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新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24日 星期五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互联网+”“标准化+”“机器人+” 甬城“无人车间”多起来

智能化重新诠释“宁波制造”

奥克斯的“无人车间”大大提升企业的生产效率。 (易鹤 摄)

记者 易鹤 实习生 徐诗梦 

    如何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以适应国内外市场深刻变化的供需态势?今年以来,我市加快推进“互联网+”“标准化+”“机器人+”技术改造步伐,通过智能化加速制造业转型升级,重新诠释“宁波制造”,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中,最生动的写照就是“无人车间”“聪明车间”多了起来。

     一台机器日产零件6万个

    在位于宁波亚德客的生产基地,偌大的工厂里“人迹罕见”,只有绿色的信号灯在不停闪烁着。一根长3米的铁棒放进机床里,不到几分钟,体积仅有花生米大小的气动配件本体就从机器里“吐”了出来。 如同科幻片的“无人工厂”让人倍感振奋和新奇。

    “像这样的零部件,这台机器每天可以生产6万个。”亚德客(中国)华南区总经理戴家星介绍,2012年公司实现“机器换人”,此后平均每年都会投入营业额的8%至10%到自动化建设中去。重金技改后,无论是生产效率还是产品精密度均有了质的飞跃。

    亚德客国际集团是全球知名专业气动器材供货商、生产商,是气动配件领域的“单项冠军”,去年营收达到30.45亿元。产品广泛运用于汽车、机械制造、冶金、电子技术、环保处理、轻工纺织、陶瓷、医疗器械、食品包装等自动化工业领域。

    一名来自东莞的企业家在考察亚德客车间后表示:“亚德克自动化程度非常高,巧妙地将一条生产线上几十个工位气动配件用到恰到好处,这个应用的程度在机械行业达到极高的标准。”

    制造效率激增30%

    1万多平方米的注塑车间里,极少看到工人的身影,20名技术管理人员坐在中控电脑前,轻点鼠标就完成了产品首检、设备养护等工作。这番生产景象,正在奥克斯集团新投产的智能工厂生产车间里上演。

    “家电制造一般被认为是传统产业,但如果你到我们这个新工厂里参观过,你还会这么觉得吗?”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自豪地向来访者介绍他的最新“作品”。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传统制造业的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创业33年、已在全球布局八大制造基地的奥克斯集团,借此“东风”加速了对智能制造的探索。

    奥克斯集团投资23.9亿元建设的智能化工厂今年已正式投产。在这里,空调的注塑、电子、钣金等都实现了智能化生产,制造效率提升30%,产品交付期缩短30%。

    空调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今非昔比。“新经济不仅鼓励我们从线下转到线上,更重要的是推动了生产模式的改变,从根本上提高质量和效率。”郑坚江说,除智能提升生产车间外,集团还实现生产过程透明化,让每一台奥克斯空调都有唯一的“身份证”。

    “从自动化发展到数字化、网络化,再到智能化,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我们家电制造业也是新业态、新经济!”郑坚江说,目前奥克斯正对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进行有机整合,融入产品、制造、管理等多个环节。

    定制周期缩短85%

    走进雅戈尔精品西服车间,一股“智造”新风扑面而来:占地面积1万平方米的车间里,西服、西裤像接受检阅的“士兵”,整齐“列队”等待被吊挂系统运送到各个工位;在工位上,每个工人都会按照面前PAD提供的工艺提醒,分别对西服面料进行收省拼侧片、前片推门等工序;此后,吊挂系统会根据衣架上的二维码对西服和西裤进行扫描配对,确认颜色、尺码无误后,再成套运送到一楼仓库。

    插上信息化的翅膀之后,雅戈尔智能车间实现了“规模化”和“个性化”的兼容。雅戈尔生产部副总经理章凯栋介绍,改造完成后,订单交货周期将大幅缩短,大货生产周期从45天缩短到32天,量体定制周期由原先的15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特殊情况下单件定制周期甚至能缩短至2天。

    同时,通过智能分工,智能车间可以实现不同工艺要求产品的“混流”生产,正式投产后个性定制服装占比增至30%以上,精品服装生产总量由12万套/年提升至13万套/年,充分满足市场个性化需求。

    延伸阅读

    甬企站上机器视觉风口

    记者 金鹭 通讯员 王虎羽 

    人类通过眼睛来认知周围的环境,同样,智能硬件也需要一双“眼睛”来认知周围环境。在近日落幕的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宁波赛区)上,37个代表目前行业领先水平的项目一一亮相。其中,不少与机器视觉、智能检测等技术相关的项目风头强劲,成了投资者眼中的“香饽饽”。

    “智能终端不仅能‘看得见’世界,更能自主分析数据,做到‘看得懂’世界。”作为慈溪“上林英才”计划引进团队,海归博士吴炜带领的云太基团队凭借在研发、制造智能视觉机器人方面的深厚功底,勇夺本次大赛特等奖。

    吴炜告诉笔者,目前传统工厂对于精密零件的检测,需要在显微镜下靠人眼一一查看,十分费事费力,而云太基自主开发的一套全自动视觉检测机器人,可以模仿人眼对产品进行360度检测。“我们把AI技术融入工业全自动检测,对工业产品进行多维图像采集,快速、精准找到产品瑕疵,帮助企业大大提高检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吴炜自豪地说,据初步估算,一台设备至少抵得上10个检测工人。

    同样基于智能视觉技术,宁波阿尔法鹰眼安防科技有限公司研发出了一套“反恐系统”——只要扫一眼,就能察觉人的内心波动,让“图谋不轨”的人无所遁形。“通过这套系统,机器人能采集人体面部肌肉的振动频率和振幅,计算出个人压力、侵略性和焦虑度等参数,排查潜在可疑人员。”团队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和人脸识别不同,“阿尔法鹰眼”是一种动态识别,可因时因地因人开展工作,还会不断学习、进步。

    除了智能视觉系统开发,不少宁波企业也开始了相关硬件产业的布局。宁波海尔欣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的超高精度分析仪器,可利用近、中红外激光光谱技术的传感设备研发,实现对超高灵敏度气体分子的精密检测。宁波隔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让军工雷达技术走进生活,为智能家居、无人驾驶车辆装上更智能的“机器眼”……

    “机器视觉风口已经来临,未来3到5年将会实现爆发。”相关专家指出,目前中国已成为继美国和日本之后的全球第三大机器视觉市场,应用范围几乎涵盖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据介绍,宁波目前已把“机器人与高端装备”列入重点发展专项。“在未来五年内,我市将突破共性关键技术,抢占全球高端制造装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潮头前沿。”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

    宁波智造要跑出“速度与激情”

    机器换人、个性化定制生产、无人车间……如今,随着制造到智造的改变,宁波制造业正在迎来全面转型升级,从数量时代向质量和效率时代加速过渡。

    根据市经信委对目前1000万元以上在建和新开工技术改造项目监测分析,自动化和智能化改造投资项目数比重已达到80%,每个智能制造项目平均软件和技术投资占项目总投资比重为35%。今年前5个月全市全员劳动率24万元/人,同比增长5.9%,万元工业增加值用工同比下降5.6%。目前全市拟实施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改造的企业已有近50家。

    机器人研究专家、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甘中学说,德国提出工业4.0概念,把智能制造总结为纵向集成、横向集成和点对点集成。包括宁波企业在内我国大部分企业还处在纵向集成的中间阶段。

    甘中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纵向集成实现的是车间生产的完全自动化,解决工厂的问题;横向集成就是产业链的集成,从创意、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到服务、反馈的整个流程。但横向集成还不能解决客户本身的需求,只有把点对点的集成实现了,才是工业4.0很大的进步。

    “宁波到目前为止,智能化改造有的实现了工业2.0,有的自动化还没实现。”浙江机器人产业集团总裁朱春荣说,宁波智能化还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

    中银(宁波)电池有限公司工程部主任常伟认为,关键是要行动起来,让智能制造由点到面,逐步扩大,最后连成网形成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