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行走基层·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15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农村文化礼堂,海曙乡村振兴的靓丽风景线

岳童村文化礼堂。(陈朝霞 摄)
海曙区古林镇蜃蛟村文化礼堂。(海曙区委宣传部供图)
海曙区鄞江镇沿山村文化礼堂快板表演。
(海曙区委宣传部供图)

    崭新的三层建筑,门外是开满鲜花的公园,里面是通透敞亮的空间,图书室、棋牌室、视听室、排练室、会议室等一应俱全,村民看书、下棋、讲大道,其乐融融。这是在海曙区集士港镇岳童村文化礼堂司空见惯的场景。

    “图书室有千余册书籍、7台可上网电脑,还有和宁波市科协联网的科普E站。平时经常开展书法培训、礼仪讲座等多姿多彩的活动,腰鼓队、舞蹈队等文体团队活动更开展得有声有色。”岳童村文化礼堂管理员谢孝琴的喜悦溢于言表。

    有先进的设施,更有承载丰富的内容,目前这样的农村文化礼堂海曙区共有78家,到今年年底,将超过90家,覆盖近60%的农村人口。“海曙农村文化礼堂已成为宣传党的政策、弘扬乡风文明、繁荣农村文化、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阵地,成为海曙乡村振兴的靓丽风景线。”海曙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周照宇表示。

    去年年底,海曙荣获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先进区县(市)称号。

    本报记者 陈朝霞 海曙记者站 续大治 通讯员 汪科达      

    建设和发展:村民的“精神家园”

    周一戏曲队排演,周二腰鼓队、舞蹈队排练,周三大家唱……《国家》歌伴舞培训、藏舞培训、五一晚会、百家菜比赛……在海曙区石碶街道车何渡村去年投入100万元新建成的文化礼堂和文化长廊里,活动排得满满当当。“依托文化礼堂,村民还成立了自编自导自演的艺术团,为村民送上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的同时,还经常去邻村参加公益性文化走亲活动,并多次在市、区、街道等各级比赛中获奖。”车何渡村党支部书记何成赛开心地表示,如今村民生活充实、精神愉悦,享受着幸福生活。

    在高桥镇民乐村,高大上的文化礼堂和崭新的楼房、别墅交相辉映。“新村建设让村民住得舒心了,物质生活上了新台阶,精神生活同样精彩。”民乐村党支书谢江伟自豪地介绍,村文化礼堂不仅是村民开展各类文体活动的场所,还是“村民说事团”的活动阵地,“大伙在这里对村委会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对村民落实村务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以及监督权,解决了村民很多大小烦心事。可以说,文化礼堂集聚人气、凝聚人心,村民都喜欢。”

    只要走进海曙区的乡村,不难发现,“文化礼堂——农村的文化地标和农民的精神家园”这句话得到了生动体现。去年,洞桥镇沙港村文化礼堂被评为全省50个示范文化新地标,高桥镇民乐村文化礼堂、古林镇蜃蛟村文化礼堂和集士港镇深溪村文化礼堂入选全省100个优秀文化新地标。

    “与传统的农村文化阵地相比,如今文化礼堂有一个重大的功能变革,就是集思想道德教育、文体娱乐活动和科学知识普及于一体,外在呈现的是一个丰富多元的农村文化综合体,内在孕育的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精神家园,满足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精神需求,进而丰富和充实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海曙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海曙区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保障文化礼堂人、财、物等要素,确保将文化礼堂打造成为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孵化器”。

    近年来,海曙持续做好文化礼堂“红色”“先贤”和“生态”三大系列文章,增强文化礼堂的地域色彩和乡土韵味。今年,海曙区文广新闻出版局制定了“阅读书房”建设实施方案,启动“百川工程”。“依托农村文化礼堂,3年内将建成100家‘阅读书房’,这些书房有统一的建设标准,配齐专兼职管理人员,做好图书配送流通工作,真正成为村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同时开展送演出、送电影、送阅读下乡等活动,推动文化礼堂活动常态化开展,让更多村民享受优质精神食粮。”该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曙区还探索试行“履职清单”模式,区文明办在“履职清单”中制定了“弘扬时代风尚”项目,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身边好人推荐、最美家庭评选等,并在文化礼堂内展示;瞄准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民俗活动,在文化礼堂开展各类礼仪、民俗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项目推出半年来,集士港镇翁家桥村、石碶街道横涨村等多个文化礼堂举办了“好家风”传承活动,吸睛又接地气,为乡村文化注入活力。

    融合与提升:三级文化联动提升文化品位

    除了引导文化礼堂开展各项常态活动,海曙还通过区、镇、村三级联动,积极推动优质文化资源走进文化礼堂。“区文联下属各协会团体与文化礼堂‘结对’、城市社区与文化礼堂村‘结亲’、全区文化礼堂业余文艺团队‘结盟’,成为最引人注目的三个载体,一方面丰富了村民的礼堂文化生活,另一方面提升了文化礼堂的文化自给自足能力,有效提升了礼堂的文化品位。”海曙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

    7月7日一早,海曙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阎云泉给结对的古林镇前虞村党支部书记虞建国发去一条信息,经过前期的现场调研考察,区美协计划为前虞村举办“前虞风情”美术作品展,计划持续组织画家到村里采风写生,然后精选作品在文化礼堂以及城区各个展馆巡展,把前虞村的特色与亮点推广出去。“前虞村是市历史文化名村,古村面貌保存好,江南水乡味道足。美术家协会与我们村结对,为我们送来了致富发展新思路、新理念。美术作品展只是双方结对后项目落地的一个开始,后续的文创设计、艺术创作基地建设等将逐步提上日程。”虞建国感动地介绍。

    目前,海曙区文联下属11个文艺家协会已与26个文化礼堂“文艺结对”,每年“培育一支团队、组织二次采风、开展三堂讲座、举办四场培训”,及时掌握结对村文化需求,精准开展文化“送种育”活动,推动文化礼堂草根文艺队伍的建设,让农村文化礼堂成为各协会团体在基层活动的根据地、文艺帮扶的自留地和精品创作的孵化地,繁荣礼堂文化建设。

    “七一”前夕,一场主题为“远航吧,我心中的红船”的“文艺走亲”活动在集士港镇深溪村文化礼堂上演,除了镇文化站精心编排的10个节目外,望春街道也送来了社区文艺骨干编排的舞蹈《打靶归来》,精彩的演出让台下村民大饱眼福。今年以来,这样的城乡“文化走亲”活动在海曙区各镇乡(街道)的农村文化礼堂里持续开展。

    目前,海曙首批选择了22个城区社区与22个农村文化礼堂建成村开展“文化结亲”,通过建立常态联络机制,定期开展“文化走亲”活动,推动双方在理论宣传、群众文化、志愿服务、党员教育等方面活动的常态联系与互动参与,让优质文化资源流通共享,推动品牌文化项目的联动打造与提升,也促进着城乡融合发展。

    6月30日上午,洞桥镇的夏永元老师作为海曙“民间名嘴”宣讲员队伍成员之一,来到石碶街道联丰村文化礼堂,结合身边的事例,用深入浅出的讲解,为该村党员上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像夏老师这样的“民间名嘴”宣讲员,海曙区共有109人,而这样的宣讲活动也是海曙文化礼堂草根团队大“结盟”活动的一个生动案例。

    海曙以近几年评选出的农村文化礼堂优秀业余文艺团队为主要班底,开展文化礼堂草根文艺团队大“结盟”,同时又重点组建文化、敬老、科技、健康等数支志愿者队伍,组团走进文化礼堂,开展流动展演,宣讲党的理论和形势政策,送精品文艺、健康讲座、道德教育、人文社科、致富经等,丰富了资源供给,提升了文化礼堂的平台服务质量与效益。

    “协会‘文艺结对’充分推动优质文艺资源在文化礼堂扎根育种,城乡‘文化结亲’促进基层优质文化资源互动交流,礼堂‘团队结盟’加强各类草根队伍资源的共享流通,让文化礼堂真正成为海曙发掘乡土文化、留住乡村记忆、振兴乡村文化、实现乡村振兴的灵魂所系和魅力所在。”海曙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