珍稀鸟类——中华凤头燕鸥,铁墩屿成为重要的“守护站”,每年春夏,这座荒岛都会迎来志愿者驻守观测。6月中旬,两位女“守护者”——复旦大学鸟类生态学在读博士生谭坤和来自杭州的医生耿洁,结束了50天的观测生活,恋恋不舍地向中华凤头燕鸥“告别”…… 本报记者 沈孙晖 通讯员 郑丹凤 陆晓添 据悉,中华凤头燕鸥被誉为“神话之鸟”,系极度濒危物种。从2013年开始,铁墩屿成为“中华凤头燕鸥繁殖种群招引”项目的实施地。“海岛鸟类监测员”由此而生,他们驻岛监测、保护中华凤头燕鸥,通过人工招引让“神话之鸟”在岛上安居繁殖。今年,该岗位不再限制性别,谭坤和耿洁成为首批女性志愿者,于4月27日上岛驻守。 两开间的板房、一个大大的蓄水罐、几畦菜地……三四排太阳能板组合的营地,就是谭坤和耿洁的“家”。越过萋萋芦苇,在营地东南面礁石与大海的交界山岩上,3000余只燕鸥聚集、求偶、筑巢、产蛋。 “我太爱这里了,能够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就算长驻荒岛,我也甘之如饴。”谭坤专门为中华凤头燕鸥制作了电子巢位演变图。耿洁则“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蹲点观鸟屋观测燕鸥动静。“我不是专业人员,但对鸟儿的热爱丝毫不亚于任何人。”应聘驻岛前,耿洁刚好辞职,来荒岛观鸟除了一腔爱鸟情怀外,更多的是转换心情再出发。 耿洁说,观测中乐趣多多。因为燕鸥有着鲜活的情感和生活:“生鸟蛋子”掐架弃蛋、“单亲妈妈”艰辛相亲……她还为不少燕鸥取了“绰号”。“荒岛生活没有想象中那么艰苦!”谭坤介绍,太阳能发电基本能满足手机充电和照明,淡水、食物等有保护区工作人员定期船运上岛,“我们点他们送,后勤服务很到位。”让她们惊喜的是,岛上配有WIFI,有菜园,还能养养鸡…… “当然,困扰也不少。最头疼的就是蚊子,简直无孔不入。”无论白天黑夜,她们都得点上蚊香,浑身喷涂驱蚊水。此外,宝贵的淡水也不允许“挥霍”,洗澡绝对是奢求。 监测显示,今年到铁墩屿繁殖的燕鸥最高峰时超过3000只,中华凤头燕鸥有49只,其中16对筑巢孵蛋。6月10日后,至少百只燕鸥雏鸟在岛上成功孵化,其中发现了3只“神话之鸟”雏鸟。 一座岛、一群鸟、两个人,彼此建立起一种特殊的精神纽带,这也许是“海岛鸟类监测员”岗位的“诗与远方”所在。“铁墩屿是鸟类研究人员心目中的圣地,希望以后有机会再来。”离岛时,谭坤动情地说。与此同时,一对“老少组合”志愿者接过了“接力棒”:省林业厅退休人员俞肖剑和南开大学刚毕业的大学生严志文,他们将驻岛监测、继续保护“神话之鸟”。 志愿者来来去去,始终不变的,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