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行走基层·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境整治,一场提升城市品质的持久攻坚战

——近郊涉农街道转型发展系列访谈之二

小浃江景色。(王金忠 厉晓杭 摄)
“小手拉大手”,小港街道红联社区倡导垃圾分类。(余澹 厉晓杭 摄)
居民在新建的江边公园跳舞。(贺剑君 摄)
人物名片:柯静君,1993年参加工作,现任北仑区小港街道党工委书记。

    本报首席记者 厉晓杭 北仑记者站 顾霄扬 通讯员 支倩君

    背景透析

    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在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城乡环境面貌,不仅代表城市形象,反映居民整体素质,更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开展环境整治,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举措,也是让城市的发展更均衡更充分的手段之一。

    随着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整治等政府职能重心不断下移,街道乡镇逐步成为主体责任单位。在近郊涉农街道转型过程中,环境整治是一道必考题,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北仑小港街道位于甬江南岸,与镇海隔江相望,地域广袤,河网密布,面积63.9平方公里,下辖38个建制村和14个社区,是一个具有典型江南水乡特征的涉农街道。近年来小港接轨东部新城,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环境整治破难攻坚率先提上日程。

    本期,小港街道党工委书记柯静君作为受邀嘉宾,就环境整治与城市品质提升这一话题,进行解析探讨。

    记者:当前,宁波正全力推进“六争攻坚 三年攀高”行动,城乡争优是一个重要内容。如何看待环境整治与城乡争优关系?作为一个半城半乡的近郊涉农街道,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环境整治呈现什么样的特点?

    柯静君:环境关系民生,丝毫马虎不得。比如河道污染、乱搭乱建、散乱污企业经营秩序混乱、城乡接合部环境脏乱差等等,这些问题一度是近郊街道的痛点,更直接影响着老百姓的生活质量。通过环境整治,可以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提升城市品质品位,推进城乡争优。

    小港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启动区所在地,是宁波开发开放的前哨,经济十分活跃,但也产生不少环境历史欠账。现在我们建成区有4.3平方公里,这片区域我们叫“老城”;已在开发建设的近3平方公里青墩片区,我们叫“新城”。正在谋划启动的滨江地块,面积7平方公里,我们叫“未来之城”。小港还有28平方公里生态隔离带,里面散布着不少乡村。环境整治,“老城”难题多,在城区,我们主要依托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这一抓手,外部提升“颜值”,里面做好“微创”;在农村,我们主要以“五水共治”污水零直排行动、“三改一拆”为突破口,实施乡村振兴,城市乡村两手抓,进行全域治理。这是我们近郊街道进行环境整治特有的方式。

    在环境整治中,一定要让人民群众得益,这是一个重要原则。比如最近我们结合危旧房改造,把北仑区卫生局、区粮食局等在小港闲置的老旧危房,通过国资划拨,统一整理出来,计划建设7个停车场约600个车位,解决老城区停车难问题,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只要把事情做到老百姓的心里去,那工作就好推进了。

    记者:良好的城乡面貌,对城市发展来讲,至关重要。近郊区域城市化推进最为快速,对城市品质也势必提出更高的要求。在环境整治过程中,您觉得哪些问题最难攻克?

    柯静君:我觉得最难治理的是城中村,这直接影响城市品质。小港有两个城中村,目前还没有拆迁计划。拿红联村举例,这个村有2.2平方公里,本地人口3000多,外来人口5000多。人口密度大、基础设施缺失,空间布局混乱,导致环境卫生、消防安全、治安等问题非常突出。城中村怎么管、怎么改,是我们基层干部讨论最多的问题,也是困扰我们的难题。

    还有就是垃圾分类,这是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分类标准不一、居民积极性不高等,都是阻碍垃圾分类顺利推进的重要原因。我们有本地人口5万,外来人口10万,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与宁波城区居民的环境意识相比,我们有较大的差距。现在我们有14个社区和38个建制村,分别都有试点在推。其实环境整治和城市管理,关键在人,在于居民的素质提高和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升,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记者:随着环境整治更深层次推进,在体制机制上,你们有何创新?

    柯静君:我们的理念是抓牢关键,但从“小处落笔”。为此,我们成立了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规划设计、环境卫生、道乱占、车乱开、线乱拉、散乱污行业整治、水体清洁、拆迁征收、美丽商业创建等12个专项小组以及机动保障小组,实行网格管理,全面定岗、定人、定责、定时。

    应该说,专项小组职能分得很细了,比如涉及道路沿线整治、乱拉电线、乱放养、拆违、剿劣等,大多是小点,但只有扎实抓好每个小点,才能各个击破。农村环境整治也是一样,由专项小组主抓治水、拆违两大关键问题,卫生保洁、治安巡逻等小点则由村里整体统筹。

    记者:环境整治中最让人头疼的就是反弹。坚持不懈,方能见到成效。你们有何良方?

    柯静君:谈个很现实的问题,盛夏到了,雨水少了,地方上最怕的就是水质反弹。水的问题,是环境治理的核心问题。事实上,治水是一场系统而漫长的硬仗,能把水的源头问题治理好,环境自然会提升。近3年,在区、街道两级财政支持下,我们先后投入了1.3亿元,每个村挨家挨户截污纳管,对于散落在村里的企业,我们也把管网通到企业“家门口”,从源头上治理。到今年年底,小港要全部实现污水零直排。

    去年,我们的小浃江被评为浙江“最美家乡河”,这得益于北仑区先后投入20多亿元进行综合整治。小浃江边的合兴村,因为水环境好了,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环保意识也增强了,真正可以享受到“水清岸绿白鹭飞”的江南美景。

    还有垃圾分类问题,也是比较容易反弹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因地制宜推进工作。比如,安置社区中,我们通过“小手拉大手”,一个孩子可以带动好几个大人;在年轻人较多的社区,我们通过“老年漂”这个活跃的群体去传导理念,逐步渗透;在农村,这是一个熟人社会,则通过党员带头发动工作。

    记者:城乡颜值高不高,群众参与度和获得感也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如何调动群众共治共管的积极性,建立起快速响应机制,共同参与城乡环境治理?

    柯静君:一个环境优美、文明有礼的区域面貌,承载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基层,班子好不好,党建强不强,是很要紧的。我们社区和农村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冲在一线,带头整治拆除违建、清理垃圾、处理乱堆乱放,积极参与河道和乡道、村道清扫。还有很多觉悟高的农村老党员主动做“路长”、认领“门前三包”,自觉布局庭院、洁净环境等,把自家的小环境搞好。现在,我们基本形成了基层党组织牵头、一线党员带动、群众积极响应的氛围。

    我们红联社区有居民5000户,常住人口1.5万,长期面临无物业小区多、弱势群体多、外来人口多的“三多”难题。我们孵化了50多个功能各异的社会组织,形成了2000多人的志愿者队伍,服务辖区社区居民。红联社区有党员136名,其中70%加入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我们主要依靠社会组织的力量,党员带头发动群众,主动参与社区治理,实现居民自治。

    记者:环境整治永远在路上,没有休止符。这就要求政府以“绣花功夫”,从细节入手,注重平常,坚持经常,而不是走过场。你们如何提升管理水平?

    柯静君:现在省里在推“四个平台”建设,也就是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工作平台。这里面,我们目前有95个网格长,495名网格员,他们每天在巡逻并向平台汇总信息。

    这495名网格员以及他们建立的微信群中的“群众”,就是移动“探头”,可以深入到每个边角和监控盲区,不断去发现问题。比如哪个死角有居民偷倒垃圾、哪个排污口有污水偷排,网格员都会第一时间上报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发现机制。我们要充分发挥好移动“探头”的作用,一边发现,一边马上派出相关人员去解决问题,实现高效管理。干什么、怎么干一目了然,同时实现网格运作效率“再提升”。

    记者:在环境整治过程中,还有什么问题亟待解决?

    柯静君:现在比较困扰我们的就是装修垃圾和工业垃圾的处理问题。生活垃圾已经有一套比较成熟的运作处理机制。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装修垃圾每年都在增加,导致经常出现乱堆乱扔的现象。旧沙发、旧床垫这些大型的垃圾,垃圾回收站是不接收的。装修垃圾往哪里去,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全部通过环卫站拆解处理,工作量较大。现在我们街道辖区内有一家企业,可对装修产生的混凝土、砖块等通过破解,制造透水砖进行循环使用,一定程度缓解了装修垃圾处理压力。

    还有就是中小企业工业垃圾偷倒问题。大企业实力强,基本上与专业的固废公司签订协议,有专门的处理渠道。可很多中小企业没有这样的条件,绝大多数是服务外包,找私人单位把垃圾运走。而这些垃圾的去向,如何处理,就成问题了。下一步,我们将通过逐家排查,弄清底数,要求企业规范处置。同时,加大执法力度,杜绝偷倒乱倒现象。

    基层音符

    长山社区党支部书记黄丹霞:

    随着绿色生活的理念不断普及,社区都在倡导垃圾分类。我们是典型的安置社区,居民环保意识相对薄弱,推广难度比较大。我们动了很多脑筋,比如推广“小手拉大手”活动,发动小朋友进行垃圾分类,并开展优秀家庭评比活动,通过孩子的带动,让更多家长参与进来。相比苦口婆心地劝导、挨家挨户宣讲,由孩子带动家庭积极响应绿色生活、加入生态文明的优化行动,这样的宣传、倡导方式更能提高居民的参与度。

    红联社区志愿者虞伟君:

    我是镇海炼化的退休职工,退休后就加入了社区志愿者队伍,主要负责环境卫生这一块。红联社区老小区、无物业小区特别多,小区牛皮癣、小广告多,菜场周边垃圾乱倒等现象也是屡禁不止。我们每个工作日都有志愿者在服务,可有时候我们前脚刚把小广告清理完,后脚就有人把广告重新贴上了,志愿者花了很多心血,却做了“无用功”。我认为,把环境问题搞好,最重要的就是全民动员,不断提升居民素质。

    红联社区党委书记徐寅红: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们社区专职社工只有12人,要服务1.5万人口,真忙不过来。现在社区孵化培养了55个社会组织,他们发挥自身优势,拓宽了社区服务领域,也使服务更为多样化。环境绿化管护、无物业小区自治,这些难点问题,基本由社会组织承担解决,这也大大减轻了社区的负担。像前进小区是个无物业老小区,以前环境问题特别多,自从有了“义管家”志愿队伍,矛盾和问题大大减少。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