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7月25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鄞州乡村振兴激发“三农”新活力

整洁田园美如画
白岩山最美风车公路
新优果蔬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农业机械化
姜山镇草垛文化艺术节
美丽农村咸祥镇西宅村

    实现省新农村建设九连冠、成为省首批“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区、成为全国第二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区、3年内新启动36个美丽宜居村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鄞州区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以“城乡争优”“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行动为抓手,全领域、全空间、全方位助推乡村振兴,努力实现农业农村“强、美、富”,大力推进鄞州高质量发展领跑领先。

    该区全面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发展环境和治理环境的改善,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努力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开创了一条具有鄞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兴旺 新型农业更具生命力

    在最近的一次雪菜文化节上,鄞州雪菜成为“网红”。网络直播、大厨现场烹制雪菜食品,向全国网友讲解咸齑技术……当天,互联网直播获得50万人次点赞,一小时就售出两万多包雪菜。“互联网+农业”不仅把鄞州雪菜等农产品送到了千家万户,更让鄞州农业品牌有了广泛传播。

    入夏以来的每个周末,到咸祥镇南头村的游客都络绎不绝。南头村拥有丰富的海岸线,是个滨海村落,也是市区离“蓝海”最近的地方。这两年,村里陆续建起渔家乐和游步道,游客既可看海,还可体验民俗文化,人气很旺,带动了渔家乐、土特产销售,乡村旅游经济不断升温。

    产业融合发展是鄞州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在这里,一二三产交织互融,新农业日益焕发生命力。做强“一产”,发展精品农业,鄞州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1个、市级主导产业示范区5个、市级现代农业精品园15个;联合“二产”,发展加工农业,全区19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在2017年实现产值49亿元,出口创汇8385万美元;融合“三产”,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充分挖掘和利用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山水风光等特色资源,深化农旅融合,“天宫庄园”等一批都市农业休闲观光基地声名鹊起。

    今年,鄞州区还将双管齐下深化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启动横溪镇、咸祥镇省级特色现代农业强镇和姜山镇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扶持农村电商创业270人,农村电商创业带动就业1350人,开展农村电商培训300人。

    此外,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业振兴生力军。在鄞州区姜山镇陈鑑桥村,“90后”新型职业农民汪琰斌家喻户晓,他承包了3000多亩土地,从一个对水稻种植毫无经验的大学毕业生,逐渐成长为这一领域的行家。鄞州作为浙江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首批10个试点县(市、区)之一,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建立相关培育机制,完善配套政策体系,逐步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目前,鄞州全区经过认证、年龄在45周岁以下的595位“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还可与企业员工一样享受失业、养老、医疗三类保险,免去了许多后顾之忧。

    生态宜居 醉美乡村振兴中求变

    在咸祥镇咸六村,村民徐月波的小院家喻户晓,每天都有人参观。徐月波的小院放了200个盆栽,精致的盆栽让这幢老旧的楼房充满田园气息。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今年,鄞州区启动了首批美丽宜居村建设,在全区9个镇144258户家庭中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全面推进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发展环境和治理环境的改善,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到2018年年底,全区计划美丽庭院(阳台)覆盖率达35%,打造美丽庭院示范村10个,各级五好文明家庭比例达35%,评选区级美丽庭院(阳台)示范户200户,镇级美丽庭院(阳台)示范户1000户。

    美丽庭院创建活动之外,鄞州区还开展了农村剿灭劣Ⅴ类水、生活垃圾分类等活动,进一步消除“脏乱差”,建设美丽乡村。为争创国家卫生镇,瞻岐镇正在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通过垃圾分类走村入户宣传,倡导村民从自我做起保护环境。塘溪镇启动了“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将施村、沙村、童村、上周村、童夏家村5个村串起来,“人文旅游”小镇蓝图逐步变为现实。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鄞州坚持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今年5月,为解决各地在美丽宜居村建设过程中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的短板,鄞州开始试点驻村规划师制度。目前,全区9个镇共配备了6名驻村规划师,开展相应的业务指导。在此基础上,还配套设立了质量指导员和科室联络员,把指导、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向基层延伸,高水平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提升。

    按照部署,鄞州区将在3年内新启动36个生态宜居村建设,创建完成27个生态宜居示范村。目前已有14个行政村(区域)通过镇村联席会议审查,正式启动美丽宜居村建设,涉及251个项目,预计明年年底竣工验收。

    乡风文明 村庄治理全民共建共享

    每天饭后,姜山镇陆家堰村党支部书记姚宏法都会带着村班子成员到村民家中走访,一边和村民聊家常,一边检查村庄环境卫生和社会治理情况。原来,助推乡风文明和村庄治理,陆家堰村想方设法,将卫生死角改为花坛,统一提供不锈钢晾衣架,规定遛狗时段,对村内闲置空地开展停车位划线……还建立了村民夜会、微信群等多个民情反映平台,所有村民既是创建参与者,也是创建受益者,形成了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在拥有良好“硬件”基础上,鄞州乡风文明建设和村庄治理也在不断加码。获评全国文明镇的东吴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最美东吴人”“最美家庭”“慈孝家庭”等评选活动,同时,开展“魅力太白 禅意天童”文明示范线建设,将小白等5个村连接起来,打造了一条文明示范线,全面提升了全镇各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此外,鄞州通过推进“周日文化”“文化天天”等新载体在农村的全覆盖,让先进文明思想、良好的社会风尚在广大农民群众中扎根。在全省90个县(市、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评估指标测评中,鄞州区以81.33分排名首位,是全省唯一总分在80分以上的县(市、区);而且全区21个镇、街道全部达到省一级以上乡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其中“特级综合文化站”有11个。

    劲吹的“文明乡风”让整个农村发展的精神面貌更上一个层级。今年,该区文明乡风建设步子迈得更快更大,目标村级志愿服务站实现市级以上文明村覆盖率100%,农村注册文明志愿者覆盖率达18%(8.6万人),农村学校文明校园覆盖率达40%,全区村文化礼堂建成率达54.6%。

    生活富裕 多渠道鼓足村民腰包

    进入位于下应街道的湾底村,可以看到花木掩映,清澈的小河边,一排排别墅错落有致……湾底村坚持走特色发展、生态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的腾飞,目前全村净资产达到8.8亿元,集体年可用资金300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4.5万元。

    借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湾底村人奋斗的热情更加高涨。以农业为基础,拓展延伸现代服务业,并开始布局文化产业。投资3亿元的鄞州蓝青小学,是湾底村首次试水教育文化产业的标志性项目,已于去年开工建设。此外,投资3000多万元的台湾文创园项目也已经提上日程,项目计划引进两家博物馆,其余4000平方米均为台湾文化创意项目,这一项目建成后将把西江古村与净土寺连成一体,成为天宫庄园的文化集成区。

    无独有偶,地处云龙镇西北部的任新村,多年来大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推出采摘游、观光游、亲子游等项目,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目前,任新村共有油桃基地300亩、葡萄园100亩、草莓采摘基地50亩,每年吸引游客上万人次。乡村旅游的发展,直接带动村民收入的增加。2017年,任新村实现村级集体收入125万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事关党在农村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近年来,鄞州区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多种发展途径,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据统计,截至2017年,鄞州全区281个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集体总资产达到252亿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20.4亿元,其中500万元以上的有76个村(社)。

    在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村民钱袋子鼓起来的过程中,鄞州区多渠道拓展村集体经济增收,一方面,依托中心城区或工业园区等区位优势,投资发展标准厂房、商业用房等集体物业项目;另一方面,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农村特色经济,形成了以经济作物、花卉苗木、近海养殖等为代表的复合农业产业群,促进了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2017年,鄞州区村集体共取得发包收入1827万元,打造了走马塘古村、天宫庄园生态游、沙村名人故居等一批特色“欢乐城乡游”品牌;今年,该区年度目标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经营性收入超10万元的村覆盖率达97%。

    本报记者 王博 鄞州记者站 张绘薇 杨磊 通讯员 王晨晖 俞爱民 供图 鄞州区委宣传部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