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周二与90余名上市公司负责人面对面座谈交流,周三、周六分赴鄞州区、江北区走访7家企业“一对一”听意见、议对策、解难题……刚刚过去的一周,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与企业互动频繁。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经济增长下行压力逐步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这种政企之间的高频互动释放出一个强烈而清晰的信号:越是在困难挑战面前,党委、政府越是要坚定地与企业在一起。 与企业在一起,首先要帮助企业坚定信心。我们经常说,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信心来自哪里?来自对形势的准确把握和对市场的稳定预期。“好时不扰、难时出手”,是宁波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传统,也是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核心要义。越是形势多变、信息多样,政企之间越是要建立高效顺畅的信息交流渠道,全面了解企业所思所虑、所想所盼,及时向企业传递正确的信息。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到企业去,把国家的大政方针讲透彻,把经济形势讲清楚,把各级党委、政府的应对举措、惠企政策讲到位,让广大企业吃下“定心丸”,坚定应对困难挑战的信心,坚定推进转型升级的信心,坚定扎根宁波、投资宁波的信心。 与企业在一起,最重要的是要为企业排忧解难、保驾护航。企业的困难和问题多种多样,要作区别对待。有的像产品开发、市场开拓、经营管理等,政府部门不能越俎代庖,也没有能力大包大揽,应该鼓励企业自己想办法解决。有的像要素保障、项目审批、政策兑现等,政府部门则要主动出手、及时解困,做好雪中送炭、雨中打伞的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把“大脚板”走进车间,把协调会开到现场,将心比心帮助企业解决一批困难和问题。“干部工作再难,也没有企业遇到的问题难”。特别是对涉及多部门的问题,一定要多跑腿、勤协调,想方设法解决好,决不能听过了就算数、讲过了就完事。 与企业在一起,还要善于倾听企业的意见建议。企业身处市场一线,对政策、服务、制度的供给质量有更真切的体会。征求、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有利于党委、政府更好地制定政策、改进服务、完善制度。“坐在办公室想想都是困难,到基层看看全是办法。”各级领导干部要放低身段、虚心求教,及时把企业的意见建议搜集上来,认真梳理研究、消化吸收,抓紧制定更加精准的政策措施、提供更加高效的政府服务、创造更加公平的制度环境,让企业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服务企业是各级党委、政府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走访企业、服务企业作为“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的重要内容,始终与企业在一起,风雨同舟、共克时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