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01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十大绿道,看看哪个最美?

■东钱湖绿道
内地首条环湖生态休闲自行车专用道,与东钱湖环湖岸线的生态带紧密融合,又具有亲湖近湖的独特优势,通过“骑行”串联“车行”“舟行”“步行”,让游客在康体锻炼的同时,又能充分享受湖光山色,如身置画中。项目建成后,不仅为市民群众提供了一处休闲运动的场所,更使东钱湖岸线的自行车绿道进行了延伸,提高游客的休闲运动体验。环湖自行车道已成为宁波东钱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一张名片。
■慈溪北三环绿道
该绿道打造绿色生态概念,部分绿道为林荫道,夏日绿叶成荫,秋日落叶金黄,部分绿道贯穿花丛,可领略四季景象。新建成的绿道长度5.2公里,东起新城大道,西至浒崇公路,使北三环两侧绿地内道路南北贯通,形成一个完整、连贯的城市绿道系统。绿道的建成在整体提高道路绿化景观的同时,又为慈溪市民开辟了一处环境生态、景观优美的锻炼、休闲好去处。作为精品打造慈溪北三环绿道建设综合提升工程,在去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作了专题报道。
■象山大目湾环湾绿道
大目湾环湾绿道,位于来薰路、银波路、迎海路之间,总面积9.6公顷。主要特色为:滨海型绿道,处于大目湾新城中心区滨海地段,沿大目湾内湾海岸线建设,是新城中心区临湾的重要城市界面,是展现大目湾低碳生态城的形象窗口。该绿道成为大目湾新城居民休闲漫步、健身锻炼的重要活动场所。同时,也可承接三月三活动、徒步行、夜跑等公益活动或赛事活动。
■鄞州院士公园健身绿道
院士公园地处鄞州高教园区,绿化覆盖率达70%。全园由北向南共建有文化休闲、运动休闲、科教休闲、生态休闲四大功能区块,是一个集健身、娱乐、休闲、科普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根据功能区块布局,考虑满足慢跑及快走需求,各级园路将整个公园的交通流线形成环路。
整个公园地势连绵起伏,在有限的空间内集中了山坡、丘陵、平原、湿地等丰富的地貌。
■江北慈城镇云湖绿道
云湖绿道位于慈城镇北部山区英雄水库的北岸,全场约1.8公里,路幅宽度3米,其中1公里为亲水栈桥。栈桥采用红色塑木栏杆和塑木地板。其他路段采用红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和夜间发光路面。栈桥段设置两处观景平台,地面段设置两处休憩景观亭。其主要特色为:彩色透水混凝土路面、夜间发光路面,1公里亲水栈桥,保留山体原有植物(以毛竹为主)。
■北仑泰山路慢行绿道
绿道设置了自成系统、集功能与景观一体的“醉美”绿道,为北仑城区慢行系统的构建开启了新篇章。沿线设置独立的自行车道和人行园路;还根据现场条件新设了两座人行景观桥,为“绿色出行”创造更好的条件。该“慢行绿道”以自行车骑行、健身跑步为主,主要特点有:与城区“绿色出行”站点衔接紧密,能有效减轻城区交通压力;采用彩色沥青,提高骑行舒适度及路面耐久性。
■宁海徐霞客绿道
绿道工程贯穿整个徐霞客大道,骑行道宽1.5米,沿市政机动车道路外侧双向布置,颜色上以蓝色和红色区分。城市道路及生态河道上下联通,绿道融入了人文历史,以徐霞客从宁海开始走遍全国为背景将此命名为徐霞客大道,沿途设有各具特色的观景平台、景观石、水生植物作铺垫,使得清澈见底的河水、形态各异的鱼群以及两侧绿化植被等融为一体,形成一条生态、休闲、健身为一体的特色步道。
■三江六岸核心区滨江绿道
通过营造绿脉将整个三江口绿道连成片,形成城市休闲廊道、文化廊道、生态廊道,融休闲、观景、娱乐和生态于一体的绿道景观,提供大众与自然对话的平台,提升城市品质的休闲性滨水生态绿道,形成一个可以走、可以跑、可以骑的城市慢行系统。同时,以三江口为起点,姚江、奉化江、甬江两岸,全长约23公里,绿地总面积约200公顷范围内的景观得到综合提升。
■象山松兰山滨海绿道
绿道总长度为3.1公里,总面积为12万平方米,有栈道、沙滩游步道、山地游步道、景观步行桥、景观廊架等,并在中央沙滩设置一座综合服务用房。主要以栈道形式沿滨海礁石穿行,从松兰山的东沙滩蜿蜒至白沙湾,是集公众性、休闲性、生态性为一体的高品质滨海慢行步道。绿道经过处有曲折的港湾、美丽的岛礁和多处岬角、沙滩,行走其间,一边是无敌海景,一边是青山绿树,山海交融,大气磅礴。
■余姚市鹿亭乡登山绿道
在鹿亭乡中村村,步道长达10.5公里,采用平整的块石砌成,与溪水浑然天成,颇富原生态韵味。沿着溪道、山林、次森林,领略不通的风景,体验别样的感受。其中健行游步道,从四明山中最古老的桥—白云桥出发,走过次森林、茶园、竹林等,一路美景尽收。登顶白鹿观景台远眺白鹿云海,体会“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意境,还可以享受“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诗情。

    美丽生活 绿道起步。

    今年是省委、省政府“万里绿道网建设”部署的重要一年,我市坚持以《浙江省省级绿道网布局规划(2012-2020)》《宁波市城市绿道网专项规划(2014-2020)》为引领,从省域、市域和县域空间层面进行建设规划布局,逐步打造“三纵、三江、两环”(“三纵”由四明山绿道、沿山绿道、滨海绿道构成,“三江”由姚江、奉化江、甬江绿道构成,“两环”由翠屏山和象山港环线绿道构成)的全市域主干线绿道格局。截至今年10月份,全市已累计建设各级、各类绿道约1000公里。

    到2020年,全市绿道网建设公里数将突破1400公里。今年省政府下达我市绿道建设年度目标任务140公里,截至10月份已建设绿道约170公里,完成年度计划的120%。

    今年6月初,我市举办首届“宁波最美绿道”评选,共评出全市十大最美绿道。这十大最美绿道分别为:三江六岸核心区滨江绿道、余姚市鹿亭乡登山绿道、北仑区泰山路慢行绿道、象山县大目湾环湾绿道、江北区慈城镇云湖绿道、慈溪市北三环绿道、宁海县徐霞客绿道、鄞州区院士公园健身绿道、东钱湖环湖绿道、象山县松兰山滨海绿道。

    “此次评选出的最美绿道,涵盖了城镇、乡野、山地、滨海(河)等各种类型,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宁波多种形式特色绿道建设的先行先试,对引领后续绿道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市住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批绿道已被推荐到省里参加第二届“浙江最美十佳绿道”评选,并取得较好的参赛成绩。

    近年来我市积极筹办“两美一标”系列品牌推广活动,通过全市“醉美”绿道摄影大赛、“最美”绿道评选、宁波绿道logo标志征集等活动,树立浙东绿道新名片。据悉,今后我市将重点从规划评估、项目跟踪、资源开发等方面出发,运用GIS地理信息技术,将宁波绿道网建设项目平台升级建成兼具记录、查询、管理功能的地理信息数据库,并通过应用程序开发实现信息发布、绿道资源共享、大数据空间分析、市民与管理部门交互等功能。

    文/图 杨绪忠 胡浩峰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