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09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城市市政设施管理迈向“精细化”时代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外滩大桥
“平坦行动”
桥梁监测管理中心
常洪隧道

    城市建设搭建起城市“骨肉之躯”。但要这些“骨架”“器官”和“经络”健康顺畅运行,特别是要保持“底子里子”俱佳,还需要方方面面精细化的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城市市政设施管养事关城市形象、品质,更直接关系到市民生活舒适度,需要在管理上精益求精与时俱进。

    宁波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乡兼海港城市,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新建市政设施品类和数量正不断增加。记者从城管市政部门了解到,宁波市政设施实行市、区两级养管体制,截至2017年底,市管和区管的市政设施合计数为:道路(主次干道)422条,共计1044公里,面积2657万平方米;桥梁1053座;隧道5座;路灯14万盏,景观灯42万盏。目前这些数据还在不断上升中。

    长期以来,城管市政部门在市政设施的管理工作中不懈探索,统筹抓好城市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推进市政设施养管精细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效。

    但同时,城市的市政管理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矛盾与挑战,除了新养管设施不断增加品类刷新,存量市政设施老化问题也日益突出,而养管资金的增长速度却跟不上设施养护的需求。当前新经济背景下,市政设施的服务能力、供给能力如何较快提升,使之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相匹配,已成为一道放在全体市政人面前亟待破解的新课题。

    9月13日至14日,我市迎来2018长三角桥隧维护管理技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浙江省市政管养技术论坛。期间,宁波市城市管理局专门就如何适应新形势、做好城市市政基础设施管养与长三角地区市政管理养护同行展开交流研讨。

    ■提升道路行车舒适度

    “平坦行动”让城市道路“容光焕发”

    由于近年来城区重点工程建设不断,我市中心城区道路荷载猛增,导致“道路坑洞”现象频发,市民怨声载道。为有效扭转这一局面,我市从优化中心城区道路管理养护机制入手,于2016年年初启动中心城区道路“平坦行动”,强化路面隐患整治,努力做到不放过每一处“坑洼”。

    在行动开展的两年多时间时,养护人员坚持“主干道路面24小时一巡查,次干道路面48小时一巡查”,采用“巡修一体”式坑洞修复方式,规范实施“六部修复工艺”。现如今道路“消坑”成效显著,坑洞修复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市民满意度提升。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中心城区共完成道路沥青路面大面积养护203.6万平方米,人行道日常养护17.8万平方米,修复点位64751处。

    道路是市政设施中重要组成部分,对其的质量管理、监管流程、考核追溯都需要进一步提高要求。为解决原先养管远程调度能力薄弱、监管环节不够高效、数据缺乏分类管理等问题,城管市政部门提出构建道路综合管理平台设想。2017年11月,该项目通过初步验收。

    平台能够建立标准化、流程化的养护实例,实现了从案件采集、案件派发、案件处置、处置反馈、考核监管、资金拨付等一系列工作流程,能将各职能部门有效串联。“它通过形成可供快速复制的养护样本,提高了施工单位与监理单位的参与度,同时能更加便利对数据进行二次加工管理,为大数据在道路养护,辅助决策方面提供了探索应用。”专业人士说。

    ■行车过桥不再担心颠簸

    “桥头跳车”整治让接坡更顺畅

    宁波濒海临江依湖,水系发达,桥梁众多。但同时因为软土地基等众多原因,“桥头跳车”现象普遍存在,司机过桥经常出现车辆跳跃情况,极大影响了乘车舒适度,也影响了城市形象。

    2018年年初,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城管市政部门从解决“关键小事”着手,启动城市道路“桥头跳车”专项整治,优化我市出行环境。

    整治过程中,城管市政部门坚持属地管理,落实责任的原则,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桥梁接坡的病害调查、计划安排、具体实施等相关工作。

    据了解,为了不遗漏全市范围任何一处桥头跳车“病灶”,城管市政部门对全市范围内的城市道路“桥头跳车”现象进行“地毯式”摸排,道路总计长度2323公里、桥梁1742座。在此基础上,结合群众反馈情况,对所有存在接坡沉降的桥梁和有可能出现跳车情况的桥梁建立专属档案,进行详细记录,掌握第一手资料,对现状问题进行分析梳理跟踪。

    由于“桥头跳车”现象病害成因多样,各级市政管理部门根据病害原因及严重程度,结合实际情况,分步、分阶段实施整治,确保整治到位。今年上半年,全市范围内城市道路排查发现存在桥头跳车现象的桥梁214座(其中4座已列入城市主干道整治项目)。截至目前,由城管系统专项整治实施完成的桥梁173座,完成82.4%。

    ■每一座大桥安全又有“颜值”

    创建示范桥梁,大型桥梁养护有章可循

    宁波三江汇聚,城区桥梁数量众多。这些大桥造型各异、结构丰富,可以说宁波俨然已是一座城市桥梁博物馆。但美成一道景的桥梁也成了城市市政管养的一道道难题。

    面对桥梁养管工作不断增大的压力,2017年5月,经过前期充足的调研准备,城管市政部门正式启动大型桥梁养护管理示范桥梁创建工作,以外滩大桥和湾头大桥为重点,由点及面,通过示范个例的创建,摸索大型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科学方法规律,构建一套符合实际需要的、现代化的先进养护经验。

    实现养护全面覆盖是实现桥梁养护由粗略向精细转变的第一步。据养管人员介绍,这次创建工作,已全面打通了“养护”通道,保障设施可到达、可检查、可覆盖。一方面,对梁箱内部的照明设施进行了改造,保障桥梁内部检查工作可顺利开展;安装温湿度计,实现对梁体内部温湿度全面持续的观测。另一方面,对大桥桥塔、拱顶、梁底等难以到达的设施部位,除了利用检修桁车和登高车实现养护工作基本覆盖,还借助无人机、爬索机器人、高倍望远镜等高科技设备进行检查,将部分设施检查死角全部纳入监控范围。

    第二步则是推行大型桥梁养护单元制确保设施检查养护精细到位。由于大型桥梁设施体量庞大,为改变以往检查养护无序粗放的状况,市政桥梁管理所把养护设施量切割分块,化整为零,使大桥的检查养护工作可以以更小的单元为基础展开。具体来讲就是将大桥的桥体合理细分成若干单元,以养护单元为基础制定各项工作计划,再优化统一各类养管作业表格,加强过程中记录跟踪和监管考核,确保大体量设施检查养护工作精细到位。以外滩大桥为例,主梁钢箱梁底面积就达到11684.5平方米,焊缝总数超17万条。但通过单元制,就可以做到所有钢箱梁、焊缝全部检查到、养护到。

    规范化的作业标准模式也是大型桥梁养护工作凸显精细化的一个方面。为此,城管市政部门建立起特大桥梁巡查、检查、维修工作成套表格,对桥梁巡查养护作业的流程和内容进行规范化,将设计养管各项环节的表格进行统一标注。如今包括巡查、检查、监测、养护、维修、计量支付等共7类内容在内的37张表格全部实现统一化管理,确立了作业标准。

    ■运用智慧系统突破管理瓶颈

    集成式监测科学分析大数据

    城管市政部门在国内率先创建了首个城市桥梁群科学智慧化管理平台——宁波市城市桥梁监测管理中心。中心是一个以桥梁安全实时监管为核心、桥梁信息化管理为基础、科学智能决策为辅助的高度集约化的大型桥梁综合管理平台。构建了在线健康监测、巡检养护管理、桥梁地理信息、视频监控与安全预警等四个子系统。

    据介绍,作为全国首创,其具备两大中心特色。

    一是集成高效。对城市级桥群进行集中统一地集成式监测管理,目前主要涵盖了中心城区10座大型桥梁的实时在线监测、200余座桥梁和70余公里高架桥梁的信息化管理,未来计划覆盖城区所有重要大桥,可以有效整合数据资源和统筹规划,便于统一指挥调度和及时应急处置,切实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发挥集成高效的监管作用。

    二是科学智慧。中心运行以来,深挖系统功能,提高数据分析能力,实现对城市级桥梁群的在线监测、实时感知,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撑依据。如今年的“4月16日外滩大桥船只卡桥”的应急事件处置,平台较好地发挥了智慧监测管理的作用。今年六月,中心大数据平台经工程院院士、工业和信息化部专家评审评议,认为总体上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具有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隧道空间明亮更安全

    综合整治隧道周边环境,全面提升景观效果

    常洪隧道是宁波市一条跨甬江隧道,是连接原江东区和江北区的重要通道、门户区。但长期以来,隧道周边环境一直不尽人如意。为此,城管市政部门以美丽宁波建设为己任,从隧道周边绿化、道路、灯光等方面开展综合整治。

    根据常洪隧道道路运行性质变化,隧道原收费亭及顶棚已失去原有功能实际情况,市政部门首先对常洪隧道原收费亭进行拆除,有效改善了隧道出入口的视觉空间和行车条件。同时,针对隧道照明灯具陈旧光衰严重等问题,制定改造计划:对隧道墙面进行除尘清洗处理,隧道内全线482套高压钠灯全部更换成LED灯,节省能耗及费用约56.1%。此外,为配合提升整体照明环境,隧道外112套灯具也被更换成160w的LED灯。

    除此之外,城管市政部门还配合做好隧道周边绿化的相关整治。针对隧道旁原收费亭及顶棚拆除后的光秃地块进行绿化恢复,共种植香樟树、无患子、榉树、沙朴、桂花和红枫等各类树木100余棵,补种草坪500平方米;同时,通过仔细巡检勘察,完成隧道连接线绿化缺损部分补种。隧道日常清洁工作也一并加强,及时对隧道沥青路面及墙面进行清洗,减少隧道内灰尘等污浊物,以提高隧道通风和照明效果。

    当前,万众创新的新势态不断形成,新材料、新科技、新工艺等不断涌现,养护市场培育不断推进,市政设施养管工作也同样面临“转方式、调结构、换动力”的问题,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市政养管工作大有可为。

    图/文 王岚 应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