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眼下,我国闲置物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监管手段与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买家经常被“套路”,卖家同样防不住“别有用心”的买家——

警惕二手交易网站的“十面埋伏”

卖家娜格向记者展示她即将上传到某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的香水和口红。(徐展新 孙佳丽 摄)
经营者从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转战”微信朋友圈。
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买卖双方经常就“商品是不是正品”相持不下。
制图 金雅男

    “因为代购缺货,电商平台上也全线断货,我就去二手交易网站上碰碰运气。”大学生小刘一直想拥有一支热门色号的口红,却找不到购买途径。后来,她在某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看见,有卖家在用相对合理的价格售卖这种口红,就动心了。结果,她付了400元,拿到的却是一件假货。因为这件事,她被搞得焦头烂额。她告诉记者,商家以她没有录收快递视频和开箱视频为由,一口咬定是她自己把正品换成了假货,并拒绝退货。目前,小刘已将此事投诉到该平台。

    随着网购的快速发展,二手物品的交易也慢慢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闲鱼”“转转”“易优优”等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已为大家所熟知。根据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公布的数据,截至2017年年底,我国闲置物品交易规模已达5000亿元,这一数字将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增长。艾媒咨询发布的《2018上半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在线二手交易用户规模已达7600万人,增长率为55.1%。

    闲置物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但监管手段与相关法律法规却没有跟上。今年6月,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调查了2003名受访者,结果显示,81.4%的受访者在二手交易平台上买卖过东西,39.6%的受访者称遇到过交易陷阱。受访者遇到最多的交易陷阱是交换物品被卖家“偷梁换柱”,比例达到了37.4%,而买家收货后申请退款但不退货、卖家没收到买家的付款等陷阱也各占三分之一以上。

    记者 孙佳丽 

    千防万防仍“中招”

    最近,有几位市民在某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买二手手机,尽管谨慎地选择了同城当面交易,结果还是被“套路”:卖家先在平台上以个人名义挂出低价出售二手手机的信息,然后诱导买家到现场交易,等买家付钱后才告知对方是合约机,需要充几千元话费,每个月有保底消费,否则就只能加钱换购其他手机。

    家住鄞州区的陈先生就是其中一名受害者。他告诉记者,本月初,他看见有个卖家在某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出售一部闲置手机,价格仅为市场价的一半。“我当时看他的芝麻信用分很高,手机照片也是实拍图,还可以同城当面交易,就心动了。”然而陈先生没有想到的是,见面一付完手机钱,“心动”就变成了“心烦”。

    “收款后,卖家才告诉我这是一部合约机,不仅每个月要预充话费,更加奇怪的是,手机不能连接无线网络,只能用4G,否则就会锁机,要缴纳5000元的违约金才能解锁。”陈先生说,他当场质问了卖家,卖家强硬地表示二手手机卖出不退,只能花钱换购其他手机。无可奈何的陈先生只能多加了一倍的钱,用市场价拿到了一部没有合约的二手手机。

    张先生在某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看中了一款电脑,但卖家在同城当面交易的时候,却告知张先生缺货,并推荐了另一款“更好”的型号,可实际上所谓“更好”的型号,整体配置比不上消费者之前看中的型号,价格也远远高于前者。但因为已经交付了定金,张先生只能“哑巴吃黄连”,花高价买了次等商品。

    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二手”“诈骗”等关键词后发现,不少消费者有过类似的经历。除了合约机、“无现货”外,“充新减价”“天价周边”等情况也时有发生。“充新减价”就是指利用“低价”“全新”等字眼吸引消费者购买,但消费者实际拿到的是翻新机、合约机、盗用机、组装机等质量无法保证的商品。所谓“天价周边”,则是商家将商品以低价卖给消费者,却通过各种理由收取高额的装机费、贴膜费、清灰费等,不购买此类“服务”就不让离开店铺。

    卖家被“坑”也不少

    买家防不住“十面埋伏”的卖家,有些卖家同样防不住“别有用心”的买家。卖家娜格在2016年底加入了某二手物品交易平台,经常会在该平台上转卖一些自己用不上的美妆产品和日用品,已经积累了500多个粉丝和200多个评价。但是最近有个买家在她所卖的每一件二手物品下面都加上了“假货”“骗人”及其他侮辱性的评论,让她不胜其烦。

    据娜格介绍,她曾经以原价的一折卖了一瓶已经过期的化妆水给这个买家,买家收到货后却说这瓶化妆水是假货。娜格向其展示了真假的验证方法和购买记录,买家不信,仍要求退货。娜格以为只要给买家退货退款就可以了结这桩纠纷,却没想到这名买家还是在每一件商品下污蔑辱骂她,在被举报了一个号之后又注册了小号来骂。

    除了被人身攻击外,“买正退假”“只退款不退货”的情况,娜格也遇到过不少。“我曾经在网上售卖一款用了一半的‘贵妇级’面霜,买家买回去说试了一下不好用,就申请退货了,我收到货后发现根本不是我卖给她的那瓶,一看就是假货。”娜格说。

    记者采访了某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的几名大小卖家,发现“买正退假”“买后退一半”“只退款不退货”的情况普遍存在。不少买家利用确认收货这个时间段,将护肤品用掉或转移掉大部分,最后以不想要、不喜欢为理由要求退货,或者直接以卖家售假为由只退款不退货,而平台也大多倾向于买家,卖家最后只能吃哑巴亏。

    在这些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以物易物也占了交易的很大一部分,这其中同样“机关重重”,大学生倩倩差点中了招。原来,她买了两支大牌口红,颜色却不太适合她,于是想在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换别的美妆产品。但当她寄出去的口红正在派送时,她理应收到的护肤品却始终没有物流信息,对方也没有将该商品下架,倩倩连忙联系快递将包裹退回来。“就怕被骗,必须谨慎啊。”倩倩到现在仍心有余悸。

    同二手车市场一样,这些二手物品交易平台上二道贩子也不少。“我的买家曾经告诉我,在平台上看见了我的实拍图,我去看了之后才发现,有二道贩子买了我的二手商品后,价格翻倍又直接挂在了平台上,销量还不错。”娜格说。

    让二手交易拉动消费

    2018年上半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4%,高于同期GDP增速。国内消费对于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这其中二手商品和电商平台被寄予了厚望。2016年,我国2亿用户使用过“闲鱼”,2017年“转转”用户总数突破1亿,全年交易额258亿元。

    二手交易具有巨大潜力,但现今的二手交易市场存在极大的隐患,不论是对于卖家还是买家来说,都有遭遇“交易陷阱”的可能。不难看出,用户警惕性不足、用户的不诚实交易及平台管理松散等是二手交易市场混乱的重要原因。

    “尽管国内许多二手物品交易平台设置了信用体系、小法庭等监督惩戒措施,但是由于二手交易形式多样、实名制没有普及等,买卖双方处于互相不信任的状态,这不仅不利于交易达成,也让骗局充斥平台、侵蚀平台,形成恶性循环。”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如何破除这种恶性循环,让二手交易成为消费的“新爆点”?据了解,在发达国家,买卖和使用二手物品的市场机制非常成熟。进入第四消费时代的日本,二手闲置行业极度发达。2013年,日本二手商品的全渠道交易总额相当于2.6万亿元人民币,这比当年中国所有电商的交易总额还高出40%。今年6月,全球首个IPO二手电商平台、同时也是日本最大的二手电商平台Mercari,市值达到65亿美元。

    二手货,在日本被叫作“中古品”,日本街头随处可见“中古店”,而Mercari的发展正是建立在日本二手行业强大的文化积累和信任体制之上。

    在本质上,Mercari的产品形态跟“转转”“闲鱼”并无不同:用户不被区分买家和卖家,都可以在APP上简单快速地发布商品、设定价格,再通过信用卡等支付方式和快递公司等物流方式进行交易。不同的是,Mercari是通过建立信任体系、整合物流等第三方服务,来降低二手交易的门槛、成本和风险。

    在如今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的情况下,面对二手交易平台的各种“陷阱”,用户要提高警惕、擦亮眼睛,仔细核对相关信息。不要轻信非官方平台的交易、付款方式,应严格按照正规交易方式进行,切莫因贪图便宜而上当受骗。

    新闻1+1

    市消保委:

    应提高二手交易“准入门槛”

    本报讯(记者孙佳丽)“双十一”过后,二手物品交易平台又迎来了新增长,“闲鱼”“转转”等平台上专门鉴别真假的卖家愈加受人追捧。“最近我就接了十多单鉴定业务。”奢侈品牌包包鉴定卖家“滕倩”说。

    如何填上二手买卖之间的“天坑”?“不管买卖双方谁‘坑’谁,都破坏了本应该是双赢的交易,买卖双方严格自律是填‘坑’的基础。”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说,在此基础上,二手交易平台应充分核实用户身份信息,严格审查商品信息,提高二手交易“准入门槛”,同时建立完善买卖双方的相互评价机制和信用惩罚机制,为二手物品交易营造良好的氛围。

    “万一用户遇到了消费纠纷,应在维权期内积极联系平台介入,争取挽回损失。最重要的是,应该遵守诚实交易的准则,不论是卖家还是买家。”该负责人说。

    评 说

    重要的是建立信用体系

    二手交易网站的“十面埋伏”,再一次说明了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会信用体系不建立、不完善,难言二手交易市场的有序健康发展。

    生活在当今社会,很多人已感到了信任危机。这种信任危机弥漫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商业欺诈、制假售假、借款不还、虚报冒领、学术不端、承诺不兑现……一个诚信缺失、不讲信用的社会环境,不仅会破坏市场环境和社会秩序,增加企业和个人的成本和风险,更会造成整个社会“你防我、我防你”,人人自危。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有信则立,市无信则废。”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石,商品交换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等价交换。只有推进全社会的信用建设,尽快改善信用环境,大力培养社会诚信意识,不断提高全民道德素质,社会才会和谐稳定,市场才会健康发展。

    好在这几年我们国家日益重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像信用等级评定、黑名单制度等的推行,让失信者坐不了飞机、出不了国、贷不到款,这对诚信社会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昌。信用社会的建立并非一日之功,与其扼腕叹息,抱怨诚信缺失、信任危机,不如每个人都反思一下,自己能为这个缺乏诚信的社会做点什么?能否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共同点亮“信用中国”之光?(李国民)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