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陆大榭岛 |
|
祭扫活动现场 |
|
修缮一新后的大榭革命烈士陵园 |
撰文 记 者 冯瑄 通讯员 刘勇 供图 大榭开发区党工委组织部(宣传部)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发扬英雄的精神,继承英雄的事业!9月30日,大榭开发区隆重举行烈士纪念日暨“渡海第一仗”红色教育基地落成仪式,纪念在“渡海第一仗”中牺牲的英烈。近年来,该区精心建设“渡海第一仗”红色教育基地,并充分挖掘革命精神内涵,大力开展红色教育,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继承光荣传统、弘扬大榭精神,凝聚“六争攻坚、三年攀高”合力,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不断巩固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今年1-8月,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447.956亿元,同比增长16.7%;固定生产总值19.77亿元,同比增长35.4%;进出口总额220.05亿元,同比增长20%。 红光万丈腾天半 虎旗龙舰顺长风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1949年4月23日,在解放军百万雄师突破长江天险解放南京之际,毛泽东主席挥毫写下了气势磅礴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也吹响了解放军横扫江浙,解放沿海岛屿的号角。 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22军5月3日解放杭州,在短期休整后迅速向浙东挺进。解放军一路穷追猛打,敌军一溃千里,蒋介石一方面命令国民党浙江省主席周喦率主力87军退守浙东,另一方面着手部署退守舟山群岛。 1949年5月7日,蒋氏父子乘坐招商局的“江静轮”从上海复兴岛起航,于5月9日早上7点半抵达大榭附近海面,停泊于北渡灯塔附近,然后蒋氏父子乘汽艇,至南渡西岸的关帝亭登陆,父子二人步行视察大榭、穿山一带防务。 当天下午,蒋氏父子仓皇前往舟山,幻想以台湾为中心,将舟山群岛构成反攻战略基地。然而,这一切都因解放军“渡海第一仗”的胜利而化作泡影...... “渡海第一仗”的经过 “渡海第一仗”即解放大榭岛战斗,是我军首次渡海登陆作战。1992年,国务院原副总理、国防部长张爱萍亲自题词命名“渡海第一仗”,正式确立了解放大榭岛战斗在我军战史上的重要地位。 “渡海第一仗”战斗阶段发生于1949年8月18日至8月20日,解放军第三野战军22军64师190团附66师196团2营解放大榭岛,191团解放穿鼻岛、内外神马岛,毙伤俘国民党75军48团、46团1448余人。 “渡海第一仗”全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练兵。1949年5月25日解放宁波后,22军近抵浙东沿海,与敌人盘踞的舟山群岛隔海对峙,并开展驾船航行、指挥编队、航行登陆、步炮协同等海战训练。 第二个阶段:飞渡。1949年8月17日部队开始行动,将隐蔽在河湾、港汊内的200多艘船只都转移到攻击出发时的起渡点。8月18日18点30分,4个突击营分乘130多条木船,仅用15分钟时间就突破敌人所谓的“马其诺防线”登陆大榭岛。 第三个阶段:激战。经过一夜激战,1949年8月19日凌晨,在拂晓的曙光中,190团占领了七顶山。 第四个阶段:打援。在蒋介石的亲自过问下,敌人派出军舰5艘,搭载一个步兵团在飞机的掩护下,从定海增援大榭岛。1949年8月19日中午,敌人先头部队登陆,190团2营及团属炮兵连立即反击。著名战斗英雄林茂成乘坐的指挥船,被敌机扫射击中,不幸牺牲。至20日凌晨,全歼登陆之敌2个营,俘敌400余人。 第五个阶段:固守。1949年8月20日至1950年5月13日期间,190团留守大榭岛,白天部队分驻在山林,晚上出来练兵或发动群众,团部驻在冷岙。 “渡海第一仗”的重要意义 “渡海第一仗”有四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一)打破了“舟山反攻基地”的幻想 毛泽东主席先后七次手书电令指挥解放舟山群岛战役,蒋介石曾说,要把定海(舟山本岛)变成第二个台湾,幻想有朝一日从这里“反攻大陆”。大榭岛是舟山群岛的门户,解放大榭岛是我军解放舟山群岛的总演习。 蒋介石以上海战役撤逃下来的4个军13个师6万余兵力(后来增至12万)为主力,成立“舟山防卫司令部”,任命原上海防守司令石觉为防卫司令,设立定海、岱山两个军用飞机场,配备10多架作战飞机,利用定海、长涂两个海军基地,配备海军舰艇50余艘,武装封锁长江口及沿海地区,轰炸上海、杭州、宁波等城乡地区。敌人不断向大榭岛上增兵,修筑工事,每天至少有一、两艘敌舰游弋在海峡中,并示威性地向我海岸炮击。敌机也不断向我军阵地轰炸扫射。解放大榭岛战役的胜利,打破了国民党政权妄图以台湾为中心,将舟山群岛构成反攻战略基地的幻想。 (二)首创了渡海登陆战成功范例 大榭岛之战是我军渡海作战的第一仗,在战斗中,我军以木船代替军舰,以步兵海陆两栖作战,突破了敌人海陆空现代化的防御体系,创造了世界海战史上的奇迹。本次战役为以后解放其他岛屿提供了实战经验,使我军各部队进一步坚定了渡海作战敢打必胜的信心。 “逐岛攻击,先攻占舟山外围岛屿,尔后攻取定海”的战术方针正是立足于当时我军缺乏海空掩护的军情。小规模逐岛作战,反映了我军从陆战向海战的过渡过程。我军在渡海作战中,正是通过小规模的逐岛攻击,创造经验,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更大的胜利。 (三)首创了“海上拼刺刀”的战法 大榭解放后,敌人仗着海空军优势,白天用飞机轰炸扫射,晚上出动军舰袭击,“安保全排”在负责运输物资驶至主航道时,突然遭遇敌舰。当敌舰靠近我船200米时,敌人一看船篷已落,准备用绳拖大木船。当敌舰驾驶到距我船10多米时,一个新战士看到小山似的军舰,心想怎么能跳上去?于是他紧张得不自觉扣响了手中步枪的扳机。 刑纪友一看冲上军舰已不可能,当即命令:“打!”我船上的3挺机枪、10支冲锋枪和20多支步枪一齐向敌舰开火,成排的手榴弹投向敌舰。敌人被打得晕头转向,如鼠窜狼奔。这是我军渡海作战中首次以木船打败敌人兵舰的传奇式胜利。南海的四野部队当时准备攻占海南岛,正为木船能否打兵舰犯愁,听到有这么一个范例,千里迢迢来到部队。听完刑纪友的介绍,南海的战友们高兴地说:“你们的经验解决了我们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木船能否过海峡?能否打兵舰?听了介绍,我们有了信心。” 1950年,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利用木船横渡琼州海峡,发动海南岛战役,一举解放海南岛。大榭经验为解放海南岛等地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范本。在1958年的“八六海战”以及1974年西沙海战中,我军在装备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继承和发扬了“海上拼刺刀”的经验,以小船小艇击沉了多艘敌人大军舰。 (四)延续了“敢打必胜”的光荣传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积淀出人民军队敢打必胜的光荣传统。人民军队从诞生那天起,就具有共产党人英勇顽强、一往无前,以天下为己任的特质。正是靠着这种“敢打必胜”的精神,突破一次次的“围剿”,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迅速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 担任解放大榭岛主攻任务的22军64师190团也是这样一支英雄队伍。它的前身是由威震敌胆的“铁道游击队”等队伍组成。政委赵保凯和三营营长王广福、侦查参谋禇衍杰等许多骨干都是“铁道游击队”的老同志。该团有三个著名的战斗英雄,一营营长刘林森是“华东战斗英雄”、该营副营长王继禹是“战斗英雄”、二营营长张修良是“钢铁英雄”。还有一支英雄连队“郭继胜连”。 该团在岛上歼敌过程中,二营六连一排一枪未放,仅凭战士的机智,就俘虏了敌人一个整排。三排一个排的士兵就俘虏敌人330余名,其中还有1名副团长。这样的战例不胜枚举,与影视节目上演绎的“铁道游击队”传奇经历相比毫不逊色。 “渡海第一仗”的精神内涵 “渡海第一仗”精神在东海之滨浩然长存,是我们克服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宝贵精神财富: 一是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参加“渡海第一仗”的部队,是一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常胜军,但是对于渡海作战则是一次从未经历过的崭新课题。我军需要用帆船对付和替代军舰,要用步兵当水手,要使毫无海洋知识的官兵去掌握海洋、气象、潮汐规律克敌制胜,这一切都需要从头学习,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几乎是“从零开始”。我军指战员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创造了多种全新的战法战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学会了渡海作战,创造了经验。 二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当时,我军在军事上、物质上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踏踏实实的科学准备工作。为了准确掌握每次潮水的最高潮位,不管白天、黑夜,战士们用竹竿测试。黑夜看不清竹竿的高度,战士们就跳下海,以自己的腿或者身体来作标杆,终于掌握了潮汐规律。他们还详细地调查沿海的各条道路、桥梁宽度、载重等情况,以便部队确定行军路线。从复杂到简单,从单项到组合,从近程到远途,从日航到夜航,通过从眼见到手摸的教学演练,逐步解除了思想顾虑,实现了从信心不足到充满信心的转变。 三是攻坚克难的担当精神。不管是飞渡海峡,还是“七顶山”攻坚,还是守岛打援,干部战士士气高昂“争当渡海登陆第一船、打好解放大榭第一仗”。特别是七顶山山高坡陡,地势险要,山顶前是一道几十米长的陡坡地,易守难攻,是一座天然的强固阵地。如果七顶山不攻克,我军将会腹背受敌,全军覆没。三次冲锋都没有成功,一个排只剩下3个人,怎么办?面对敌人的炮火、子弹,我军的干部战士都是主动站出来,主动担当,马上组织第四次冲锋,“不惜一切代价拿下七顶山”。 四是舍身忘我的奉献精神。对当时的干部战士来说,虽然家乡已经解放,他们盼望回到家乡和翻身的父老乡亲一起过上幸福的生活,但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他们继续扛枪,革命到底,在这革命即将胜利的时刻,仍保持着那么一股敢打敢拼,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在危急关头“豁”得出去,敢于舍生忘死、杀身成仁。为了爆破海上障碍物,3个共产党员一组,一组接着一组,划着小船到离障碍物几步远的距离,把炸药推上去炸响,这需要多么大的决心和勇气啊! 五是风雨同舟的团结精神。人民军队离不开人民群众,也只有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使我军在解放舟山群岛过程中克服渡海作战带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从而使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正如当年支前民工所说的:“解放军在前方打仗,我们在后方支援,解放军打仗是为了我们老百姓,我们支前是为了自己的幸福生活。”融洽的军民关系,良好的群众基础,是我军克敌制胜的保证。据不完全统计,仅宁波、绍兴、台州就动员支前民工26.4万余人,船工、水手1.8万余人,征用民船2080艘,粮食100多万斤。军爱民、民拥军,在这块土地上掀起了支前高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