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省运会宁波代表团成立大会暨出征授旗仪式(胡龙召 摄) |
 |
省运会宁波代表团(冯建华 摄) |
 |
省运会开幕式(林海 摄) |
 |
省运会田径比赛场景(林海 摄) |
 |
省运会艺术体操比赛 (受访者供图) |
 |
省运会马术比赛(受访者供图) |
记者 林海 9月26日,历时近3个月的第十六届省运会在湖州市落幕,宁波872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32个分项的比赛,每个分项均有金牌入账。此次省运会宁波代表团共获得173.5枚金牌、154.75枚银牌和160枚铜牌,团体总分4745.5分,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均居全省第二位。此外,宁波还涌现了以刘静逸、余依婷、谢千童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体育苗子,为竞技体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 全面开花,彰显实力 四年一届的省运会是各地体育后备人才展示和交流的大舞台。 本届省运会共设26个大项、32个分项、769个小项,共举行了38项次的比赛。除攀岩在宁波、马术在嘉善举行外,其余36项次的比赛均在湖州及其所辖区县举行。本届省运会共有7445名运动员、2047名教练员、2134名裁判员参加。赛会共决出现场金牌912枚、奖牌2579枚,总分28292.5分。本届省运会有11个代表团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包括宁波在内的6个设区市和包括奉化、慈溪在内的10个区县(市)获2014年-2017年周期竞技体育突出贡献奖。 从7月2日第一个项目——场地自行车比赛开始,宁波代表团就展现了良好的竞技状态和精神风貌:自行车运动员姜杉杉为宁波代表团夺得第一枚金牌,这也是第十六届省运会第一个项目产生的第一枚金牌。在32个分项中,宁波代表团在田径、射击、蹦技、皮划艇、羽毛球、马术、网球、散打、拳击、短式网球、女篮、攀岩、高尔夫、举重和乒乓球项目中的金牌数或总分位居全省第一。田径项目作为“金牌大户”,宁波队共夺得27枚金牌,追平历史最好成绩,领先全省。射击项目宁波队夺得19金,蹦床技巧项目宁波队获得8金,均居全省第一位。宁波散打队以6金3银1铜的战绩首次夺得省运会散打比赛金牌榜第一,给人带来意外之喜。集体项目中,宁波女篮获得乙组冠军、甲组季军。宁波排球队在男女、甲乙4个组别均闯入四强,其中男排荣获甲组亚军。宁波女足斩获乙组亚军,在比赛中她们仅以1:2负于杭州队,表现可圈可点。 市体育局副局长王雷钧介绍:“各训练单位中,市小球训练中心的羽毛球、短式网球、高尔夫项目,所获金牌数均居全省首位,乒乓球的奖牌、总分全省第一,十分难得。”此外,宁波体校和蹦技学校的表现也比较突出。目前,我市已拥有宁波体育运动学校、宁波市第二少体校、宁波市游泳训练中心、宁波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奉化区少体校等5个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还有4个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基地数量在全省各市中是最多的。 社会力量办体育初见成效。在本届省运会上,攀岩、空手道、马术、击剑、高尔夫5个项目是第一次进入省运会,宁波代表团在这5个项目上均有金牌进账,十分难得。其中,马术和高尔夫均是投入较大的项目,仅靠体育部门一家难以运作。近年来,宁波出现了一批民营马术俱乐部,其中有3家俱乐部和宁波体校开展合作,成为市青少年马术训练基地,最终在省运会上均斩获金牌——新正大马术俱乐部汤凯伦获得甲组盛装舞步冠军,浙江马汇俱乐部任诗雯获得乙组场地障碍冠军,元棋马术俱乐部包雨沫获得丙组场地障碍冠军。高尔夫项目则由市小球训练中心和观澜俱乐部等4个高尔夫球场联手训练备战,攀岩、击剑、空手道项目也有一些俱乐部参与。 教体结合以及省市联办、市队区办收效明显。在宁波的三级业余训练体系中,二级和三级以学校为基础。目前全市有52所训练点(校)、102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每两年体育部门进行评估和挂/摘牌,已形成良性循环。省市联办项目在女子拳击、摔跤、田径、举重之后,增加了攀岩、女子划艇、冰雪、马术(场地障碍)项目,整合了省市优势资源。市队区办项目包括自行车(骆驼中学)、男足(姜山中学)和艺术体操(爱菊艺校),既整合了学校资源,也增强了区县(市)的积极性。 省运会期间,宁波代表团得到市领导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财政、教育、人社、宣传部门全力配合,为宁波代表团保驾护航。除了科医保障周到细致之外,宁波代表团由文化课教师担任各运动队的副领队随团出征,保证了运动员在参赛期间文化课不掉队。“这届省运会有个新规定,所有运动员比赛前必须参加文化课考试,不合格者不能参赛,宁波选手没有因此出现‘非战斗减员’。”王雷钧说。 优秀苗子,表现惊艳 本届省运会上,宁波代表团出现了一批达到国家一级以上运动员标准的优秀苗子,而女子七项全能冠军刘静逸和游泳冠军余依婷在比赛中的成绩达到了运动健将标准。 女子七项全能是宁波的传统优势项目。1978年宁波运动员叶佩素在第8届和第9届亚运会上连续夺得七项全能金牌。之后宁波运动员沈盛妃又在第13届和第14届亚运会上两度摘金。巧合的是,本届省运会女子七项全能冠军刘静逸在省队的教练正是沈盛妃,她们两人的强项都是标枪,而且刘静逸、叶佩素、沈盛妃都是北仑人。生于2000年的刘静逸身高1.74米,在本届省运会17岁-18岁组的七项全能比赛中,标枪、铅球和200米均位居第一,100米栏、跳高、跳远、800米位居第二,总分5215分。今年9月中旬在太原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上,刘静逸参加了成人组的比赛,以5325分的成绩获得第三名。这一成绩超过了5200分的健将级运动员标准。 游泳冠军余依婷在省运会上获得了5枚金牌,分别是女子13岁组4×100米混合泳接力、男女13岁组4×100米混合泳接力、女子13岁组200米个人混合泳、女子13岁组200米自由泳和女子13岁组200米自由泳全能。其中,余依婷女子200米混合泳的成绩达到了健将级运动员标准。 射击运动员王敏涛在省运会上也获得5枚金牌,他和余依婷一起成为宁波代表团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此外,射击选手徐源男、男子皮划艇乙组选手单泽伟、田径女将倪雨洋、童莎莎等人也分别有3金入账。 高尔夫选手谢千童夺得了省运会男子甲组的金牌,这枚金牌的含金量颇高。从谢千童的个人成长经历看,可以说是“斯诺克神童”丁俊晖的翻版。在其父谢静良的一手培养下,谢千童选择了高尔夫作为自己的主要爱好,全身心投入其中。从2008年初学习打高尔夫开始,到2010年8月,在山东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谢千童以两轮36.37杆的成绩获得E组冠军。2013年他刚满12周岁时,入选国家青少年集训队,第一次穿上中国队队服。2015年谢千童参加了11站青少年高尔夫比赛,获得4个冠军,分别为全国锦标赛冠军、汇丰比洞赛冠军、未来之星冠军和汇丰冠军赛总决赛冠军,同时荣登全国青少年积分榜第一。2016年,谢千童成功获得国家运动健将称号。在今年5月举行的第三届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即青奥会)高尔夫球选拔赛中,谢千童再次夺冠。在中国同年龄段高尔夫球员中,他已是佼佼者。在10月6日开幕的阿根廷青奥会上,谢千童代表中国队出战。“转职业,但不能没有文化”,这是谢静良对儿子的要求。目前在宁波三中上高二的谢千童,虽然经常要请假外出训练和参加比赛,但他的文化课一点没落下,政史地学得很好,还计划掌握英、日、法三门外语,现已掌握前两门。“每站比赛后他都写总结,1000字的总结只要半小时。这样对打球有好处,写作水平也能提高。另外,他的业余爱好还有模型、摄影等,都玩得不错。” 马术是第一次被列为省运会比赛项目,参赛选手大多由民间俱乐部培养。浙江马汇俱乐部15岁的任诗雯获得乙组场地障碍冠军,这是她参加马术公开赛、省青少年马术锦标赛、省青少年马术冠军赛等各类比赛以来,首次在重量级比赛中收获金牌。任诗雯的教练俞平说:“小姑娘比较独立,刚开始,父母只让她把马术当一个业余爱好,没想到她自己喜欢上了,就支持她继续训练。”确定参加省运会后,今年正月初三,任诗雯就跟着教练在慈溪的浙江马汇俱乐部训练,假期也从不缺席。除了训练之外,她还主动在马房帮助打理马匹,自己备马,堪称马房的“得力小助手”。今年7月,她在省青少年马术冠军赛上获得第五名后,就已经可以申报国家二级运动员。10月4日至7日,任诗雯还参加了马术世界杯北京站,该比赛跟奥运会马术比赛一样是三星级。 此外,摔跤项目的戴梦媛、散打项目的戎轶男、举重项目的俞梦倩,在省运会上同样表现突出,成为各自项目中的焦点。 弥补短板,志存高远 在近几届省运会中,宁波代表团一直处于前两位,并被认为是杭州代表团的主要竞争对手。不过宁波代表团也有自己的短板:游泳。尽管宁波出现了汪顺这样的世界冠军和奥运奖牌获得者,但在游泳梯队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方面,宁波与杭州、温州还有明显差距。“就拿游泳专职教练来说,杭州有57名、温州有28名在编教练,而宁波只有8名。”宁波游泳界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加上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周期很长,本届省运会的游泳选手是从8年至10年前开始参加业余训练的,所以宁波游泳要想追赶省内先进水平,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据了解,市游泳训练中心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尝试“社会力量办游泳”,目前体系建设已初见成效。在宁波现有的9个游泳训练点中,市游泳健身中心训练点是市本级直属单位,其他如江北实验小学、镇海骆驼中心小学、鄞州德培小学、海曙实验学校、海曙集士港文体中心、北仑体育训练基地游泳馆、象山体育中心游泳馆、奉化训练点均分布在各区县(市)。目前,已有上千名新生开始游泳训练,他们多是2013年出生的小将。 陶健是海曙区一家职业培训学校的负责人,出身游泳教练家庭的他对游泳有别样情怀,与市游泳训练中心达成合作意向后,他从去年5月开始和20多家幼儿园联系招生,受到了幼儿园及家长的欢迎。陶健还安排了6名教练在市实验学校和江北实验小学指导学生。经过三四个月的短训,发现了一些好苗子。另一家合作单位德培明星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也对150多名幼儿园小朋友进行了训练。这些小学员如果参加宁波市级以上比赛获得佳绩,将得到体育部门的补助。 市游泳训练中心尝试的这种“社会力量办游泳”模式可谓双赢:有游泳训练中心“背书”,合作机构在招生方面少了很多阻力;对游泳训练中心来说,有社会机构参与,扩大了选材面。 市游泳训练中心的工作人员介绍,从上千名小朋友中选出100多人参加短训,最后留下五六十人进入业余训练体系,优中选优的结果是出好苗子的概率增大了。一年多来,游泳的业余训练人数增加了几百人,教练员队伍规模也扩大了。如果仅仅依靠游泳训练中心的8名在编教练,只能指导160名左右的小队员,要想出人才、出尖子,显然是有难度的。 同时,这一模式还推动了游泳健身运动的发展。宁波是江南水乡,游泳项目在“中考+生存技能+大学特招+全民健身”等多种因素的推动下,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休闲健身项目。从全社会的情况来看,老百姓对于游泳健身的强烈需求和场地有效供给的不足存在着巨大反差。目前全市对公众开放的游泳池有200多家,这一数字对于有着800万人口的城市来说明显偏少,一到夏天就会出现“游泳池里下饺子”的状况。 市游泳训练中心已于今年策划举办了全市金海豚游泳达标系列赛,既为参训苗子提供展示的平台,又可以推动游泳健身运动的发展和普及。 宁波社会力量办游泳初见成效,但和温州等城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宁波市游泳训练中心有关人员说,希望更多有条件的游泳馆、俱乐部、体育公司来商谈合作事宜。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希望这个游泳业余训练体系,经过两三届省运会周期的努力,能够取得明显的成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