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笔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09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好性情

    王梁            

    喜欢跟性情好的人交往相处,喜欢性情好的孩子。

    说不清楚好性情到底是什么样子,常言说的温和也好,豁达也罢,是其中之义,但又不是全部。可以罗列几点的是:它应该是平和的、从容的、积极的、安静的、自由的、率真的、有趣的……甚至可能是空灵通透的。如果再形象生动一些,我觉得好性情就是能够自得其乐又能给人带来舒服快乐感觉的一种个人禀性和气质。

    曾在一次单位疗养活动中与一位同事合住一室,之前两人并无多少交集,几日相处下来如沐春风,深受教益。两人在一起,可以畅聊长叙,颇多共同话题,谈兴甚浓;也可以各自安静地读书、看电视抑或沉思默想,互不干扰。他是个旅游达人,对各地的地理风俗知之甚多,我们那次去的景区他就能说出不少道道,引人入胜。用罢晚饭,他外出一趟,拎回来几袋子正宗的地产西瓜、特色小吃,热情邀请附近的同事聚到院子里品尝美味,纳凉赏月,谈天说地——这可能是那次短途游令人最为难忘的片段了。

    好性情犹如春花秋月,热而不烈,甜而不腻,清新怡人,安宁祥和。这样的男人在家,家里也必定是温馨和美的吧?

    其实不用猜,他们一家三口的幸福指数是直白地写在脸上的,琴瑟和鸣,相亲相爱。据说,受其影响,原先并不喜爱旅游和阅读的妻子现在对这两样的痴迷程度不亚于他。每到寒暑假,妻子就请了年休假,一家三口背上行囊去远行。他们的女儿才读小学二年级,却已领略过国内外多处名山大川,名城佳地,而且不少路程是用脚来丈量的。我见过小女孩几次,落落大方,眼神明亮,健康阳光,无论是身体还是智力、精神的生长发育都明显优于那些假期窝在家里、窝在各个培训班的同龄人。最重要的是,我以为她的现在和将来都拥有一个好性情,就跟她父亲一样。

    好性情的孩子在人群中往往一眼就能识别出来。前段时间儿子住院,病房里三个孩子做同一个手术,然而,手术后的反应却大相径庭。最抗痛、最乖巧的恰恰是年纪最小、还没上小学的男孩,不叫一声疼,不流一滴泪,说话平心静气,笑意盈盈,不断鼓励自己也鼓励身边的小朋友“要勇敢”,小大人似的。最吵闹、最娇气的反而是那个快读初中的“胖墩”哥哥,不仅忍受不了麻醉过后身体的疼痛感,哭哭啼啼,有时还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大声呵斥,别人休息时也会自顾自发出恼人的声响,叫人直摇头。我儿子的表现差强人意,中规中矩。

    孩子的一举一动实质上是他所在家庭的镜映。你看那“胖墩”家,爸爸对妈妈挑三拣四,恶语相向,妈妈则有些忍气吞声,委曲求全;爷爷沉默寡言,但奶奶言行的琐碎、对孙子的娇惯已经到了滑稽可笑的病态程度。而那小男孩的家庭呢,爸爸高大帅气,温文尔雅,勤快尽责,妈妈苗条靓丽,气质高雅,夫妻交流轻声细语,恩爱甜蜜,对孩子的管教宽严得宜,情理交融。我慢慢地还了解到那位爸爸经营着一家厂子,可能是个富二代,妈妈是舞蹈教练,开办了一家培训机构,他们有亲戚定居美国,所以也经常往返两国。

    比较之下,他们两家或者加上我家的差距其实不在贫富,而在于家庭的整体氛围、沟通模式和管教方式,这才是造成孩子们性情不一的根源。试想一下,一个家庭,整天阴晴不定,吵吵闹闹或者冷冷清清,各自习惯于通过大吼大叫、威逼利诱去控制别人;而另一个家庭,四季如春,阳光明媚,和风细雨。孩子在这两种家庭氛围里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最终会长成什么样子,大致是可以预测的。

    回到我同事身上,他的好性情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酷爱阅读和行走,两者的共同效用就是打开视野,开放心灵,让他见识、体验到这个世界的广阔与丰富,进而接纳差异,尊重多样,不偏激、不偏颇,远离孤僻、狷介、狂傲、桀骜、冷漠……同时,他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该干什么,形成自己清晰、稳定的坚持和信念,而不至于人云亦云、随波逐流、焦虑迷茫、无所适从。

    两年前,她女儿幼升小,面临读家门口的公办小学或去别人花大钱都进不去的民办小学的选择,没有多少犹豫,他们三人一致给前者打了钩。如今,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财力去经营共同的爱好,孩子不拼成绩,不挤培训班,就这样快乐地生活,慢慢地长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