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文明看宁波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农村文明示范线——

描绘乡村振兴新画卷

余姚市“灿岚印象”文明示范线——柿林秋色。
宁海县“桃花源里”文明示范线——桃园红妆。
慈溪市“溪上慈风”文明示范线——村民自导自演唱出幸福新生活。

    记者 张昊  市文明办供图

    编者按

    “斑斓海岸”“五彩四明”“绚丽浙东”……在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一周年之际,宁波农村文明示范线描绘的美丽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金色十月,宁波大地处处瓜果飘香,将农村文明示范线装点得五彩斑斓。一条条彰显色彩感、乡土味的文明示范线,串起一个个如珍珠般散落在山坡、平原、港湾的美丽村落。在“文明+”催化下,文化、生态、产业、旅游等工作环节被打通,各条文明示范线上的村庄环境更洁美、文化活动更丰富、乡风民风更文明。

    合力打造三类示范线

    宁波的农村文明示范线,着墨于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把地域相邻、文化相近、生态相似、经济相融的村庄连接起来,打造了渔村型文明示范线样本“斑斓海岸”、山村型文明示范线样本“五彩四明”、平原农村型文明示范线样本“绚丽浙东”,着力打造环境洁美、生态优美、生活甜美、乡风和美的乡村文明综合体。

    自2016年开展农村文明示范线创建工作以来,我市已启动文明示范线23条,覆盖10个区县(市),创建工作受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大力欢迎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推进农村文明示范线创建工作,我市凝聚合力,建立农村文明示范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宁波市农村文明示范线创建行动方案》《宁波市深入推进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的工作意见》《宁波市农村文明示范线建设导则》,推动农业、文化、旅游、交通等部门的政策、资金、项目向农村文明示范线倾斜,更好地集聚资源要素,形成工作合力。

    市级文明单位与示范线沿线村庄“牵手”共建,发挥城市文明单位的创建优势,帮助结对村提升创建工作水平。目前,已有142家市级文明单位与23条文明示范线上的142个村结对,通过项目共建、经费支持、活动联办等形式,推动各项结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我市还动员高校、社区、社会团体、志愿服务团队等发挥自身优势,通过结对共建、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式,参与文明示范线创建工作。目前,已建立30余个志愿服务队,通过进村入户开展文明宣传教育、示范引领以及不文明行为劝导劝阻等活动,提升农村文明程度。

    通往文明幸福的桥梁

    相比一般意义上的美丽乡村建设,文明示范线更注重村庄内涵的梳理和营造。我市谋划创建新格局,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打造乡村文明风尚,让文明示范线变成广大农民群众通往文明、富裕和幸福的一座座桥梁。

    做大“文明+”文章。我市推动《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沿线村庄的贯彻落实,研究制定《宁波市农村文明行为指南》,以“垃圾不落地、河道不洗衣、公共场所不吸烟”为重点,组建村文明劝导队,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劝阻,提升农民文明素养。“溪上慈风”文明示范线上的徐福村,通过取消河埠头、补助洗涤经费、开展志愿劝导等形式,增强村民环保意识。

    做大“文化+”文章。各文明示范线不断总结提炼当地传统文化内涵,推进文化与农业发展、农产品销售的有机融合,积极发展创意农业,提升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奉化区“连山堰情”文明示范线后畈村的特色烤鸭,通过文化创意,取名“煮熟的鸭子飞了”,远销香港等市场,每只烤鸭增值20元,打响了品牌。

    做大“文旅+”文章。各文明示范线主动与乡村游、休闲游相结合,通过设计包装、产品注册,赋予农产品更多的文化、文明元素,形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新兴产业。象山“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先后注册了“斑斓西沪”“西沪三宝”“西沪人家”等8大类商标,产品附加值增加20%以上,2017年实现经济收入2500万元,不仅让企业、村民走上了共同致富之路,也促进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15%以上。

    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文明示范线创建的最终目的,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深秋时节,徜徉在宁波各条文明示范线,一幕幕山清水秀、物阜民丰的乡村新景呈现在人们面前。

    满足群众生态发展需求。我市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分类和“厕所革命”三件事情,进一步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保洁机制,高标准达到“四无”(路面无垃圾、河面无漂浮物、田间无废弃物、庭院无乱堆放)。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环境革命”,自家庭院、乡村角落更亮丽了。

    满足群众物质富有需求。我市引导发展特色农家乐及乡村客栈民宿,开发观光休闲、果蔬采摘、养生养老等项目,促进当地群众的就业增收。宁海县“桃花源里”文明示范线积极对接万亩级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推出“十里桃林游”“水蜜桃来尝鲜”“爷爷的水稻田”“金秋采摘季”等体验活动,逐步探索杨梅节、水蜜桃节、麻糍节、土豆节等特色农事活动,2017年实现村民人均增收近万元。

    满足群众精神富足需求。我市通过开展道德教育、先进评选、文化活动等,提升群众的文明素养。“家风伴我行”系列活动、“传家宝”展示、“好家训”交流、“传家福”拍摄……让好家风好家训进村入户、入脑入心。目前,沿线各村60%以上的家庭有家风家训,逐渐成为乡风文明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

    “点睛”文明示范线——

    奉化“连山堰情”文明示范线:

    诗画江南小镇

    “连山堰情”文明示范线在浙江省省级文明镇——奉化区大堰镇境内,建线于去年10月份。示范线全长10.2公里,途经十几个村,有布袋启漂处、鱼米稻香、千年红豆杉、文艺评论家巴人故居,有三姓家训亭、中国美院设计的3D壁画、村民自发打造的缸瓦艺术村、桃花源一样的山间民宿。文明就像凤仙花的种子一样,在山区随风传播,浸润着群众的心田。

    奉化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邵方毅说,奉化实施“乡村振兴,文明先行”战略,将大堰自然山水风光、民俗文化底蕴、淳朴乡风文明、生态高效农业等各类元素串成线、连成片,全力打造文明示范线。充分展示示范线上的乡贤文化,包括明代工部尚书的尚书第、近代著名文艺评论家巴人故居、革命烈土王鲲纪念馆等,还新建反映农耕文化的农创馆,筹建王力君根雕工艺博物馆和乡村记忆馆,创新文明传播阵地。

    “口袋”与“脑袋”同步富了。高山有机米、大堰白茶、外婆蛋汤等特色农产品和美食让游人如数家珍。2017年接待游客超过37万人次,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达到了8%。示范线上的最美大堰人系列评选、文明观察员、乡风文明红黑榜、浙江省首家“民约+公益”的“时间银行”、卡通墙绘形式展示村规民约等载体将文明的触角向村户延伸,群众的精神面貌不断提升。

    “五彩梁弄”文明示范线:

    诗意湖山 记忆古镇

    “五彩梁弄”文明示范线全长15公里,贯穿沿线7个行政村。该线所在地梁弄镇位于余姚南部山区,曾是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是全国文明镇、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也是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

    余姚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娇俐说,“五彩梁弄”自2016年开线以来,以“诗意湖山、记忆古镇”为魂,以“红、绿、古、金、蓝”五色为魄,打造成一个集文化、文明、生态、产业于一体的乡村文明综合体。红,就是依托全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的红色资源,将根据地旧址群、红色梁弄展馆等景点串点成线,使游客感受烽火连天的战斗场景,解读梁弄老区的“红色密码”;绿,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壮大绿色产业,建成万亩特色水果基地。樱桃、杨梅、桑果、蓝莓、冬枣,一年四季,无论游客何时来到梁弄,都能尝到时令的水果;古,就是传播古色风韵,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五桂楼修葺一新,梁弄大糕、“甩酒甏”等民间百年技艺重放异彩;金,就是致富抱“金娃”,培育农家乐、民宿经济。到梁弄吃农家菜、尝杨梅酒、观四明湖,在茶园里、稻田里体验农作的乐趣,让城市游客感受跨越时空的乡愁;蓝,就是跨入智慧蓝海,大力发展智能经济,每年举办高规格中国机器人峰会。

    宁海“桃花源里”文明示范线:

    最美河流勾画山水乡愁

    “桃花源里”文明示范线位于宁海东部的胡陈乡,以有着“浙江省最美河流”之称的中堡溪水系为轴,串连梅山、中堡溪、西翁等8个村庄,勾画出一条融乡风文明、山水乡愁、农旅文化于一体的“8”字形风情体验线路。

    宁海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秀高说,这是条村容整洁、民风和美的文明示范线。沿线实施垃圾、厕所、管线和边角“四大革命”,垃圾分类实现村村全覆盖。沿线3个志愿服务驿站,20个志愿服务小分队,实现了“村民有事就地帮”“游客求助就近帮”;这也是一条文化繁荣、活力四射的文明示范线。沿线

    建有麻糍体验馆、得心坊非遗馆、古埠红妆文化展演区等7处乡土文化体验点。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示范线吸引全国各地游客近10万人次,十里红妆婚俗体验游受热捧。户外运动基地、国家级垂钓基地等27处运动休闲类体验点,让游客在“步行+骑行”的慢生活中感受秀美的山水风光。该线引入台湾南投县“光点聚落”文创团队,打造“光点学院”“多彩市集”“胡陈会客厅”,带动青年返乡创业,激活农村文创经济。“桃花节”“土豆节”等农事节庆,有效提升“农、文、旅”产品综合附加值。胡陈乡水蜜桃去年销售收入突破1亿元,文明示范线累计接待外来游客65万人次。

    象山“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

    看见大海,看见文明

    象山“斑斓西沪”文明示范线以沿海公路和13.14公里慢行道为主线,深入挖掘“耕海牧渔”技艺、黄避岙“走书”、竹编创作等独特的渔乡文化,打造了一条能看得见大海、闻得到海味、尝得到海鲜的渔乡文明示范线。

    象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来兴说,短短两年,“斑斓西沪”成了产业发展的新高地、强村富民的新引擎、精神文明的新家园。全域旅游业态呈现爆发式增长,政府资本以1:15的效益带动社会投资,“1314”滨海自行车道、“里海荷塘”海上田园综合体、安澜别院、南铂生态度假酒店、光华国际精准健康医疗中心等一大批优质农旅项目从原来的荒芜山海间拔地而起,成为“斑斓西沪”提档升级的源头活水。“斑斓西沪”独特的自然风光和历史底蕴,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强村富民效应逐步显现。今年年初以来已累计接待游客2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提升,2017年村集体平均收入达37.66万元,年均增长15%以上。文明示范线不但富了脑袋,更鼓了钱袋。借助文明示范线的打造,文明乡风落地生根,西沪讲堂、道德长廊、农村文化礼堂等文化阵地焕发新的活力,“村民共话乡规民约”“代代传承家风家训”“村民说事”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相继开展,崇德向善、守望相助已在西沪沿线蔚然成风。

    慈溪“溪上慈风”文明示范线:

    “慈孝”文脉绵长

    慈溪市“溪上慈风”文明示范线,秉承“慈孝”地域传统文化,以“慈风”为引领,赋予新的“文明元素”,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乡村旅游与生态文明有机融合,使农村精神文明得到再提升、再完善。

    慈溪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慈溪市文明办主任房央群说,三年来,慈溪深度挖掘本土特色文化,串点连线,打造了和风徐福、孝风黄杨岙、古风方家河头、清风潘岙、家风任佳溪、红风洪魏等“一村一特色”的乡村文明大景观。在黄杨岙村,“千年邑为仁人号、一脉溪流孝子心”在此绵延,孝贤阁、慈孝馆、孝风小巷等特色阵地穿越千年的厚重,使“孝风”永驻乡里。古街、古树、古井、古道,为方家河头村增添了古朴气息。在潘岙村,一个个清官故事流传不息,一句句廉政格言警示后人。在任佳溪村,任氏宗祠、家风家训馆、家风家训长廊等阵地,通过传家宝、全家福、合家欢等主题活动,将家的意义刻进村民心里。在洪魏村,红色底蕴深厚,历史古迹遍布,座落于村中的革命纪念馆以历史图片和实物展陈的形式再现了浙东党政军民奋力抗日的场景。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