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8月3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端声音

    改革必须突出问题意识

    中央党校原副校长赵长茂在《人民日报》刊文说:改革必须突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奔着问题去。

    改革奔着问题去,必须立足于解决问题,增强改革的针对性,坚持有什么问题就改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着力解决什么问题。奔着问题去的前提是研究和找准问题。这就需要通过全面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弄清楚问题在哪儿、具体表现是什么、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谋定而后动,避免不着边际、无的放矢,避免因问题抓得不准导致改革着力点出现偏差,贻误时机或半途而废。

    改革奔着问题去,还要分清轻重缓急、辨别主次难易。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突出重点,牵住“牛鼻子”,以主要矛盾的解决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推动全局工作顺利开展。解决问题,关键是要瞄着问题出真招实招。改革要触动既得利益,面临诸多风险和挑战,任务艰巨而繁重,不真刀真枪干、脚踏实地干是不行的。蓝图变现实的唯一途径是实干,特别是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更要身先士卒、带头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

    对意识形态工作

    不可轻视不能放松

    人民日报社原副总编辑米博华在《中国纪检监察报》刊文说:不少同志谈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体会最深的就是,对意识形态方面问题绝不可轻视,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绝不能放松。

    文化多元、思想多样,是改革开放的一大特征,但这不意味着意识形态问题可以淡化。恰恰相反,“去意识形态”的说法,不过是用一种意识形态取代另一种意识形态。而在这方面,有些领导干部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是欠缺的。比如,对有人在公开场合诋毁和抹黑国史、党史的言行,对网络上某些嘲讽英雄人物、“恶搞”革命烈士的行径,对一些自媒体与党的大政方针唱“对台戏”甚至大肆攻击的现象,有的领导干部不以为非、不以为然,认为不过是“说说”“写写”“喷喷”“骂骂”而已,不必大惊小怪。非但如此,有的党员干部甚至参与其间,成为“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骂将”。

    坦率地说,这同样是全面从严治党不应忽视、必须解决的问题。有人认为意识形态工作“太虚”,强调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会堵塞言路,这是糊涂认识。比如,怎样看待党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中的作用,怎样评价党的历史上有功有过的人物,怎样反思党和国家经历过的艰苦探索和艰辛坎坷,怎样认识当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怎样分析眼下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怎样辨析某些西方媒体对中国崛起的贬损和抹黑……在这些涉及党和国家根本利益的问题上,党员干部应该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旗帜鲜明坚持真理,立场坚定批驳谬误”,而不应该听之任之,甚至被人牵着鼻子走。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是科学认识、成功经验,也是纪律要求、责任担当。

    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在《经济参考报》刊文说:中国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实体经济大国,但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大而不强”问题突出,虽然具有庞大的实体经济供给数量,但供给质量不高,无法满足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需要,存在实体经济结构不平衡问题。这包括作为实体经济核心的制造业的供需结构失衡,作为实体经济主体的工业与服务业之间结构失衡,以及整体实体经济发展与金融房地产业发展的结构失衡。

    因此,要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实体经济供给质量,形成实体经济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第一,从产品、企业和产业三方面入手,围绕提高制造业供给体系质量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化解制造业供需结构失衡。第二,形成工业和服务业良性互动、融合共生的关系,化解产业结构失衡,构建创新驱动、效率导向的现代产业体系。第三,在“虚实分离”的常态中坚持“实体经济决定论”,从体制机制上化解“虚实结构失衡”,加快建设实体经济与现代金融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