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区域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21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姜山东新街:遇见百年流风遗韵

临水而建的东新老街。 (朱军备 摄)

    记者 朱军备 通讯员 范丁杰 

    从鄞州姜山人民路转入姜山大桥,桥下碧水缓缓流过,那是姜山人的“母亲河”姜山河,沿河而建的有一条老街,显得十分安静。这条由东新街与东街组成的老街已有百年历史,至今仍有40余家商户在经营着各类买卖。

    从南大路高高的台阶下行,迎面是一个修鞋摊子,往前便是临河而建的一长列店铺。近一公里的街面上有鞋店、服装店、副杂店、理发店、渔具店、文具店等店铺,依稀可见当年繁华街市的流风遗韵。

    曾经繁华的闹市日渐冷清

    据史料记载,北宋初,陈氏先祖瑞矜知明州,后世子孙自姑苏迁居姜山发族。其中一族迁居马池头河东面繁衍,东岸自然村以河为岸,故名东岸;东新与东岸同宗,因后代子孙增多,分迁沿河建造新村,故名东新。临水而居,因水兴市,东新街自然地演变成姜山镇的商业中心。

    到了明朝中期,姜山镇村落密布,人口稠多,商业兴旺。民国时,姜山“东镇市”每逢农历双日为市集,“西镇市”每逢农历单日为市集。也就是说,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姜山已经是日日市了。在20世纪30年代,这里成为全县几大集镇之一,有大小商店117家,东新街成为当时姜山的“闹市区”。

    据村中老人回忆,东新街上有名的店铺有香山堂药店、信泰竹器店、同兴菜馆、程记钟表店、锦泰昌布店、金山照相馆等。可以想见当年曾经是商铺林立,商船泊岸,市声喧哗。曾经的石板街上,留下多少人的脚印?

    新中国成立后集市一度中断,直到1979年再次开放。之后,相继开放粮、油和小商品交易,并取消白肉、家禽、水产品等的供应限制。由此,这里的集市贸易蓬勃发展,达到了巅峰。

    街市周围的河边泊满了大小船只,余姚山货、奉化缸甏、宁海木器等通过船运在街上完成交易。还有江湖艺人吆喝着表演五花八门的杂技以招揽生意,梨膏糖、吹糖人、西洋镜的摊子前围满了孩子们。当地人说,以前这里热闹到人群“三个拳头打不开”,生意从早到晚一刻不停。

    现如今,原来的老屋大多已拆除重建。随着时代变迁,店铺里的商品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逛一逛东新街,最有名的要数“皱皱毛家”副杂店了。因老板头发自然卷曲而得名,久而久之这个外号就在当地传开了。一说到姜山“皱皱毛”,老姜山人都很熟悉。这家店已有30多年的历史,夫妻俩诚信经营,副食和杂货生意一直持续至今。

    “老朱渔具店”的店主朱良德,估计是其中最年长的店主了,今年73岁的他坚守着这家渔具店已有20多年了。他说,现在河水清了,钓鱼的人也多了,生意还不错。

    承载记忆的老街留住乡愁

    近年来,姜山正在进行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地处镇核心的东光村自然首当其冲。具有历史底蕴的东新老街,作为挖掘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景观的样板,被列入整治计划。

    从小居住在东新街旁边的陈江波,成为老街修复的策划人。今年5月起,他查找历史资料、寻访几位90多岁高龄的老人。根据历史记载和老人回忆,他画出了东新老街旧时风貌的草图,然后请专业人士在老街河对面的墙上,绘制了一幅长达65米的《东新老街实景图》,白墙黑瓦的明清建筑,鳞次栉比的店铺,石板桥,河埠头……仿佛《清明上河图》。同时,又将一堵白墙画出旧时店铺模样,金山照相馆、祥康服装店、二商合作理发店、香山堂药店……店名、店员、商品一清二楚。

    因街市临河,为安全起见,工程队在河边安装了265米长的木头扶栏;拆除了街面上破旧杂乱的店招,重新设计、统一安装了新店招,并在街两边挂上50串羊皮防水仿古灯笼。一到晚上,灯光倒映水面,光影朦胧,如梦如幻。据介绍,下一步,镇里还打算将街上的电线由上改下,让街面更清爽。

    如今,东新老街往日的繁华再现世人眼前,这个半水半街的人文景点,也唤起了一代代人的回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