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01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们应该有怎样的财富观

    蔡体谅

    看了市委机关刊物《宁波通讯》今年第九期的《子不肖,富之过》一文后,感触颇深。此文尖锐地指出了在教育下一代问题上的通病。这种病症,我曾称作“富贵病”。它是潜移默化地渗入人体的,一时难以识破,不少年轻人很乐于接受,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难以自拔。做长辈的开始时往往不以为然,发现苗头后也很少正面提醒,有的仍然对孩子溺爱有加,待酿成严重后果,则悔之已晚。这方面的事例随处可见。

    这就提出了如何正确认识、处理财富和对下一代加强财富观教育的问题。笔者认为,核心在于牢记苦难、永葆勤俭。

    牢记艰辛创业、苦难起家的经历,以身说法,教育、开导下一代。雅戈尔集团董事长李如成,四十年来把只有2万元资金起家的小作坊办成千亿元级的“服装王国”,很大原因在于其“不忘创业苦”的强大精神力量。这种精神不仅使他的企业永葆青春,还培养造就了包括自己下一代的大批人才。

    借鉴他人经验,以典型事例为教材,帮助下一代开阔视野,受到启迪。港澳等地的一些大富豪,虽然有巨额财富,但并不轻易地把它交给下一代,而是让他们先离开本企业去替别人打工。下一代经受锻炼之后,还要经过严格考核,被认为合格,家族财富才逐步移交。这样就较好地避开了“富不过三代”的怪圈,确保自己创办的企业不断走向繁荣。

    要提醒下一代在对外交往中慎重择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与勤俭正派的人在一起,就能学好学乖,还能成为人才。与挥霍无度的人为伍,又无自控能力,难免染上“富贵病”,滑入歧途。朋友圈对一个人的影响绝不能低估。

    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作出表率,并严格要求下一代。有些已经步入小康的家庭,物质生活已稳定无忧,可总还要左顾右“攀”,感到不足。当孩子提出超过负担能力的要求时,不合情合理作解释加以劝阻,反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千方百计予以满足,让他们过上“未富先奢”的生活。这类家长的思想状况和处事态度,无疑会使家庭变成滋生“富贵病”的温床。但多数家长在对待孩子的财富观上,不仅不让他们去充当“未富先奢”的“阔佬”,还反过来叫他们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许多家长有意识地带孩子去贫困家庭走访,与自身生活作比较。这种“比较”,往往会起到积极作用。

    事实上,与笔者一样,在很多人眼里,吃苦受难是重要的精神财富。有了这一财富,不仅能防治“富贵病”等病症,还是孩子将来担当重任,干一番大业的重要基础。“牢记苦难,永葆勤俭”的经验人人适用,不会过时。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