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鄞州中学的社会实践队队员走访李岙村文化礼堂。(何峰 摄) |
“您平时在文化礼堂参加什么活动,您期待在文化礼堂中举办哪些讲座,您对文化礼堂工作有何建议?”上周,来自鄞州中学的5名学生走进四明山区域的海曙区龙观乡,走村入户,通过发放问卷、入户访问、组织座谈等方式,用他们独特的视角,探寻文化礼堂在乡村振兴中的独特作用。 本报记者 何 峰 海曙记者站 续大治 通讯员 李名禾依 “文化礼堂是丰富农村文化的重要载体,尤其在山区乡镇文化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次借着暑期社会实践的机会,我们走进龙观,寻找文根。”陈羿帆同学说。 “文化礼堂,首先是农村居民的大舞台。”楼晨同学说。后隆村文化礼堂建成后,不仅成为村庄越剧团表演节目的舞台,也是每晚排练的场地,极大丰富了当地百姓的娱乐生活。而龙观乡旗袍队平常也在桓村文化礼堂进行排练,她们的走秀活动,深受山乡百姓的欢迎。“队员中年龄小的30多岁,大的70多岁,穿着旗袍风姿优雅,展现了女性的自信和美丽,让我们很感动。”王优赛同学说。 在调查实践过程中,同学们在后隆村文化礼堂恰好碰上海曙区收藏家协会与村庄联合举行寻宝活动。村民争相将家里上了“年纪”的瓷器、玉器、木雕、字画、钱币等老物件拿出来,请城里的专家鉴定。“这样的活动,让参与的人找到了乡愁,同时将城和乡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陈亦可同学说。 在李岙村文化礼堂,同学们获悉,该礼堂也是“浙东刘胡兰”李敏烈士活动旧址及革命史迹陈列馆,是举行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革命故事宣讲等活动的重要场地。“李岙村文化礼堂也是一个纪念馆,将历史、教育、纪念、展示功能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让后来人更好地感受历史、铭记精神。”朱景彦同学感慨地说。 同学们在调查中获悉,龙观乡6个文化礼堂经常在元宵节、端午节、植树节、儿童节等节日里开展活动,弘扬传统文化。这些活动拉近了村民的距离,丰富了百姓的生活,增强了村庄的凝聚力。 通过两天的实践走访,同学们深有感触地说,散布于四明山的文化礼堂已经成为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使村民在闲暇时间有处可去、有事可做。同时,文化礼堂成为本村的“历史博物馆”,保存了村里的宝贵资料,使之真正成为“凝神聚气”的地方,让农民群众身有所栖、心有所寄,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出独特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