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轨道1号线北仑区中河路站与常规公交换乘 |
|
宁波市公交总公司永昌公司综合停保场 |
砥砺五年 冲刺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 编者按: 2013年11月,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公布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的通知》,宁波市被列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二批创建城市,全面启动五年的公交都市建设工作。 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综合交通、一体发展”“优先发展、系统升级”“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四大原则,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努力建成国内领先的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基本确立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 政府投入大、部门合力强、相关企业全力以赴、人民群众对公共交通满意度不断提升。从今天起,本报将推出一组系列报道,看五年创建,宁波如何阔步向“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迈进。 不仅仅有公交车、出租车,还有几乎免费的公共自行车,风驰电掣的轨道交通,宁波人的幸福生活,从出行开始。 五年来,我市体制机制、公交用地、财政保障更加有力,轨道交通实现“零”的突破;新能源公交车推广及超级电容公交车备受瞩目;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水平达5A级居全国前列;公共交通与移动互联网实现深度融合;慢行交通提升城市交通出行环境。“很多时候我把车停在家里,选择公共自行车+地铁出行。”“公交车四通八达,太方便了。”在宁波,“乐乘公交”是很多市民的心态,而支撑起这些的,来自于公交都市的建设。 ■众志成城 规划引领 举全市之力,发展公共交通,让城市生活更美好,这是我市对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设的重要定位。 发展“公交优先”,如何实现从交通一家“独角戏”到全社会齐抓共管“大合奏”,市政府首先突出规划引领。 2015年修订的《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明确公共交通在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定位;在总规蓝图下,我市编制《宁波市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和《宁波市“十三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修编《宁波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此后又出台常规公交线网、公交专用道布局、公交轨道站点接驳等20多项专项规划,详细绘制了公交都市创建各项任务落地的线路图、时间表。 ■不吝投入 设施保障 在公交都市建设过程中,市委市政府的投入毫不吝啬,近五年来,全市斥资近千亿,全力建设国内领先、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公交都市精品工程。 轨道交通发展举“市”瞩目——近年来,累计投资250多亿元,建成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一期,形成十字形运营骨架,开通运营里程74.5公里,日均客流达到34.2万人次。中山路商贸圈、北仑区组合团、北高教园区、铁路宁波综合枢纽站、栎社国际机场等重点区域公共交通可达性有效提升。同步开工建设2号线二期、3号线一期、4号线、5号线一期等4条线路,预计到2020年将形成270多公里轨道交通服务网络,基本覆盖市区主要功能区。 与此同时,开通宁波至余姚城际通勤列车,宁波至奉化城际铁路首通段已与轨道3号线一期同步建设,宁波至慈溪城际铁路正在开展工可深度研究,依托轨道交通的“宁波1小时公共交通圈”辐射半径将显著增长。 此外,常规公交枢纽、公交首末站、综合停保场、“八横八纵”170多公里的公交专用道网络,保障了公交线路运营更科学,公交车与地铁接驳更便利,保障了早晚高峰时段公交车运营时速稳步提升。 ■人本管理 服务争效 五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满意为中心,多维度提升公交出行吸引力。首先是扩大公交线网规模。市区累计新辟公交线路120条,调整优化150多条,开通接驳社区、学校、乡镇等与轨道交通站点间的微循环公交线路19条,运营公交线路总数达498条;推出特色公交服务。2014年开通首条平价定制公交线路,随后陆续推出假日登山、杨梅采摘、赏花、暑期游泳等特色公交线路,每年常态化开通运营特色线路5条以上,满足商务、通勤、旅游等各类个性化公交出行需求;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公共交通全面渗入,2016年全市域实现了公交线路乡镇及村庄全覆盖,城乡客运一体化水平达5A级,在全省乃至全国居领先地位。 越来越多的人在很多时候放弃了私家车而改用公共交通出行。数据显示,五年来,日均公共交通客运量稳步提高,中心城区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从2013年的40.6%提升至2018年的55.4%,城市交通满意度从2013年的85.6%提升至2018年的90.4%。而城市交通治堵在路网优化完善、公交都市全方位创建、公共停车场多途径建设、交通秩序综合整治、科技手段广泛应用等五大方面,也取得了积极创新成果。 张燕 余明霞 储鹏飞 图片由公交都市办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