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时代 孕育和塑造了改革创新精神 中央党校科研部主任林振义在《学习时报》刊文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领导的第二次伟大社会革命。改革开放的推进,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工作方式和精神状态的一系列深刻变化,改革创新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最大共识,成为改革不断深化、开放不断扩大的动力源泉。 改革最本质的要求是创新。改革旧体制旧机制,最终要落在创造新体制新机制上。海纳百川,不捐细流。我们有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古为今用”,更有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洋为中用”。我们坚持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母版”“模板”“再版”“翻版”,而是中国共产党人发扬改革创新精神进行集成创新的原创版。 40年过去了,改革创新精神激发了改革开放,改革创新精神也成就了改革开放,改革创新的成果已经深深熔铸在迈向强起来的中国的各个方面。今天,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创新精神,让改革创新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新征程中放射出更加耀眼的光芒。这是我们赢得辉煌未来的可靠保证。 从六方面发力 更好建设长三角城市群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何建华在《经济日报》刊文指出:从我国的发展格局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可谓是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城市群之一。在已有基础上,要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构建第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可从以下六个方面发力: 在认知层面上,编织一体化发展“同心圆”。各地应跳出一城一地的狭隘发展视野,实现整体协同、有机分工、合作发展。 在基础设施上,铸就互联互通网络“共同体”。要从“面向全球、辐射亚太、引领全国”的战略愿景出发,重点突破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瓶颈。 在产业布局上,打造协同合作共赢“生态链”。研究显示,国际上的都市圈、城市群在产业分布上一般呈圈层状有机组合。长三角应当对产业布局进行精细化梳理,并定期发布产业发展引导性研究报告,避免同质化竞争,推动形成强大的产业生态圈、价值链。 在创新网络上,激发要素集聚的“活力源”。在国内,长三角地区的科教人才资源相对集中,但与世界级城市群相比依然存在明显的差距。这一问题应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得到关注和重视。 在为民举措上,甘当暖心周到的“好公仆”。长三角要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克服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制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在提升竞争实力上,形成协调高效的操作“新机体”。要降低一体化发展的运作成本,注重规划或立法的刚性引领,发挥市场机制,提升城市群一体化效率,加快形成区域一体化发展立体网状结构和可高效操作的协调机制。 新时代社会治理 需要着重解决七方面问题 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社会学院院长魏礼群在出席“第八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时指出: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也极大地推动和加快了社会全面发展,社会治理领域发生了历史性深刻变化,社会治理领域变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社会治理需要着重解决七方面问题: 一、以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为重点,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二、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格局为重点,不断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三、以加强“自治法治德治”为重点,不断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四、以促进事业单位改革为重点,不断提升社会治理创新保障水平;五、以加强城乡社区体系建设为重点,不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六、以提高“四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重点,不断增强社会治理创新能力;七、以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重点,不断发挥社会主义的最大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