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行走基层·乡村发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29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结对结亲,擦亮山中“明珠”

风景秀丽的北溪村。(何峰 摄)
农指员和技术人员进行甘油线现场勘测。(何峰 洪磊 摄)

    本报记者  何 峰

    余姚记者站 谢敏军

    通讯员   胡建东     

    余姚四明山镇棠溪村位于八百里四明之巅,周围是茂密的森林,虽然还是三伏天,但不时有凉风吹过,让人倍觉舒爽。

    这些天,在村庄千年古树林旁,工作人员正紧张地施工,将村里一座废弃校舍改建成民宿。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棠溪村乡村生态旅游的一个新亮点。“这个项目得到了宁波市公路管理局的帮助,经过他们的牵线,上海市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项目书,小项目站上了高起点。同时,40万元的设计费用也由宁波市公路管理局承担。”棠溪村党支部书记唐建新说。

    宁波市公路管理局与棠溪村结对帮扶已有10年时间,该局帮助棠溪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配套设施增设改造、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提供帮扶资金累计超过300万元。笔者看到,村道全部改成了水泥路,溪道两边安装了护栏,村老年活动室焕然一新,村容村貌“形神兼具”。棠溪村村委会主任童元表说,随着基础设施日渐完善,棠溪村的乡村旅游逐步兴起,农家乐和民宿不断增多,掩藏在深山之中的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吸引着游客和资本的到来。

    市交通委也与四明山镇开展了结对帮扶,市交通委和市公路管理局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帮助四明山镇开展镇村两级公路建设和基础设施改造。2015年,溪山至棠溪公路因台风影响而损毁,在宁波市公路管理局的协调和争取下,总投资700万元的抢修工程迅速得到实施;去年,总投资650万元的庙下至下甘竹林的农村公路提升工程顺利实施,方便了村民出行;去年,宁波市交通系统的专家多次上山现场踏勘,为岩下山村民宿的建设提供交通设计方案咨询及技术支持,为该村民宿开发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明山拥有独特的高山气候和优美的自然景观,有着‘天然氧吧、避暑胜地’之称,夏天平均气温比市区低6摄氏度至8摄氏度。一到夏天,全国各地的游客来这里寻觅清凉。”四明山镇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四明山群山环抱,层峦叠嶂,交通不便是制约乡村振兴的主要障碍之一。各部门的对口帮扶首先剑指交通问题,帮我们打通‘经脉’,可以说是帮到了‘要害’。”随着条条大路通四明,游客进得来,农副产品出得去。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进山看绿水青山、赏红枫樱花,当地实现了从“卖花木”向“卖风景”的转型,同时吸引了年轻人回乡创业,串联起各个村庄的公路成为致富路、小康路。

    宁波市公路管理局在结对帮扶的同时,还派出了农村工作指导员。“村里有什么事情,只要我们一提出来,农指员就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就像自家人一样。”童元表说。多年来,先后有7名农指员到棠溪村开展工作。他们平时十分关心村里困难群众、老党员的生活,每年春节、“七一”等重要节日,都会上门走访慰问。当得知困难的村民患了重病,农指员就会上门探望,并送上慰问金。市公路管理局派驻棠溪村的农指员洪磊说,“一任接着一任干。筹划修路、改善环境、引进项目,通过我们的‘接力’,要老百姓得到实惠。”

    与四明山镇北溪村“结亲”的是市发改委。根据北溪村实际和广大村民的意愿,市发改委累计提供帮扶资金约400万元,重点实施了村道提升改造工程。今年,该工程三期项目的150万元没有着落,市发改委派驻该村的农指员多次与村两委负责人商量,与镇有关领导及时沟通,认真编写了项目申请报告,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最终解决了资金问题,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推进。7年来,在市发改委的大力支持下,北溪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断推进,村民生活品质得到提高。

    市口岸办结对帮扶唐田村,除了每年提供帮扶资金外,今年还计划对村庄至浒溪线的连接道路进行拓宽改造,改善村民的出行条件;市林业局帮助杨湖村建立了村级消防队,并无偿提供消防设备和业务培训,今年该局又捐赠2000多株盆景苗木,用于全镇各村开展美丽村庄建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称赞。

    “市有关部门与我们镇开展结对帮扶,结对更结亲,联村又连心,真正做到了精准帮扶,取得了显著成效,广大干部群众十分感激。上月月底,四明山镇荣获宁波市‘十佳美丽乡镇(街道)’称号,这份荣誉也有他们的功劳。我们一定会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在实现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取得更大成绩。”四明山镇主要负责人表示。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