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昌社区物居业三方会议。(陈朝霞 张烨 摄) |
本报记者 陈朝霞 通讯员 王超 张烨 上周,受台风“山竹”外围影响,海曙鼓楼街道文昌社区积水最深处超过50厘米,街道和社区志愿者携手市政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排水救援行动。堆放沙包、砖块,调来皮划艇,帮助居民出行,上门帮助搬运家居、转移受灾居民到社区安置点、提供送餐送水服务…… 这样的暖心故事经常在文昌社区上演。社区党委书记周晓红介绍,地处“老城厢”中心,辖区老小区多、老年居民多,于是产生了物业、居委会和居民矛盾多、老小区设施陈旧等城市社区的“通病”。为此,社区党委让物业、居委会、业主代表三方携手,定期召开三方协作会议,探讨居民需求,摆问题、找方法、解难题。 “老墙门”亮起楼道灯 今年4月,有30年历史的老小区中宪孝闻小区88个楼道灯亮起来,解决了居民期待已久的“老大难”问题,就是在文昌社区三方共管共治共享新机制的运作下得到解决。 中宪孝闻小区居住着1240户居民,其中18%为7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让楼道灯亮起来”成为居民的夙愿。“此前,物业服务不到位,业委会不作为,居民不肯交物业费。没有物业费服务质量就更不能保障。”周晓红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 为此,在社区党委的组织下,物、居、业三方多次召开圆桌会议,选出新的业委会,集中力量攻克这一难题。新当选的业委会主任胡齐国找到了退休前在电力部门工作的舒友良老人,通过他与负责全市“亮灯工程”的专业安装公司取得联系,同时由业委会物业专项维修基金支付8.8万元安装费。 周晓红说,三方联动、党员领头,各小区自治效果频频显现。中宪孝闻小区推进小区硬件提升和环境改造,完成雨污水分离改造,建成全区首个规范垃圾房,增加停车位48个;香榭丽舍小区业委会通过居民自治更换了物业;文昌花园业委会自筹资金,全面更新小区内监控。 助老品牌打造“熟人社区” 助老问题是“老城厢”社区的又一个难题。文昌社区打造的“百岁”系列活动成为联系老年居民的纽带,让居民成为“熟人”。 “百岁”系列活动中,“百岁粥坊”是文昌社区的一块“金字招牌”。由第六支部书记李盈芬认领,周惠英、顾婷芬等20多名志愿者为辖区高龄老人提供的这一公益服务项目,全年服务老年人超过1.2万人次,运作3年来,每周一到周五,提供3种粥食、3种点心、4碗小菜,天天不重样。 去年夏天,为延伸助老品牌,李盈芬又打造一个“百岁绿植园”。社区老党员自发轮流播种、浇水、除草、施肥。“既满足了老年人的田园情结,又美化了环境。”每周四轮值的87岁老党员陈礼钦欣喜地表示。 最近新诞生了“百岁讲堂”,78岁的党员陈祥是“常驻嘉宾”。“百岁讲堂”上,他分享着一个个自己采写的社区温暖故事,他曾用1个月时间采访“百岁粥坊”,写出5000余字手稿,引起了很多居民共鸣。 一碗粥、一块地、一堂课,传递着文昌社区邻里间的温暖,感动着万千居民,助老品牌在延伸,温暖故事在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