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1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客从何来有源流

——由《北仑姓氏源流》说开去

    玫玫            

    由北仑区地方志(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北仑姓氏源流》终于面世了,这是一本期盼已久的书,还未正式出版前,就有好几位老先生希望能早日拜读。

    氏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域历代积淀下来的优秀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朴素表述。清朝学者张澍在《姓氏寻源》中说:“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我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这是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因此,家谱便成了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兵荒马乱的年代里,哪怕流落异国他乡,人们也会带着家谱,以期有朝一日重返家园,可按家谱去认亲。家谱凝聚着家国情怀,是海内外人士的文化纽带。

    正如《北仑姓氏源流》书中所描述的:北仑地理位置优越,依山傍水,浑然天成的景物与人文情怀极其自然地融合于一体。且有鱼盐之利,交通便利,民风淳厚。宋时王安石筑穿山碶、围王公塘,此后历代围塘造田不停,为人们的生存提供了更多的空间,也为各姓的迁入创造了条件。北仑所居各姓,繁衍生息,形成自己族居之所,并建祖堂、宗祠,修纂宗谱,以明世系、别支派,重联亲睦之谊,而敦善友之风。

    自古以来,家乡的先人们既重视和恪守氏族内同姓人之间的血缘之亲,冷暖饱饥互知,喜哀同感,休戚相关。同时又有宽大的胸怀,接纳了外姓人氏的迁入。

    我家在祖父辈时从北仑新碶沿海村迁至大碶周隘陈村,生活了几十年。从小,与我一起玩耍的小伙伴都姓陈,她们看上去是同年龄段的,却要称呼对方为“小阿姑”甚至“小姑婆”——原来她们是同一氏族、同一个祠堂的。那时候我搞不太清楚,母亲就教我一个法子:只要听一下她们的名字,比如名字中有“君”字的,如君芬、君清的辈分,就高于名字中有“培”字的,如培英、培花。“培”字辈的女孩称呼“君”字辈的女孩为“姑”。现在我看了下《北仑姓氏源流》所载,发现周隘陈村陈氏排行二十字中,果真就是这样的排列。

    还记得小时候,周隘陈村的小伙伴家中娶嫂嫂或婶婶了,她们会穿上新衣,一起去喝喜酒,吵新娘子,还不用送礼。我看着眼热,也想一起去。母亲说难为情的,我们外姓人要送礼才可喝喜酒,就包了两元钱的贺礼红包,要我送去。

    主人家非常热情地招待我,把我安排在最会吵新娘子的“小姑婆”一桌。一群小女孩享受着“特权”,让新娘子敬酒,嚷着要吃糖、要唱歌,笑闹声可掀翻屋顶。我也在其中兴高采烈地扮演着会吵会闹的角色。喝完喜酒,主人家多半会把红包放回我衣兜,要我交还母亲。说我们家在村里已住了好多年,早就当作自家人了,我去喝喜酒用不着送礼的。

    村里同姓族人间那种随意、率性而又亲密无间的血缘之亲,让我非常羡慕。我曾天真地问过母亲:“为什么我们没有像小梅、阿萍一样姓陈啊?”

    后来,有一位形容憔悴的老爷爷来到我家。他是我们同族里的一位阿伯,与我父亲是同一排行字的。阿伯告诉我们,他家女儿是个医生,医术高明,在杭州给高级首长看病。女儿回乡看望父母后打算回去,现在车站候车,因想念老家同族的弟弟妹妹们,就要求阿爹把我们几个小孩带去,见见面,说说话。母亲同意两个弟弟随同前往车站。弟弟回来后,带了大姐送我们的许多礼物。我拿着香水铅笔和彩色橡皮,向小梅、阿萍炫耀说:“我们老家在沿海村,也有许多自家人,自家阿姐给我们买了许多好东西……”如今,这位远堂姐姐已80多岁了,与我一直交谊深厚,她常在电话里向我讲述氏族先祖们的故事。我准备寄一本《北仑姓氏源流》给她,姐姐定会很高兴。

    感谢区方志办的工作人员,尤其是主编和执编两位老先生,他们开展了细致的宗谱调查和民间采访工作,努力记录了这些濒临失传的历史资料,为北仑人民提供了一条寻根问祖之路。那些“少小离家老大回”的乡亲们,再也不用对着儿童的“笑问”而无所适从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