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1日,宁波舟山港历史最悠久的矿石码头公司——北仑矿石码头分公司年货物吞吐量突破1亿吨。(陈力琦 俞永均 摄) |
|
堆积在宁波国际邮件互换局的跨境包裹。(资料图) |
记 者 俞永均 徐展新 通讯员 许 蕾 初冬时节,宁波服务业却是春意浓浓。 11月15日,央企华润集团与宁波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清洁能源、城市燃气、城市建设、商贸零售、综合金融、医疗健康等领域与我市深化战略合作关系。三天后,浙江省著名民企传化集团又与宁波签约,将在甬投资建设五大项目,涉及城市物流、智能制造产业园、科技创新、基金投资四个领域。 下个月,宁波服务业将迎来两场盛会:一是“2018亚马逊全球开店卖家峰会”,这是全球第二大互联网企业亚马逊首度移师宁波举办卖家峰会,前三届分别在广州、杭州和厦门举办。届时,亚马逊将邀约全国优质制造企业400家以上,预计参会人数超万名;二是第二届中国(宁波)国际航运物流交易会,参会规模也在1万人左右。 投资宁波,就是投资未来。今年以来,我市服务业重大项目招引和洽谈成绩喜人,在医疗、消费、金融、物流、地产等多个领域全面开花。来自市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领先GDP总体增速0.7个百分点,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增长18.9%。 服务业成“宁波号”主引擎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服务业始终是宁波的一块短板,“因为宁波是制造业大市,方太、雅戈尔、海天、奥克斯等公众耳熟能详的品牌均出自制造业”。 “其实,上述认识并不全面。近年来,我市服务业总体呈现平稳发展态势,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增加值年均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市发改委服务业发展处处长朱勤奋介绍道。最近十年,他一直从事宁波服务业规划布局、政策制定、项目推进等统筹工作,对服务业发展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 朱勤奋列举了一组数据:2017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427.3亿元,是2000年的10倍,比2010年翻了一番,总量规模位居全省第二,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排名第14位。“特别是‘十二五’期间,宁波服务业迎来井喷期,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40.63%提高到2015年的45.24%。” 从业态来看,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四大重点行业占据了宁波服务业的近六成,成为当之无愧的“火车头”。 背靠全球第一大货物吞吐港和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交通运输业增势强劲。目前,全市有近9000家物流企业,马士基航运、地中海、中远海运等全球知名物流企业纷纷入驻宁波。今年6月,一期总投资2800万美元、占地150亩的丹马士梅山国际物流中心奠基,这家世界级物流龙头企业将在梅山建设智能化程度最高、国际化程度最高、服务水平最优的国际物流配送中心。前三季度,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82833.4万吨,同比增长7.5%;全市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15.9%和32.8%。 批发零售业是宁波服务业增长的另一个“爆发点”。近两年,我市陆续发布实体商业转型升级行动计划和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催生了一批商贸流通的“新势力”。如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引领了“新零售”风潮,欧尚、银泰等传统商超推出“一分钟无人超市”“同价精算师”等新概念。前三季度,全市完成商品销售额18942.8亿元,同比增长16.4%,其中批发业和零售业销售额分别增长17.5%和11.3%。 金融方面,近年来宁波保险和银行创新举措不断,一批批全国首创的“宁波解法”“宁波样板”项目相继落地。2016年6月,全国唯一的国家保险创新综合试验区落户宁波,两年多来推出了近百项保险创新产品。截至今年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8777.1亿元,比年初增长3.8%;贷款余额19454.1亿元,比年初增长10.8%。 新业态“接力跑”渐成气候 自2013年以来,宁波服务业增长进入“换挡期”,年均增长率由两位数降至个位数,但继续保持在8%以上。 为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宁波经济的支撑作用,“十三五”以来,我市不断强化以服务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引领、各行业专项规划为支撑的“1+8+X”规划体系建设,出台了“1+X”系列政策,即以服务业为依托,延伸出现代物流业、信息经济、科技服务业、商贸流通业、开放型经济、旅游业、金融业、居民服务业、人力资源服务业、体育教育产业等八个类目,涉及服务业主要行业领域的数十份政策文件。 在做好顶层设计的同时,市发改委、市商务委、市口岸办等部门还积极鼓励和支持服务业新业态的孕育和成长。 跨境电商进口领跑全国。今年“双十一”当天,宁波海关共接收跨境电商进口单量773万单,货值突破14亿元,达到14.48亿元,位居全国之首。截至11月11日,今年全市累计申报跨境电商进口单量7607万单,进口额达到130亿元,同比均增一倍以上。目前,宁波企业已在亚马逊、易贝、阿里巴巴、wish等国际跨境电商平台注册账户2.5万个,开设店铺超过1.5万家。 在宁波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中东欧常年展馆内,来自中东欧16国的商品琳琅满目地陈列在货架上。目前,宁波进口商品中心与宁波保税区的仓库形成了“前店后仓”的架构格局。据宁波海关统计,今年1月至10月,我市与中东欧十六国进出口额达201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172.3亿元,增长21.4%;进口28.7亿元,增长42.2%。 宁波航运交易所的海上丝路贸易指数(STI)列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果之一,宁波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NCFI)成功登陆波罗的海交易所,成为我国航运领域权威性极高的大数据中心。今年,由市港航管理局与宁波航运交易所共同研发编制的“宁波港口指数”首次面向全球发布并投入试运行。 在中欧班列进入欧盟的首站——波兰,从我国出发的多条铁路货列经过或抵达这里的华沙、罗兹和马拉舍维奇。今年4月,铁大大网旗下的德国西铁正式收购了波兰CIS公司100%的股份。铁大大网总裁邵一峰告诉记者,鉴于波兰的中转地位,铁大大还在华沙建立了拆箱中心和中东欧分拨中心,在罗兹建立了海外仓。2017年,铁大大承运了3950个集装箱,拼箱数量达到6万立方米,串联起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铁路贸易,其铁路拼箱业务量居全国前三。 这些新业态的崛起和新平台的成长,见证了宁波服务业在新形势下的顺势而为和转型升级。“这几年,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加快建设各类平台载体,包括港航物流、贸易金融、现代供应链、共享经济等。未来两年,全市还会基本建成9个综合性物流园区,引进15家以上港航物流服务业相关企业。”朱勤奋说。 与此同时,以研发中心、检测机构为代表的高技术服务业也在逐步集聚。2017年5月,吉利汽车杭州湾研发中心正式启用。这是继瑞典哥德堡、英国考文垂后,吉利重点布局的又一个全球研发设计中心。目前,该中心已拥有整车研究院、汽车动力总成研究院、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和汽车创意设计中心。 聚焦“四大”实现双轮驱动 尽管纵向来看,宁波服务业发展可圈可点,但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在发展规模和能级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去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约45%,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 “宁波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其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和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地位不相匹配,甚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市发展规划研究院专家指出,特别是在信息经济等新兴服务业领域,宁波与杭州等发达城市相比差距明显。 这位专家进一步指出,“差距通常意味着机遇,最近几年宁波新兴服务业增长势头全省领先,目前已占GDP比重约9%,其中商务租赁业保持着每年翻一番的惊人速度,这为下步‘变道超车’提供了可能。” 高质量发展是服务业转型的目标之一。针对全市服务业产业基地、重要楼宇、用地5亩以上的规上服务业企业,我市专门制定了一份服务业“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方案。根据该方案,2020年前,所有符合标准的企业和产业集聚区要全面实施亩均效益综合评价,探索建立发展质量评估体系、政策体系、奖罚机制,为服务业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持续推动物流业降本增效,成为宁波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宁波市物流业发展年度报告(2017年)》显示,2017年宁波社会物流总费用同比增长15.84%,占GDP的比重为17.9%,高出全国平均3.3个百分点。“宁波港航物流企业普遍规模不大,整体物流成本偏高,已对港口的高质量发展形成掣肘。”该报告认为,宁波要加快培育一批整合货主、车辆、人才等信息的互联网平台,鼓励企业通过强强联合或兼并重组,提升物流行业整体竞争力。 “下一步,宁波要聚焦大港口提升、大制造配套、大功能发挥、大民生服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形成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新格局。”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兴景表示。在他看来,聚焦“四大”是新时代宁波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形成经济新动能,实现争先发展的重要路径。 ——大港口提升。进一步推动物流服务、船舶服务、航运服务、口岸管理等港航服务业发展,打造高水平、高效能的国际港航物流服务中心,提升港口发展水平,深化港产城联动融合。 ——大制造配套。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着力提升金融服务、智能工程服务、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和要素支撑能力,大力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促进制造业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服务化发展。 ——大功能发挥。围绕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贸易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等的功能培育需求,大力提升科技研发、文化创意、国际贸易等发展水平,努力提升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扩大辐射力、影响力。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楼宇经济也得到了重点关注。 ——大民生服务。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休闲旅游、健康养老、商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标准和水平。 眼下,中国经济已进入消费驱动的新阶段。最近一段时间,国家出台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等重要政策,这为宁波服务业“变道超车”提供了难得机遇。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新闻链接 宁波舟山港开通 多条海铁联运专线 11月28日11时,随着一声清脆的汽笛声,一列装载着20标准箱货物的火车缓缓从绍兴诸暨东站开出,驶往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这标志着诸暨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专线正式开通。 诸暨是中国“袜业之都”“珍珠之都”,海铁联运专线的开通,为当地企业提供了一条安全、稳定、高效、快捷、成本更低的物流新通道。今后,当地货物只需5个小时就能抵达宁波舟山港北仑港区,随后转至出口码头装船出运。 一周前,“千里浙赣线”再添新成员:11月23日10时40分,一列装载着80标准箱出口货物的列车缓缓驶离江西新余站,向700多公里外的宁波舟山港进发。据了解,首趟新余至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班列的集装箱内,满载着当地企业生产的硅灰石、亿铂电子产品、打印机配件、灯具等货物,运至宁波舟山港后再转驳搭乘远洋船舶出口至东南亚、欧美等地。目前,新余班列开行频次为每周1班,该班列实行“门到港”一站式服务,实现一次报关、一次放行、直达指定码头,运输时间由原先走水路的3天到4天缩短至30小时左右。 “去年,江西到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业务量达7.9万标准箱,占当年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业务总量的五分之一。”宁波舟山港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余班列的开行,为赣西地区产品出口国际市场打开了快捷的陆海通道,加上之前已经开通的上饶(鹰潭)、南昌至宁波舟山港的海铁联运班列,宁波舟山港已在江西境内形成完整的海铁联运物流网络,成为革命老区江西联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重要枢纽港。 这个月早些时候,宁波舟山港与安徽阜阳市签署了海铁联运物流通道战略合作协议,配合“大粮仓”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战略,更好地融合“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 截至目前,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业务已辐射至全国15个省(区、市)45个地级市,其中浙江省内的11个地级市已有8个开通了海铁联运线路。 (俞永均 袁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