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16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众筹求助不应挑战道德底线

    张凤坡

    近日,在四川成都,一位父亲举着“转让女儿救儿子”的广告牌站在路边,广告牌中写道:4岁的儿子患有白血病,家中无力负担治疗费用,如果有人愿意出钱帮助给儿子治病,可以将同样4岁的女儿送给对方……经记者调查核实,孩子的病情及家庭情况属实(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当记者问及为何要“卖女救子”时,当事人表示,是为了引起社会关注,有利于得到更多的募捐,并非要真的“转让”女儿。同时,当事人透露,这“是和某网络募捐平台的工作人员一起想的主意”。

    “卖女救子”,难免会引起网民关注和质疑。从这件事来看,当事人只是把“卖女救子”当作一个网络传播的噱头,以吸引网民眼球,赢得网民同情,并达到募集更多救助资金的目的。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家属想尽一切办法治病救人无可厚非,但问题是,其所用方法应该在法律允许范围内,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就此来说,很显然,“卖女救子”扰乱了公序良知,挑战了道德底线,甚至涉嫌违法。

    随着互联网发展,一些大病筹款平台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许许多多困难家庭送去了及时雨,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不过,一些大病筹款平台在审核求助者信息以及监管募捐款项去处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缺陷。求助者提供的相关信息是不是真实,有没有夸大事实,募捐款能不能用在患者身上,这些往往是未知数。前几天,一胃癌患者刘某通过众筹募捐到30万元,后来网友经过“人肉搜索”(这当然不值得提倡)得出这样的真相:刘某是某房产企业高管,自己名下有一家房产中介公司,同时拥有多套住房,本人根本不缺钱;上个月,广西南宁邓女士在为女儿众筹治病款项时,同样遭网友揭发:她本人家境殷实,有奥迪车,有多套住房,有三家米粉店。很显然,在上述两起募捐中,捐款者被欺骗了。富人装穷与穷人自贬,都是对社会的欺骗,长期下去,网民面对众筹平台就会产生“狼来了”的怀疑,而公众的爱心一旦减弱,受伤害的将是真正有资金需要的求助者和慈善事业。

    无论对求助者还是捐助者来说,网络众筹应该是建立在信任基础上而产生的互动效应。求助者装穷、夸大贫穷、自贬人格,或者把募集到的钱用在治病之外,其实是欺骗大众。相关平台管理方应坚持公益至上,不能为了“流量”、为了影响、为了吸粉,而与客户“暗箱操作”做出违法行为。

    “卖女救子”虽属个案,但这种损害道德伦理行为的出现,提醒我们警惕。对于网络众筹行为,相关部门应加强指导、管理和监督,防止“聚集善心”的平台变成“涣散人心”的陷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