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05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共建共治共享机制

—— 三论让百姓生活更加舒心

    本报评论员

    推动老小区环境整治,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不仅是政府部门的应尽之责,也是全体市民、社会各界的共同义务。要创新共建共治共享机制,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一起建设文明美丽宜居的家园。

    现代社会讲分工、有合作、重系统,更需理清权责、环环相扣。宁波中心城区的一些老小区,由于建造年代早,一般规划落后、面积较小、设施老旧,不少还存在物业服务欠缺的问题,环境整治工作往往千头万绪、错综复杂。要让“硬件不硬”的老小区一样美丽宜居,有关地方和单位要有为民情怀,迎难而上、敢于创新,统筹协调、群策群力,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强化基层党建的教育引领功能,主动走进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老小区居民也要会算大账、算远账,少些指责、多些自觉,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主动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比如,一些老小区陷入物业费收缴率低与物业服务差的“恶性循环”,出现小区管理退步、环境变差等问题,就与小区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缺失或不完善,导致管理失范的“破窗效应”有关。对此,基层干部要敢于担当作为,和物业公司、小区居民一起找原因、动脑筋,想出解决办法。同理,对于老小区停车难、加装电梯难、消防通道和楼道里乱堆乱放、小区绿地遭侵占破坏、小区树木无人修剪、公共设施无人维修等问题,也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创新和完善机制,让共建共治共享成为常态和习惯。

    许多事情,看似小事,考验的却是城市的管理水平,影响的是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展示的是城市的品位与格调。现代城市,规模越来越大,且处于高度变动之中,对细节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的复杂性和难度非比往日。单纯依靠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手段,显然不能满足需求,管理需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绣花”一样的城市管理,单靠政府大包大揽,或者只是政府部门“剃头挑子一头热”,很难行得通,必须调动和凝聚各方面的力量。

    比如,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垃圾从居民家到小区垃圾房,再到垃圾中转站,最后到垃圾处理场、危废处理中心,虽说居民是“应分尽分”的主体,但党委政府主管部门、基层党组织、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垃圾处理企业等同样责任重大,涉及政策制定、宣传教育、经费保障、设施布置、人员安排、监督考核等内容,如环似链,缺一不可。把这件“最难做的简单事”做实做好,就需要完善高效的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明确各环节的工作内容、任务分解和法律责任,让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和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同理,解决雨污分流、城乡接合部整治、散乱污行业整治等复杂问题,一样需要形成上下联动、多方协同的合力。

    小区是所有居民的小区,城市是全体市民的城市。小区环境整洁优美,城市运行安全有序,是居民之幸、市民之福。让我们多做献智出力的事,做好履职尽责的事,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紧着一环拧,让宁波城市更加美丽,让百姓生活更加舒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