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姚横坎头村。(市农办供图) |
|
吴理庆(右)在生姜基地。(何峰 摄) |
|
鲍文君指导村民提升改造民宿。(受访者供图) |
|
蔡连福在横坎头村指导文化长廊建设。(何峰 摄) |
|
臧海辉(中)和村民一起商议村庄提升方案。(何峰 摄) |
|
史兆富(左一)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受访者供图) |
记 者 何峰 通讯员 汪泳 方敏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 政策给力、农民努力、社会各界出力,广袤田野焕发新活力,广大乡村将更具魅力。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外援”,我市第十一批3482名农指员“带着感情干、干出感情来”,认真履行“村情民意调查、政策法规宣传、矛盾纠纷化解、富民强村服务、民主制度规范、组织建设督导”六大职责,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 吴理庆 “姜”还是老的辣 立冬刚过,吴理庆穿过田野,经过一个个大棚,来到存放有3.5万公斤生姜的育种大棚。“要把武义的师傅留下来,多向他虚心请教,技术上一定要实现突破,提高产量,同时为大规模种植积累经验。”他对身旁的上溪村村委会主任王凌峰说。 吴理庆是市国资委派驻宁海县前童镇上溪村的农指员,退居二线的他非要重新回到一线“冲锋”。“我出自农门、来自农村,对农村和农民的感情很深,我是主动向组织要求担任农指员。”吴理庆说。 吴理庆来到村里后,在村级组织换届中及时开展针对性的工作,确保上溪村换届工作平稳顺利推进,并与当选和落选的对象逐个聊天,稳定落选者的情绪,帮助新任村干部理思路,明确努力方向。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上溪村没有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农民靠农不能富、有土地却不能脱贫。如何让农民增收、让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是吴理庆一直思考的问题。他想方设法为村里寻找帮扶资金、帮合作社推销滞销葡萄的同时,一直在寻找一个“支点”,为上溪村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 “变输血为造血,说来简单做起来难。盲目发展产业风险不小,村里有个占地300多亩的果园,但效益不好。”吴理庆苦思冥想村庄的发展方向。去年上半年,他无意中听说这里的农民以前种过生姜,这像一道闪电划过夜空,猛地点醒了他。吴理庆想起朋友告诉过他,嫩姜是金华武义的特色产业,效益还可以。他一遍遍梳理自己的“朋友圈”,终于联系上一位在武义的老朋友。他带着村干部赶过去,下田头、进市场,认真考察,他请来武义的生姜种植专家,为上溪种姜“把脉”,邀请市农科院的专家进行土壤成分测定。经过慎重论证和紧张建设,近50亩的生姜基地去年年底出现在一片废弃的土地上。 “今年4月嫩姜刚上市的时候,每公斤卖32元,后来价格逐渐平稳,也能卖每公斤10多元,虽然成本不低,但效益非常好。”王凌峰说。生姜基地今年的亩产量超过3000公斤,收购商闻风而来。“平整土地、建设大棚、引进滴灌设备等一次性投入较大,加之第一年种植,技术不过关影响了产量和质量。”王凌峰说,“相信一年会比一年好。”通过吴理庆牵线搭桥,生姜基地从武义引进了一位种姜能手担任技术员。“下一季,亩均利润应该能超过今年。根据约定,基地40%的利润将上交村集体。”王凌峰信心满满。 生姜基地建在曾经的河滩地上,笔者看到,周边撂荒地不少,杂草长得半人高。“村民看到种姜能致富,会马上跟进。在示范作用下,废弃多年的土地将重新成为‘聚宝盆’。”吴理庆说。考虑问题素来领先一步的他,开始筹划种植面积扩大后,如何进行深加工和完善产业链。“产量提升后,销路势必成问题,现在就开始谋划深加工,让农民避免市场波动带来的增收不增效。” “老吴为上溪引进了生姜种植这个产业,我们村的振兴就有了产业基础。他还用他的智慧、眼界和人格力量,理顺党员干部的关系,增强了我们村的凝聚力。姜,还是老的辣。”村党支部书记葛秉权说。 鲍文君 “智力帮扶”发展旅游产业 临近初冬,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派驻象山新桥镇上盘村的农指员鲍文君在村里转悠,仔细观察农房上的墙绘有没有掉色或破损。“这是我们学校艺术学院院长指导设计,凝聚了十多位师生心血的作品。墙面美化后,整个村庄的‘颜值’和‘气质’提升不少。”鲍文君说。 近年来,上盘村积极承接象山影视城的溢出效应,通过盘活村内资源,探索出一条产业强村富民的道路。然而,随着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专业人才严重不足,成为制约村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鲍文君积极对接高校资源,通过培训培育、专业指导、学生实践等多途径、多层面进行人才帮扶,破解发展道路上的人才瓶颈,为上盘村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上盘村拥有益号客栈、云景山舍客栈、俞家小院等32家民宿客栈,全村近千张床位,是名副其实的民宿大村。但随着本村及周边村庄民宿数量的爆发式增长,恶性竞争和无序经营的苗头开始显现。”鲍文君结合自身多年酒店经营管理实践和教学经验,引导有条件的民宿转变经营思路,提升内在品质,提供特色亲情服务,同时帮助民宿经营者进入阿里旅行、携程、美团等网络平台,拓展网上销售。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培育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是乡村振兴的根本。”鲍文君说。去年以来他对新桥镇46户民宿业主开展了《民宿经营管理基本要求》培训,同时会同新桥镇各部门制订出《新桥镇示范民宿评比细则》,提升民宿业主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乡村旅游健康发展。“鲍老师指导我们不断完善品质、提升服务、做出个性,并将营销系统接入网络平台,提高了知名度。俞家小院被评为三星级特色民宿,鲍老师功不可没。”网红民宿“俞家小院”的负责人俞海明说。 鲍文君还把自己的“资源优势”扩大到全镇。新桥正在建设乡村旅游全域示范区,鲍文君邀请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的资深教授为新桥把脉,通过实地考察、现场指导,对新桥的旅游厕所、游客服务中心和引导标识系统的建设提出优化思路和方案。 蔡连福 振兴老区乡村文化 上周,蔡连福再次来到位于横坎头村的网红民宿“稻田里”,和民宿主人讨论运营情况。 蔡连福是宁波市文化艺术联合会派驻余姚梁弄横坎头村的农指员, 已连续6年扎根四明山区的他,为革命老区的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 “我刚来的时候,抱有一个信念,让老区人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与城里同样高大上的节目。”利用在文艺界人脉熟络的优势,蔡连福每年春节前组织宁波市歌舞团来梁弄镇文化中心为群众送上一场歌舞晚会,邀请广大群众喜爱的节目主持人“来发”来老区主持晚会。同时,组织书法家到横坎头村写春联,为困难党员、贫困户贴春联,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家门口。 在横坎头村“桥头堡”的改造前期,拆迁遇到重重困难,他与村干部一起走访农户,反复做村民思想工作,想方设法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最后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在“稻田里”民宿建设过程中,他发挥专业优势,主动为项目出谋划策,和运营人“老黑”商量建筑风格、软装设计,经过精心设计的“稻田里”成为四明山区域最具艺术韵味的民宿之一。 今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贯彻落实重要回信精神,成了蔡连福最重要的工作,他也比以前更加忙碌:协助作家赖赛飞进驻横坎头创作大型报告文学;协助市摄影家协会的骨干来抗日革命旧址群周边拍摄摄影作品;组织宁波画院的画家来梁弄写生,用画家的笔描绘梁弄的山山水水,展示“七彩梁弄”的迷人风光;组织宁波市文联老干部来横坎头村考察,为村里的规划献计献策。 蔡连福还向多个部门的领导递送报告,建议设立宁波美术馆四明山分馆,目前该项目已列入横坎头村新建展馆规划。“该项目不仅把高雅文化送到我们老区人民群众的门口,还可以增强横坎头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横坎头村党委书记张志灿说。 目前,蔡连福四处邀请企业家参与横坎头村的建设,带着企业家实地考察,寻找可以开发的旧房空房。“对闲置房屋进行改造,引进画家、企业家,筑巢引凤,既可以提升梁弄文化层次,还能带动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村民的收入。”蔡连福说。 臧海辉 发掘景区里被遗落的“珍珠” 雨后,从位于奉化溪口镇区的抽水储能电站出发,沿着盘山公路上行,急弯一个接着一个,山间云遮雾绕,能见度不足十米。宁波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派驻溪口东山村的农指员臧海辉对这条路的每一个弯道早已了然于胸,他对笔者说,“无限风光在险峰,到了东山村,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一路云雾相伴,来到奉化溪口雪窦山风景区内的东山村,登上村口的观景平台,远处的青山隐隐可见。“要是天气好,这里可一览众山小。”臧海辉介绍。 2017年刚到村里的时候,臧海辉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找到了制约村庄发展的瓶颈,提出“日观东山日出,夜享原色之乡”作为东山村的发展定位。“东山有优越的风貌景观和极佳的生态环境,要打造精品村,可以借溪口名胜风景之牌,探索生态旅游发展之道。”这是臧海辉给村干部的建议。 发展生态旅游,洁美环境是第一步。臧海辉和村干部商量,先从整治村庄环境入手。2017年下半年开始,臧海辉和村干部协同区、镇联村干部清理环境卫生。同时,他积极争取资金,协调供电、电信、移动、广电等多个部门推进村中心线路下埋,提升村庄面貌,目前已完成基建工程。“臧指导见多识广,人又热心,给我们出了很多好主意,现在我们村里有事,总会第一时间咨询他。”村党支部书记杨岳芳说。在臧海辉的建议下,村庄平整出一块难得的坡地,建起了生态停车场。“臧指导说基础设施要适度超前,别看现在来我们村的游客不多,等农家乐和民宿火起来的时候再建就来不及了。”杨岳芳说。如今,东山村在村中心建设了旅游公厕和观景长廊。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到位,东山村的第一家民宿开始试营业。 今年,东山村开始美丽乡村整治提升及森林村庄建设工程,从设计招标到政策处理,再到工程施工,臧海辉全程参与。当村干部在政策处理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他总在第一时间走访思想上有“疙瘩”的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这里环境清幽,以前一直‘沉睡’着,下一步,要积极发展民宿和农家乐,让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让这里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臧海辉说。 史兆富 扎根山乡投身美丽乡村建设 每当有客人来到宁海桑洲镇三星村,史兆富总要带他们参观公园、停车场、机井等地方,如数家珍地介绍村子的情况。自2015年起,宁波舟山港集团选派史兆富为农指员,驻三星村开展帮扶工作。“在这里已经4年了,我早把自己当作三星村的一员。”史兆富总是这么说。 2015年,他刚来村里的时候,从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着手融入村庄。驻村不久,他便发现节假日返村的汽车较多,无处停放,而村口有一块面积900平方米左右的土地,堆满了杂物,平整后可加以利用。他一边提议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商量建设停车场,一边回单位请求适当增加帮扶款。一年的时间里,史兆富和村民一起硬化路面、建石亭、种花木,这块空地“变身”兼具停车功能的公园。 驻村后,史兆富常去农民家串门,拉家常、说发展,和农民打成一片。在走访中,他了解到三星村位于山岗上,饮水是个老大难问题,便请来施工队打出200多米深的机井。“这事真要感谢老史,打出来的泉水有点甘甜,圆了我们村几辈人的‘泉水梦’,也为下一步发展民宿经济打下了基础。”村民说。 宁波舟山港集团是全国文明单位,如何将集团的党群工作优势“输出”到美丽乡村,在产业帮扶的同时实现“精神”帮扶,助力乡村振兴,是史兆富一直思考的问题。“共建的着力点在于强化村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在于构建和谐村庄上。”在他的策划组织下,宁波舟山港集团在三星村开展结对助学活动近十次、党员志愿者活动五次,同时举行了捐赠书籍、迎春写春联、健康咨询等活动。 心性善良、做事踏实的史兆富,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他在平时还充当“老娘舅”,协调村民之间、村民与村委之间的矛盾。史兆富说,“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只要发现在萌芽阶段,双方说开了就能消除误会,通过调解让矛盾不出村。”前几年还是状况频出的村庄,如今一跃成为“零上访”村庄。在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期间,史兆富经常天不亮就起床,参加摸清舆情、处置不稳定事件等工作,“选举出能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干部,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