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天白云下的奉化江。(丁安 摄) |
|
丁安 绘 |
|
丁安 绘 |
本报记者 龚哲明 实习生 史思琪 编者按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之一,而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不仅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更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检验“四个意识”的试金石。8月8日,市政协召开大气污染防治民主评议会,课题评议组成员与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相对而坐,“面对面”作评议,提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评议意见的吸纳落实作表态发言。现以专版形式展现市政协课题组、市政协委员精彩观点、精准对策。 空气质量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是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所系。“蓝蓝的天上白云飘”“满天都是小星星”……这些耳熟能详的歌词所表达的意境,能触动身上每一根神经,能唤起每个人心中最柔软的温情。正因如此,党的十九大作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大决策,国务院随即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决策部署,这一切顺人心、解民忧,顿时在神州大地上掀起了新一轮大气污染防治高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回应群众期待、增进人民福祉的高度来认识和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从2014年起就有计划地加以推进,并于2016年起制定实施《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进一步加强对燃煤排放、工业排放、机动车和船舶尾气、扬尘等污染源头的全面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果,大气质量逐步好转。2017年,我市环境空气优良率85.2%,比2013年的75.1%提高10.1个百分点,让每个市民都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从调研情况看,我市一些地方仍存在重发展轻环境理念,产业属性和结构致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扬尘和机动车尾气污染影响日益严重,环境空气治理任务越来越艰巨,大气污染防治依然任重而道远。 以法为剑治理大气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到《浙江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再到《宁波市大气污染防治条例》,保障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陆续到位,面向大气污染防治的法之利剑已经高高举起。 “一些地方抓经济发展轻污染防治的现象明显,一些部门对行业系统内监管单位的大气污染监管、隐患排查整治不够持久和深入,一些企业排放废气‘一来就停、一走就排、昼停夜排、瞒报虚报’、环保设施成了摆设……”委员们列举了种种大气污染防治不力的现象,每一种都是对法律法规的漠视。 只有“一把手”动真格,“蓝天保卫战”才能真正打赢。委员们指出,要明确落实各方职责,依法严格治理大气。作为对生态环境保护负主要责任的“关键少数”要切实担负起领导责任,同重视发展经济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时刻关注本区域、本部门、本企业的生态环境情况,时刻督促相关部门治理好辖区内的生态环境。要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切实执行领导干部离任环境审计制度,对任内没有完成大气污染治理任务的要严肃处理。 依法依规是治理大气污染最有效的手段。委员们建议,要科学制定《宁波市大气环境质量限期达标规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明确全市及各区县(市)2020年PM2.5年均浓 度达标要求、雾霾天气和蓝天数指标,并把重点任务、重点工程完成情况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并做好考核结果应用,问责工作不力者,奖励成效明显者。 信息公开则是动员全民参与监督管理的重要方式。部分委员建议,要在目前公开各区县(市)环境空气质量的基础上,争取到2019年公开卫星镇和中心镇的环境空气质量信息,2020年公开各乡镇(街道)的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同时建立健全重点污染企业环保信息强制性公开制度,对重点排污单位应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数据、污染治理措施、重污染天气应对、环保违法处罚及整改等信息。 工业污染深度剿杀 工业污染是我市污染物总量居高不下的主要源头。委员们提供了这样一组调研数据:2017年,我市煤炭消费总量3810万吨,占全省的30%,位列全国大中城市煤炭消费总量前五;电力装机容量达1742万千瓦,占全省28.4%,位列全省第一;石化、化工行业产值超过300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通过宁波集散的危化品一年有上百万吨,是华东地区危化品主要集散地。 这些数据背后的事实是,虽然我市的电厂已经达到了像天然气电厂一样的超低排放标准,化工企业也大面积开展了VOCs专项治理,但是企业排放的污染物总量仍然很大,空气污染物浓度居高不下。 委员们提出了“调整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工业污染深度治理”系列建议: ——要淘汰一批产能落后和污染排放量大的企业。严禁以煤炭为原料的煤化工企业建设和发展,对已经建设的煤化工企业逐步实施关停和搬迁。 ——要继续推进VOCs深度治理。继续推进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VOCs排放重点行业和油品、化工危险品储运销的综合整治,扶持培育VOCs治理和服务专业化规模化龙头企业。 ——要强化“低小散”企业和集群的综合整治。全面开展“低小散”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行动,重点治理慈溪、余姚“低小散”企业和集群问题。要根据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土地、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要求,制定“散乱污”企业及集群整治标准,对“低小散”企业实行拉网式排查,建立管理台账。 ——要推进各类园区循环化改造,大力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要对化工区、开发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进行集中整治,限期进行达标改造,减少工业集聚区污染。完善园区集中供热设施,积极推广集中供热。有条件的工业集聚区建设集中喷涂工程中心,配备高效治污设施,替代企业独立喷涂工序。 尾气扬尘各个击破 “随着工业和能源污染源的持续减排,扬尘和机动车船尾气的大气污染贡献率逐年上升。”这个逐渐上升的贡献率实在让人笑不出来。 一个严峻的事实是,早在2014年,我市扬尘和机动车船尾气污染已经占到大气污染来源的33%,超过了工业污染。以机动车船尾气情况为例,目前全市高污染老小柴油车的保有量为97452辆,虽然数量上仅占全市汽车保有量的4.2%、柴油车的49%,但其氮氧化物和颗粒物却占机动车排放总量的58.1%和81.3%。更为严重的是本应淘汰的国三营运柴油车还有27052辆。另外,每天进出港口的万吨以上的船舶超过120艘、沿途集卡3万多辆、危化品运输车辆3000多辆。 大力发展绿色交通,严格控制车船尾气,是消除尾气污染的治本之策。为此,委员们提出五条具体建议:一是要加快淘汰国三柴油车。出台国三柴油车绕城高速禁行政策,并制定国三柴油车提前淘汰能够享受上一次黄标车淘汰的政策,堵疏结合,加快地铁建设,加快国三柴油车的淘汰速度。二是加快推进公交都市建设。严格落实国务院2020年底前建成区公交车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的要求,让政府机关发挥榜样作用,率先租用新能源班车。三是大力推进多式联运。按照“宜水则水、宜陆则陆、宜铁则铁、宜空则空”的原则,积极推进多式联运,调整优化货运结构,发挥铁路在大宗物资远程运输中的骨干作用,力争在2020年海铁联运箱量达到4%-5%。四是推进车船结构升级。要求新增和更新的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港口、机场、铁路货场等地新增或更换作业车辆主要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同时,在人流密集区域加快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要研究确定姚江通航后的船型和动力配置,逐步推广使用电、天然气等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船舶,在一定时间后禁止通行传统能源船舶。五是推动靠港船舶和飞机使用岸电。加快港口码头和机场岸电设施建设,力争在2020年底前,50%以上专业化泊位(危险货物泊位除外)具备向船舶供应岸电的能力,飞机停靠机场期间主要使用岸电。 对扬尘污染的全面治理,委员们也提出了一系列对策措施。如加强建设扬尘综合治理,建立施工工地管理清单、扬尘控制责任制度,将扬尘管理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对管理不力、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加强房屋拆迁和道路整修施工工地扬尘的综合整治,督促建设企业加大扬尘控制设施的投入,做好扬尘控制措施,对屡教不改的企业取消房屋拆迁和道路翻修资格。加强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同时严格渣土运输车辆规范化管理。加强露天矿山、空置土地的综合整治,对整治不到位的露天矿山依法强制关闭,督促土地业主和土地储备单位对征而不用超过三个月的土地进行绿化、铺装或者遮盖。加强各类堆场扬尘的控制,通过安装遮尘网、采用各种覆盖方式、建设储罐等手段,有效减少扬尘。 能源结构亟待调整 煤炭消费总量过大,一直是影响我市大气环境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市的煤炭消费总量下降幅度超过预期,但总量仍然偏大。“控制煤炭消费总量一刻也不能停。”委员们认为,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是减少能源消费对大气环境影响的治本之策。 当前全球正处于能源变革时期,委员们认为,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煤炭的开发利用确实面临着大气污染、温室气体减排、生态环境约束等问题,以更清洁、可靠的安全能源来代替煤炭,是大势所趋,煤炭减量也势在必行。为此建议要严格控制煤炭使用范围和使用总量,加快集中供热建设步伐,严禁企业新建热电设施,逐步淘汰已建的热电设施。继续扩大“禁燃区”建设,严禁再出现一边建设“禁燃区”,一边建设低吨位燃煤锅炉的情况;要加快整改国家环保督察提到的煤气发生炉进度,确保按时整改到位。 委员们指出,我市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在一次能源中消费比重只有4.6%,大大低于同等城市的消费比重。要积极推进城镇燃气管网建设,争取在2020年扩大到卫星镇、中心镇和重点产业园区。要积极推进LNG接收站二期工程建设,扩大天然气供应来源。要以宁波南部滨海新区管委会、宁波市委党校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为样板,积极推进天然气冷热电三联供项目。要继续推进光伏电站、屋顶分布式光伏工程建设,并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同时随着电动汽车技术越来越成熟,不久的将来电动汽车将成为主流的机动车。委员们建议要主动适应机动车发展方向,及早研究编制中心城区充电设施规划。 抓大气污染治理须有“铁腕之举”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气环境优良,能够让一座城市的居民人人都感到快乐,人人都有幸福感。 但为什么总有偷排、漏排等各种违法行为来持续破坏我们的生态环境呢?原因很简单,就两个字——利益。为了能赚到更多的钱,他们铤而走险,不惜违反法律法规,做见不得人的事,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全社会整体利益。 对于这种自私自利的违法行为,手中拥有执法权的部门绝不能手软,必须拿出治理的“铁腕之举”,让他们不仅赚不到这黑心之钱,还要付出惨痛代价。如可以综合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等手段依法从严处罚违法行为,强化排污者责任,而对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未按证排污的,则更要依法依规从重处罚。同时还可以创新环境监管方式,开展重点区域大气污染热点网格监管,加强工业炉窑排放、工业无组织排放、VOCs污染治理等环境执法,严厉打击“低小散”企业。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联合行动,加强集装箱运输、渣土运输、危化品运输等车辆的尾气监测,对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车辆,立即扣车整改。经常开展飞行抽查,对重点污染企业的治污设施运营情况进行检查,对一些“一来就停、一走就排、昼停夜排、瞒报虚报”的企业进行严厉处罚。 对于大气污染防治,从环保督察和问责通报可以看出,中央和省、市是动了真格的,这就要求我们务必以铁一般的意志、铁一般的举措、铁一般的纪律推进这项工作。主动以中央环保督察工作为契机,举一反三、由点带面,梳理同类问题、主动查补短板、集中清理整治,扎实推进同类问题的彻底解决,做到解决一件、带动一批、治理一片,以最坚决的态度赢得群众满意。 (龚哲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