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民政在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20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抓住机遇 筑梦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行政区划调整效果评估报告出炉

    本版文字

    记者   王 佳

    通讯员  甬珉宣 夏 骏

    本版绘画 丁 安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市开展了一系列行政区划调整工作。

    行政区划调整,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发展大势的必然选择,为一个城市的发展打开了“梦想空间”。

    为切实掌握十八大以来各地行政区划调整取得的实际效果,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改进工作,进一步做好新时代行政区划管理,今年6月起,我市认真组织开展了十八大以来行政区划调整效果评估工作。

    市民政部门第一时间对十八大以来分别由国家、省和市批复的行政区划调整事项进行了排摸分类和梳理。

    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减少1个江东区并入鄞州区,将原鄞州区的集士港镇、古林镇、高桥镇、横街镇、鄞江镇、洞桥镇、章水镇、龙观乡、石碶街道划归海曙区管辖,撤销1个县级奉化市设立奉化区,减少3个镇和1个乡,新增6个街道办事处。目前,全市有6个区、2个市、2个县,75个镇、10个乡、70个街道。

    6月29日,市民政局召集各区县(市)专题进行部署,分解落实任务,并对行政区划调整效果评估工作开展情况予以指导、协调和督促推进。

    据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深入调研、强化沟通、注重规范,确保行政区划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基础上,稳妥有序、合理高效地优化调整各项行政区划调整事项。

    严格贯彻落实“约法三章”要求。坚持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按机构编制“三定”方案,完成集中办公、人员调整和划转分流等工作,坚决杜绝借行政区划调整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增加财政供养人员、增加“三公”经费。

    强化党对行政区划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简称《条例》)关于地方党委会全会研究讨论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工作要求,从2016年《条例》正式实施后便坚决贯彻执行。

    强化行政区划政策保障支撑。2016年我市区划调整获批后,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行政区划调整后市与相关区管理体制的若干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完善市与区城市规划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等十个配套政策,从规划管理、城乡建设、交通运输、城市管理、国土资源、教育、社会保障、公安管理、财政体制等方方面面进行政策对接落地。同时,积极探索区县(市)差异化政策扶持措施的实施。

    深化平安边界创建。完成行政区划调整后“四区一市”界线勘界工作,巩固和深化平安边界建设成果。

    在评估过程中,我市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通过实地踏勘、数据调查、召开座谈会、实施群众问卷调查等,深入开展调研工作,最终形成评估报告。

    报告显示,这轮行政区划调整,虽面临着因行政区划调整时间较短,区划调整带来的红利还没有完全显现,现行体制机制与城市快速发展短时间内未能完全匹配,城市管理、民生事业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磨合过渡期等不足与挑战,但总体上优化了中心城区规模结构,扩大和释放了中心城区集聚效应,市级统筹作用积极发挥,完善了宁波城市功能格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定位,提升了城市化水平,在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有较大的积极正向效应,实现了量和质的双重提升。

     2016年,奉化撤市设区。跻身第六区的奉化,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展现出澎湃动力——

    ■且看奉化撤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成效

    撤市设区一年多以来,奉化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按照市委“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奉献一个新奉化”的要求,围绕“融入主城区、实现新跨越”的发展主线和“一城五区”建设目标,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同城加速”六大行动以及“五倍速五提升”战略决策,全面推进“五不”作风大整治,打赢了“五大攻坚战”,成效突出。

    体制机制平稳过渡

    综合实力有效提升

    体制机制平稳过渡。积极借鉴南京、苏州、无锡、杭州等城市经验,加强领导,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结合宁波及奉化的实际情况,设置五年过渡期。过渡期内,在享受原县级优惠政策不变的基础上同时享受市辖区的待遇,按照行政区划、机构设置和经济、社会、行政管理职能及权限保持不变的原则,实现市、区体制的平稳过渡,增强奉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活力。

    经济发展积极向好。2017年奉化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9.9亿元,其中区属地区生产总值407.8亿元,增长9.9%,增速全市第一;区属规上工业增加值99.5亿元,增长10.8%,增速全市第三;商品销售总额359.6亿元,增长19.3%,增速全市第三;货物出口总额188.7亿元,增长15.1%,增速全市第五;财政总收入71亿元,增长13%,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9亿元,增长12.2%,增速全市第二;固定资产投资219.2亿元,增长8.5%,增速全市第四。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8910元和28008元,增长7.8%和8.2%。

    规划融合衔接推进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

    紧扣撤市设区后城市转型新形势、新要求,坚持以融入宁波主城区为导向,科学谋划奉化未来发展目标,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强化专项规划研究,实施“多规融合”改革,为全面融入宁波都市区框架做好有力支撑。

    完善城市总体规划。顺应撤市设区变化,深度对接宁波新一轮总规编制和2049发展战略研究,坚持“规划引领、多规融合”理念,按照“空间扩容、功能提升”要求,把奉化纳入宁波中心城区整体框架,推动全区各组团功能再梳理、再提升。对奉化的功能定位、指标体系、空间布局、发展突破口等事项做好系统研究和对接,修编完善了《奉化城市总体规划》,基本形成“多规融合一张图”。

    强化专项规划研究。抓好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融合衔接,开展《滨海新区产城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尚桥区块提升规划研究》《松岙镇临港区块提升规划研究》等专题研究,为重点区块的功能提升和城市核心地块转型升级打下了坚实基础。完成了《中心城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海绵城市近期建设规划》《给排水专项规划》《机动车能源设施规划》等专项规划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提供有力支撑。

    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形成

    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近年来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较快,但存在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奉化发展相对滞后。撤市设区后,奉化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山海资源优势,充分利用中心城区的辐射服务功能和带动效应,有效承接中心城区部分功能和产业转移,争取更多的产业项目布局奉化,实现经济发展提质提速。

    谋划研究扎实推进。紧紧围绕“同城加速”“五倍速五提升”等重大发展性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完成《奉化区产业布局规划研究》《奉化区人口发展现状、特征和导入研究》,启动《奉化区倍速推进经济增长行动纲要(2017~2021)》《滕头产业发展规划研究》《雪窦山第五佛教名山与奉化旅游的融合和创新研究》和《奉化区对接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重大平台研究》等重大课题研究。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纺织服装、气动元件、汽车及摩托车零配件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装备、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6%、19.5%和19.3%,增速分别为全市第一、全市第二、全市第三。

    产业平台集聚效应初显。经济开发区综合实力首进全省十强,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德朗能锂电池、众兴新材料相继投产;滨海小微企业产业园一期建成投用,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集中区(强基精密制造产业园)一期、京威动力电池、置信工业城开工建设;智能装备(气动)科技园、“丝路扬帆”小镇、降温薄膜、泽生生物医药等项目完成签约。宁波滨海旅游休闲区获批成立,“时光宁波”文旅小镇、宁波滨海健康旅游小镇、宁波湾滨海华侨城文旅项目落地开工。宁南贸易物流区建设和功能开发加速,苏宁电商运营中心、红易物流中心主体完工,国美电商运营基地、深国际综合物流港一期、宁波农副产品物流中心等加速推进。滨海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入围市首批特色产业园培育和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园创建名单。

    开放格局加快形成

    重大项目带动效应凸显

    重大项目推进全面加快。全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宁波分会场活动首次在奉举行,总投资719亿元的“16+1”重大项目在撤市设区一周年之际集中开工。印象奉化、东江剡江堤防整治工程一期、溪口北环线主体完工,万达广场、两高连接线等有序推进,溪口恒大生态旅游小镇、民国风情街、沿海旅游专线开工建设。

    招商攻坚形势大好。优质客商纷至沓来,招引项目量质齐升,全年新引进1000万元以上项目299个、增长56.5%,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5个、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增长260%;浙商回归资金到位76亿元、增长35.7%,获“浙商回归金奖”,市外境内资金到位103.9亿元、增长34%,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253.3%和155%。

    路网格局全面优化

    区位优势日益突出

    交通融合建设铺开。全面推进18.8公里203省道奉化段建设,开辟奉化东部区域北接宁波主城区的大通道,全面实施金甬铁路、宁奉城际线(接城轨3号线)、机场快速路南延工程,快速推进两高连接线,构建西、中、东全方位,公路、轨道、高架全方式的都市路网格局。

    区域路网不断优化。全面建成西环线北延、中山路东延工程,加快中塔路、汇诚南路等道路改造,宝化路东延、南山路改造前期完成,长汀路即将贯通;新增公共停车位2400余个、新能源公交车181辆。

    甬奉公交一体化深化。已开通奉化至宁波中心城区公交线路11条,包括新开通莼湖至潘火高架、溪口至宁波南站两条直达公交线,以及溪口至宁波南站公交旅游专线,公交卡实现互联互通,客运同城化进一步加快。全区公交线路长度达1680.3公里,比上年底增加87.5公里,公交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民生保障不断完善

    城乡统筹发展明显加快

    民生投入不断加大。2017年,公共财政用于社会民生支出54.1亿元,增长9.7%,占财政总支出的79%。围绕五年实现同城同待遇目标,116个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社会民生同城化项目已完成78个;市区两级民生实事项目基本完成。

    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优化教育资源共享水平,新增普惠性幼儿园21家,启动奉化中学、实验小学、诺德安达学校建设。成功创建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和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中医院迁建项目开工,新的萧王庙卫生院竣工投用,创新实施区域内医共体建设。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城乡社保精准扩面,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并轨运行,跨省异地就医医疗费实现直接结算。新建区域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家、居家养老服务站26个。全面实施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惠及残疾人1.2万人次。鼓励创业帮扶就业,实施技能培训,新增城镇就业1288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65%较低水平,“奉化无欠薪”行动成为全省首批试点。

    社会治理不断优化。法治平安建设全面加强,各类案(事)件、刑事案数量分别下降3.2%和17.8%,信访总量下降8%,破解稳控历史遗留问题146个。基层社会综合治理“一中心四平台一网格”基本建成,村社区换届顺利完成。安全生产责任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消防隐患治理进一步强化,公共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城乡品质逐步提升

    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

    城市面貌日渐改善。新启动成片危旧房改造40.3万平方米,完成14.2万平方米,长汀村和南山、梁王区块实现拆迁清零,中塔区块一期、东苑小区、湖桥村改造百分百签约。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同步实施。城区绿化、夜景照明提升工程和大成路、西河路景观提升工程全面完工,中山公园、体育场公园式改造稳步推进。完成“三改”200万平方米、拆违240万平方米,成功创建省基本无违建区。

    美丽镇村彰显魅力。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及六大专项行动全域推进,161个三年计划治理项目已开工140个、完工54个,“六乱”现象大幅改善。美丽乡村分类培育,“海韵渔歌”“连山堰情”等风景线展现新颜,新增省3A级景区村庄7个,桐照村获评中国最美渔村,青云村入选全国美丽乡村示范村。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和省级森林城市称号。认真做好中央环保督察和国家海洋督察整改,提前3个月完成全域剿劣任务。新建污水管网40.5公里,完成治水治污项目157个,首批6个镇、街道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全部完成,循环经济园区完成规划。象山港保护利用和四明山生态修复取得阶段性成效,禁止开发区域2万余亩退花还林全面完成,PM2.5年均浓度下降18%。

    新闻链接

    我市乡镇(街道) 行政区划调整 效果评估报告节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由省政府批复的乡镇(街道)行政区划调整事项共3件,具体为:

    ■2013年4月:慈溪市撤销天元镇建制,其行政区划与周巷镇合并。

    ■2014年10月:北仑区成建制撤销梅山乡和春晓镇建制,分别组建梅山街道和春晓街道。

    ■2016年7月:北仑区撤销白峰镇,设立白峰街道和郭巨街道。

    慈溪市天元镇和周巷镇行政区划调整效果:促进了资源要素统筹分配、特色产业交融发展、基础设施统筹建设,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民生事业优化发展,实现区域整体协调发展,区域形象得到全面提升。比如行政区划调整后,先后3次推动行政体制改革,累计承接27个市级部门721项权限下放,设立国土、环保、规划、市场监管、国税、地税等6个分局。率先在宁波市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土地储备分中心,为小城市(卫星城)建设强化了融资保障。

    北仑区梅山、春晓行政区划调整效果: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行政体制的改革、公共服务的提升以及城乡文化、环境的发展。比如以梅山新区为核心载体的宁波“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试验区获省政府批复,梅山保税港区整体封关已通过验收,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扎实推进,直升机、冷链食品等特色贸易加快集聚,类金融产业蓬勃发展。春晓街道自行政区划调整后,聚产业、提能级、扩总量,汽车产业集聚效应明显,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2017年工业各项指标增速均列全区第一,三产投资成为新增长极。

    北仑区白峰镇行政区划调整效果:有效推进北仑全域城市化,满足了区域开发建设的实际需要,有利于发挥白峰街道和郭巨街道作为省、市推进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和江海陆联运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节点作用。比如以白峰-舟山码头搬迁为契机,编制完成《白峰北部区域产业选择及布局研究》。以全域景区化理念编制完成《白峰街道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将辖区内12个行政村全部纳入建设范围,以“连片打造、集中建带、整体改善”目标梯次推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