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仑城区风貌 |
|
梅山口岸汽车整车出口 |
|
吉利汽车春晓基地焊装车间 |
|
宁波国际钢琴艺术节现场 |
|
2018世界排球联赛北仑站中国队对比利时队 |
|
柴桥花海 |
|
金雅男 制图 |
序 言 携山海相交之气势,耀港口明珠之光华,地处甬江口南侧的北仑,一块镶嵌在祖国大陆中腹东端的璀璨珍宝。 北仑建区于1984年,陆域面积615平方公里,11个街道201个建制村,常住人口近90万、户籍人口38万。境内设有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保税区、宁波出口加工区、大榭开发区、宁波梅山保税港区5个国家级开发区,是浙江省对外开放时间最早、程度最高、功能最集中的区域,被誉为“中国东部辉煌崛起的一个例证”。 40年来,北仑人肩负着建设开发开放热土的使命,团结拼搏,艰苦创业,现已初步建成经济繁荣、社会进步、基础设施完善的宜居宜业新城区,成为国家、省市重要的对外开放门户,长三角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经济实力位居省市前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北仑区委八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省市委全会的重大决策,研究部署北仑推进“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的重大问题。全区上下按照市委对北仑提出的“走在深化改革开放的最前列”“走在创新转型发展的最前列”“走在城乡融合发展的最前列”“走在改善社会民生的最前列”——“四个最前列”的工作要求,全力开展“六争攻坚当标兵、三年攀高争先进”活动,积极争做全市领跑者、全省排头兵。 见微而知著,风云正际会。新时代的新气象已然在我们眼前呈现。近期,北仑区委正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市关于产业转型、环境治理、乡村振兴等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开展为期三年的市场综合整治、小微企业整合、河道水质提标、居住环境提升“两整两提”专项攻坚行动。通过三年努力,全面实现城乡综合市场“整洁、有序、安全、放心”,新建或提升一批高标准小微企业园、全区“低散乱”小微企业得到全面整合发展,全区535条各级河道水质整体提标、全体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城乡居住环境明显改善、群众对居住环境满意度不断提升,努力实现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愿望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经济奏强音—— 九大基地动能强劲 高端制造强势崛起 在今年前三季度北仑区域重点企业座谈会上,吉利汽车宁波区域发言人李伟平激动地说:“北仑背靠深水良港,产业配套完善,新老两大基地双轮驱动,在未来,我们还会将更多的高端核心项目放在北仑!”获得吉利青睐的背后是北仑不断解放生产力、优化产业结构。 改革开放40年,北仑从一个不起眼的东海小渔村,蜕变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港口城区,“一带一区一城六基地”九大产业基地成为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战略平台,石化、钢铁、能源、造纸、汽车、造船六大临港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成为全省重大项目最集中、平均亩产最高的区域之一。 1985年到2017年,北仑地区生产总值从3.36亿元增加到1458.02亿元,工业总产值从4.32亿元增长到3933.16亿元,增长909倍。经济发展从大吞大吐的临港重工,到循环经济、绿色石化,而今迈入了高端制造强势崛起、港口后服务业方兴未艾的发展之路。 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北仑依托港口大力发展临港工业,不产一粒铁矿砂,却为全国30多个钢厂输送着原料;不产一滴油,却成为全国最大的原油中转基地及宁波石化之都…… 如同硬币两面,重化工业能耗高,对生态环境和产业转型的压力较大。破除““恋大情结”“唯临港产业为尊”的束缚,走绿色循环发展道路,这是北仑传统产业破解瓶颈制约加快发展的一次抉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北仑在全市率先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以“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区域大循环”三级梯度,走出了一条产业结构优化、灵活面向市场、降本增效的绿色生态发展新路子,并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区。 有破有立,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更有新兴产业的新生崛起。 2016年,北仑经济结构发生质的改变——装备制造业首次取代石化产业成为“新老大”,并朝着高端、优势方向发展,涌现出一批特色鲜明、行业竞争力强的代表性企业。既有申洲、海天这样的“世界冠军”,又有像东方电缆、旭升、继峰、贝发这样的“全国冠军”,全区冠军企业超过20家,境内外上市公司达到14家,占了全市将近1/6的比重。 围绕“港口+”,北仑不断延伸港口贸易增值环节,重点拓展物流、贸易、金融等港口后服务业及旅游业和商贸业,直升机交易、进口高端车交易、冷链物流和特色商品进口交易等各类市场落地开花,改变了北仑“二产独大”局面,形成二、三产业并驾齐驱新格局。 开放筑高地—— 对外合作深化拓展 洋洋大港风姿独秀 “你说我们梅山现在发展得这么好,真的是想也想不到啊。”52岁的唐飞岳站在梅山保税港区的码头上,感慨万分。从一位土生土长的梅山渔民,“穿鞋上岸”变成了码头水手,他对身后这片海有说不出的感情。 40年前,林大山传来第一声爆破声,为上海宝钢配套的北仑10万吨级进口铁矿中转码头建设拉开帷幕。1979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宁波港正式对外开放,外籍轮船可以载着世界各地货物进出,宁波港向世界敞开了胸怀。 从进口散装化肥,到原油海上过驳;从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造泊位,到引入和记黄埔共同经营宁波港北仑二期集装箱码头,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仑区合并,实现“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到省政府批复成立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北仑对外开放水平日益提高,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也愈发增强。 实际外资从无到有。1985年,宁波镇信羽毛球厂注册成立,成为北仑首家合资企业;1988年,宁波福瓦·卡迪科工业有限公司落户北仑,成为宁波对外开放后首家外资企业。2017年年底,北仑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40.7亿美元,连续三年稳居省、市第一。 外贸外经快速发展。充分利用港口和开放平台的优势,北仑外贸进出口总额从2002年两区合并时的22.58亿美元发展到2017年的210.33亿美元,总量稳居全市第一和全省前列。对外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吉利、申洲、海天、继峰等一批优势企业加大走出去步伐,1985年至2017年,累计新设境外投资项目291个,核准中方投资额19.85亿美元,中方实际投资额16.87亿美元。 北仑是通过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未来的发展依然要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实现。北仑“十三五”规划指出,要推动开放发展,再创功能体制新优势,全面建设港口经济圈核心区、扩大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优势、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打造国际化开放合作平台,争取新阶段新作为。 群贤谋创新—— 高端人才聚“智”成拳 产业转型迈开大步 一台钢琴看似普通,实则有着300多道生产工序、9000多个零部件,而海伦钢琴仅用10年时间,就实现了从配件生产到整琴制造、从贴牌到自主研发的蜕变。海伦钢琴逆袭的背后,离不开海外工程师的鼎力相助。美籍钢琴设计大师爱默生的到来,帮企业实现了从贴牌到自主研发的转变;引进法国巴黎音乐学院钢琴大师斯蒂芬、奥地利调音整音大师斯宾,让海伦钢琴的音质、音色日臻完美……2005年,海伦钢琴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奏响,成了全中国的骄傲。 回顾北仑改革开放历程,人才在每个阶段都发挥了关键作用。1987年,北仑从荷兰引进农业专家,专门指导一家花卉企业栽培和改良“西洋杜鹃”。“海外工程师”这一称谓,正是始于北仑。如今,海外工程师已遍布全区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各个产业。今年3月,首届中国(宁波)海外工程师大会在北仑成功举办,吸引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31名中外院士、370余名专家参会,签订合作协议33项,102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总投资超60亿元。 近年来,北仑全力推进“人才强区”建设,全力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区”。截至今年6月,北仑人才总量达25.7万人,其中,中外院士4人,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专家27人,浙江省“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21人,宁波市“3315计划”个人或团队带头人20人,副高及以上高层次人才3571人,累计引进使用外国专家7807人次。 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效应,有力推动北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驶入高质量发展轨道。今年,北仑新建博士后工作站2家,新建研究生工作站10家,落户高层次人才项目8个。智能装备、新材料、模具、汽车关键零部件等传统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1613.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值比重56.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61.9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2.0%。北仑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连续8年位居全市第一。 同时,北仑着眼人才产业融合发展,谋划建设了“芯港小镇”、国际环保小镇等一批高端产业平台,以平台能级大提升,实现高端资源快速集聚。其中,“芯港小镇”已集聚20余个高精尖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有望吸引高层次人才超1000人。北仑,正用丰硕的成果不断向外界传递着求贤若渴的信号和爱才惜才的情怀,以人才引领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城乡展新貌—— 港产城人融合发展 魅力乡村更添柔情 建区至今,北仑完成了一个滨海小镇向现代化城市的蜕变。实施“中提升、南加速、东扩展、西联动”战略,把城市开发建设由单个片区向区域联动扩展。实施全域城市化战略,规划和推进“一区三城”空间格局,进一步拉大了城市发展框架,建成区面积从2004年的132.7平方公里扩展到2017年的223.6平方公里。相继建成曼哈顿、富邦、银泰、博地等城市综合体,城市功能和品质明显提升,港产城人融合发展的格局初具规模。 1984年,宁波市区通往北仑的公路仅有329国道和骆霞公路,这简单的“两横”,加上散布在各个乡镇的农村道路,构成了整个北仑的简易路网。到了20世纪90年代,北仑建成了江南公路、甬江隧道、通途路。如今的北仑,“六高四横八纵”主干路网格局初具雏形,公路里程数达到613.9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居全省前列。轨道交通1号线通车到北仑,2号线启动建设,6号线谋划推进,与宁波主城区同城效应提升。2018年5月,北仑区境内高速实行客车免费通行,所有街道实现与高速公路“零距离”。 沿着浙江省“最美公路”太河路向南,穿越狮子岭隧道就到了北仑河头村,溪水淙淙,碧波荡漾,村道旁、房前屋后,鲜花此开彼落。近年来,北仑抓住城市开发建设契机,按照城市的标准打造乡村,持续加大城乡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领域互联互通,乡村变得更加宜居、更聚人心,也让农村产业兴旺、游客盈门。都市田园休闲区、九峰片区、春晓片区、上阳片区等美丽乡村重点建设区块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扩片成面,14个村列入国家首批绿色村庄,2个村获批省3A级景区村庄。乡村的美景还吸引了工商资本、创业青年进村入乡。在春晓街道三山村,山脚下、溪水边,一栋栋精品民宿,简约而雅致,吸引了众多游客光临,“望山看水,一缕茶香,这是我们理想中的乡村生活”。2018年,北仑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9.1%,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 美丽的生态环境孕育美丽经济。以昆亭、大岙和九峰山等游客服务中心为代表的一大批公共服务设施建成投运,167辆免费旅游巴士,运送游客5万余人次,更是让太河路、大海线充分发挥出“串珠成链”的功能,逐步将北仑山水生态的资源效应放大。2017年北仑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032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0%。“村在景中,景在村中”,徜徉在北仑的乡村,犹如穿行在如诗如画的长廊中,郁郁葱葱的峰峦、清澈见底的溪流、干净整洁的村庄、生机盎然的田野,绘就了一幅生态怡人的山水画卷。 人文增底蕴—— 全民体育点燃激情 文化基因闪耀国际 秋高气爽的晚上,北仑中心公园周边的健身绿道人气十足。“跑道平整柔软,环境绿意葱茏,家门口跑跑步能有这么好的设施,真是太幸福了。”老百姓对这条“民生道”可谓是赞不绝口。 港口城市、经济强区,这是以前人们对北仑的印象。而今,这座城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里,孕育了深厚的人文底蕴。一个个文化体育地标崛起,一场场文化体育盛宴落地,北仑正以更加开放的胸襟,精心打造一个文化体育的魅力港城。 北仑作为常住人口只有八、九十万的区级单位,却有着年均七、八千万元的体育投入和一年大约1000场的群众体育活动。2004年,北仑成功引进“中国女排主场”,自此就与体育结下了情缘。在过去10多年里,北仑举办了女排、男篮、乒乓球、羽毛球等10余项大型赛事。投入10多亿元建成了体艺中心、体育训练基地一期二期、游泳馆、网球馆、体育公园、健身步道等一大批大型体育场馆和城乡全民健身设施,人均拥有公共体育场地面积2.86平方米,远超全国水平。 近年来,北仑社会力量办体育更是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作为浙江唯一具有赛车主题特色的休闲旅游度假项目,宁波国际赛道于2017年10月上演了国内最为顶尖的赛车盛宴,WTCC世界房车锦标赛、CTCC中国房车锦标赛和国际汽联F4中国锦标赛三项大赛在此联合登陆,速度与激情令人震撼。此外,民间资本投建的万年基业游艇俱乐部、白峰盛威体育馆陆续投用,海天集团出资约1亿元捐建的海天文体中心也已开建。 体育赛事正酣,秀场更是热闹。2017年9月,北仑的一大文化地标——博地影秀城惊艳亮相,既有讲述宁波古往今来传奇故事的甬秀《港通天下》,又有被誉为国内最大规模光影艺术秀的《幻海》城市主题灯光秀。文化光芒照亮了北仑的夜空,更照进了北仑人的精神世界。 影视艺术元素的注入,让北仑的文化基因更加强大。今年4月,飞天奖和星光奖闪耀北仑,一大波明星为北仑代言;8月,宁波国际钢琴艺术节完美上演,国内外艺术人才集聚港城,弹奏了一曲扣人心弦的乐章。 如今的北仑,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文化广场等文化设施基本普及。各类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每年组织海享舞台演出500场以上、送戏500场以上、送电影1300多场,开展跨村、跨街道、跨区“文化走亲”演出100多次。北仑的文化拼图日臻完善,文化软实力成为一张新名片。 党建再争强—— 区域党建百花齐放 “锋领北仑”务实创新 “党建也是生产力。”日前,“宁波红”党员教育新媒体直播平台走进北仑,新碶街道大港社区党委书记朱红明在活动现场感触颇深。谁都想不到,只有10名社工的小社区,服务了570多家企业近10万人,用“小马拉大车”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区域化党建的激情与活力。 北仑探索区域化党建已有25年,从1993年成立“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员交流中心党支部”,第一批共38名党员,分布于27家企业,到2005年探索区域综合党组织和非公企业党组织的“1+N”模式,实现零散党员管理全覆盖,再到工业园区、城市片区、农村片区等六大区域化党建片区的百花齐放,如今正向着全域融合大步迈进。 “红磁场”党建提升凝聚力,红色小细胞渗透大治理。25年来,区域化党建是一根接力棒,在历任区委中一任任传接;25年来,区域化党建又是一道考题,北仑30000名党员都是答题人。25年的探索,北仑编制出台全国首个县域层面的《区域化党建规划》,先后建成了85个区域化党建片区,实现了区域性党组织的全面覆盖,领域党建、区域党建的全面融合;深度挖掘中共第一部党章“神秘守护人”张人亚感人事迹,引领全区党员干部传承红色基因、践行使命担当,先后涌现出党的十九大代表、最美基层干部胡朝霞,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陈军浩,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最美治水人王飞耀等一大批先进典型;着力推进各领域党建,不断提升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先后打造“小马拉大车”“对账理事”“三原色”“金葵花党建”等各领域党建品牌,基层党建硕果满枝、亮点纷呈。 使命在肩,初心如磐。以党建争强为主线,北仑正深入推进体制机制、组织体系、队伍管理、引领作用四大创新,全力建成政治领航、全域融合、务实创新、群众满意的“锋领北仑”,描绘“跻身全国一流强区最前列”的美好画卷。 (注:建区1984年,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