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1版:视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21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薪火相传一路“花”开

——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26年与时代同行

新生代“小百花”齐素琼表演折子戏
第一代“小百花”杨魏文仍活跃在舞台
我市第一个梅花奖得主赵海英时隔多年再次登台
当年的“小百花”受到明星般追捧

    本报记者 崔小明 通讯员 房炜

    8月8日晚,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那年花开时·经典永流传”越剧演唱会在天然舞台举行。张小君、赵海英、谢进联、杨魏文、陈莉萍、郑春芬、丁铭炎等14位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成立时第一代演员从四面八方赶来,聚首宁波,登台重现越剧经典。闻讯而来的“粉丝”让当晚的演出一票难求,掌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第一代“小百花”的回归,在人们心里激起阵阵涟漪,许多老戏迷洒泪现场。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成立26年来的一个个辉煌时刻在他们脑海中闪过,一段段珍贵的记忆涌上心头。

    整体接班 迅速崛起

    20世纪80年代末,沐浴在改革开放春风里的宁波各行各业百废待兴。市委市政府指示要振兴宁波越剧,尽快将宁波越剧推向海外,通过家乡戏剧来团结联络世界各地的宁波帮人士,扩大宁波的知名度,推动宁波的改革开放事业。

    当时的宁波越剧团青黄不接,为了解决人才问题,宁波大胆创新,在宁波艺校办了一个越剧班。经过3年系统专业学习,学生毕业后进入宁波越剧团,并给予事业编制整体接班,剧团也改名为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这个越剧班吸引了全省几万人报考,最终只有30余人有幸被选中。这些“千里挑一”的越剧新苗个个出类拔萃,是长相好、嗓子好、基本功好的“三好学生”。学习期间,她们的基本功由京剧老师教授,唱功和表演由上海和省里的专家指导。1992年,越剧班30余名学员进入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的首次汇报演出是在宁波逸夫剧院,剧目是《五女拜寿》。演出结束后,省市专家和观众给予了高度评价,大家都说宁波越剧后继有人了,浙江又多了一个小百花团队……”时隔多年,当年的“小百花”老生郑春芬聊起往事仿佛历历在目。导演王琪说,当年真可谓“百花齐放”,人才济济,花旦、小生、老生等各种角色都有好几个人可以担纲主演。此外,其他岗位人员配置也非常齐全,导演有两个,灯光师有三个,作曲有三个,舞美设计有两个,服装设计有两个,同时还拥有一支全省公认的最好乐队。当年的全省越剧技能大赛中评选“二十佳”,宁波占了五席,是全省越剧团中上榜人数最多的。

    求贤若渴 “抢”来“梅花”

    即使拥有成建制的一批优秀年轻演员,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仍求贤若渴。市演艺集团董事长邹建红回忆了当年一次惊心动魄的“抢人”经历。

    1995年,青年演员赵海英刚从绍兴艺校毕业,在绍兴小百花越剧团实习。一天,她来电表达了想来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的愿望。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热情接过她抛来的“橄榄枝”。当时赵海英虽然不是一线名角,但在全省同年龄段的花旦中算是佼佼者,与此同时,多家越剧团正和赵海英接洽。时不我待,如果稍有迟疑,像赵海英这样的优秀人才很有可能“花”落别家。剧团领导迅速向主管局领导和分管市领导汇报后,得到的回答是:立即与赵海英直接接触。第二天,他们兵分两路,一路奔赴赵海英的老家诸暨,一路协商入团事宜。当天下午,有关市领导专程到越剧团共同研究对策。初步方案定下后,当天下班前向市委有关领导汇报。市委有关领导当即通知有关部门召开协调会。第三天上午,市委领导召集有关部门专题研究赵海英的进编工作岗位问题,为其加入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扫清了障碍。正在诸暨与赵海英洽谈的剧团领导得到消息后,当即把赵海英带回了宁波,当天下午就办好了所有入职手续。

    赵海英进入越剧团后特别努力,逐渐成长为全国最好的花旦之一。2001年,她成为宁波第一个获得中国戏曲最高奖梅花奖的演员。宁波三天“抢”来一朵“梅花”,成为全国艺术界的一段佳话,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邹建红说,当时不只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各行各业都在抢时间、争速度,热火朝天干事创业。

    凝聚乡谊 传播乡情

    越剧是老一代香港宁波帮人士对家乡的重要记忆。

    在邓小平同志发出“把全世界的宁波帮都动员起来建设宁波”的号召后,世界各地的宁波帮人士纷纷踏上故乡的土地,捐资助学,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出力。他们深深眷恋着家乡味十足的越剧,十分喜欢“小百花”的演出。每当有重要宁波帮人士来宁波,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都要献演一场。以致招待宁波帮人士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白天看天一阁,晚上看“小百花”。香港宁波帮人士还热情参与剧团的建设,每年创排什么剧目,怎样培养演员,都成为他们关心的事情。经刘孔爱菊、李孙文英等人牵线搭桥,每个“小百花”拜了一位当时越剧界的泰斗级人物为师。

    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办公室主任吴俊是当年的“小百花”之一,她记得曾在上海待了半个月,每天到王文娟老师家里学艺,接受一对一的辅导。此外,经香港宁波帮人士邀请,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曾先后6次在市委主要领导的带领下到香港演出。吴俊记得,香港回归那年,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在香港连演五天,每天的剧目都不重样,场场爆满。东南亚一些华人华侨还专程坐飞机前往香港观看她们的演出。因为接触频繁,也因为对家乡戏剧的青睐,“小百花”与香港宁波帮人士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也促使了一大批项目落户宁波。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成了香港宁波帮人士与家乡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

    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风起云涌,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在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积极参与火热的经济建设,在经贸文化交流、招商引资等方面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邹建红说,当时市委市政府到各地开展经贸活动,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一般会随同前往。长春是汽车工业重镇,有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等汽车企业,而宁波的众多中小企业则是“一汽”的配件供应商。1998年,我市在长春举办地方产品展销会,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前往助阵。为了将所有供应商邀请到现场来看戏,剧团组成了精干的前期工作小组,每人亲手将戏票及以市长名义发放的邀请函送到供应商手中。与此同时,宁波还“看上”了在长春的中科院院士,希望他们能到现场观看演出,借此交流感情,为洽谈技术合作和招商引“智”打基础。这个重担又落到“小百花”身上,她们一一登门,有的甚至“三顾茅庐”。当晚,1600个座位的剧场座无虚席,在长春的16位中科院院士全部到齐。长春市有关领导对此钦佩不已:“这就是开放城市的工作效率和情怀。”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离开长春5天后,《长春日报》以《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题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高度评价了这次文化与商贸相结合的活动。

    邹建红说,帮助企业邀请客商看似“份外”事,大家却都当作“份内”的事情来做,“因为我们是文化使者。”

    后继有人 薪火相传

    就是这批“小百花”演员,以流派纷呈、青春靓丽为特色,六上北京、七闯津门,访问香港,献艺深圳,轰动武汉,倾倒蓉城,走南闯北声名远播,有效推介了宁波,扩大了宁波的知名度,提高了城市的美誉度。之后,第一代演员张小君又为宁波摘得一个“梅花奖”。谢进联获浙江省戏剧最高奖金桂奖。

    进入新世纪后,因为种种原因,第一代“小百花”中的很多人离开了舞台。2002年,绍兴艺校毕业的徐晓飞、孙琴、厉丹红、徐薇薇等新生力量的加入,使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继续保持了比较完整的阵容。2005年,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创排了原创史诗剧作《阿育王》,该剧气势恢宏,舞台唯美精致,别具异域风情,获得中国第九届戏剧节剧目大奖,是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里程碑式的作品。如今,第二代“小百花”早已接过第一代“小百花”的衣钵,逐渐站到了舞台中央。在不久前举办的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经典剧目展演周中,第一代演员杨魏文和中生代演员徐晓飞举办了越剧艺术专场,受到各界好评。

    2012年,宁波市小百花越剧团从中央戏剧学院大专传承班招收了徐秋英、张慧红、邢步青等11名新生力量。这些年轻的新鲜血液开始挑起大梁,演出的越剧《琼浆玉露》《王老虎抢亲》《西厢记》《何文秀》得到了广大观众及专家的好评。假以时日,辉煌可期。

    (宁波市演艺集团供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