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乡愁·家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17日 星期三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莫道桑榆晚 护苗情更深

——记宁海县前社区校园护苗队

宁海县前社区校园护苗队合影。(胡琦 摄)

    本报记者 孙吉晶

    通讯员  胡琦 蒋攀    

    每天上学、放学时段,宁海县前社区的学校和幼儿园外都能看到这样感人的一幕:一群戴着红袖套的老年人有的熟练地示意家长文明停车,有的小心地护着上下学的孩子。他们就是县前社区校园护苗队的队员们。

    县前社区辖区内分布有城中小学、县中心幼儿园和跃龙中心幼儿园,都位于车人如织的交通要道。此前,县前社区曾组织多次志愿者活动,对高峰期交通进行疏导,但反复的交通乱象使疏导工作收效甚微。

    目睹这一情况,几位热心的退休老人萌发了组建一支常年在校园周边进行交通疏导志愿者队伍的想法,这得到了社区的支持。2013年9月1日新学期开始,一支由10位退休老人组成的校园护苗队上岗了。

    志愿服务开始不久,一些接送孩子的家长颇有微词:“原本可以将孩子送到校门口,现在要去停车场停车,实在麻烦。”“这些老人天天来管车辆,要拿工资吗?”……面对家长的质疑,社区及时做好解释工作,为无偿服务的老人们正名。

    “有些骑电瓶车的家长,我们将他们引导到附近停车场,一开始他们都很排斥,我们只好耐心地劝导。”队员林奶奶是个大嗓门的热心人,对于不配合的家长和行人,她总是耐心说服,一来二去,家长们的自觉性逐步提高了。林奶奶说:“辛苦一天,安心一年,这样做很值得!”

    就这样,护苗队坚持走过了第一学期。第二学期伊始,家长们看到精神矍铄的老人又风雨无阻地出现在“岗位”时,对他们肃然起敬,并支持护苗队的日常工作。寒来暑往,校门口的护苗执勤没有一天间断,护苗队的人数也从当初成立时的10人增加到20人,最多的时候有27人。

    如今,在护苗队的管理下,开车送孩子的家长无需下车,只要把车停下,老人就主动上前打开车门并护送孩子进入校园。家长们省去了找车位、停车的时间,缓解了道路高峰期拥堵的状况。

    2014年10月以来,由于旧城区改造,护苗队的队员们陆陆续续搬迁。原先老人们走几步就能到学校,现在家离学校远了,老人们还会像过去那样来执勤吗?护苗队还能坚持多久?这让社区和学校一度很担忧。当新的一个学期来临,队员们不约而同前来报到,打消了社区和学校的顾虑。

    今年已经是护苗队执勤的第十一个学期,有的老人因年龄原因退出队伍,也有新的退休老人加入其中。80岁高龄的朱爷爷年纪最大,家也住得最远,每次执勤需要来回坐四趟公交车。家人担心不方便劝他退出,他却坚定地表示,要干到干不动为止。队员胡阿姨搬家后每次骑着自行车来执勤,有段时间脚受伤需要在家休养,这让她很焦急。胡阿姨老伴陈伯伯非常支持她的“工作”,在老伴腿伤无法下地的这段时间接过担子。而胡阿姨等腿脚稍微灵活一点,就硬要陈伯伯用电瓶车接送她去执勤。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人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初心,为城市文明增添一抹亮色。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