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陈章升 慈溪记者站邵滢 通讯员任爱红)“大爷,这些易拉罐是可回收垃圾,那些有污渍的纸是不可回收垃圾,要把它们分别扔到相应的垃圾桶里!”昨天上午,4名慈溪新市民志愿者走进附海镇东海村高家片区,给老人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垃圾分类课。“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较慢,通过现场演示和讲解,能让他们尽快学会垃圾分类!”志愿者向玲说。 附海镇以家电制造业为支柱产业,外来务工人员众多。今年3月,该镇以80后苗族小伙子“向玲”命名建立了慈溪首个新市民(少数民族)志愿服务站,引导和鼓励他们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第二故乡”。8个多月以来,该服务站成员增加到112名,集中开展志愿活动50余次,化解矛盾纠纷17起。 通过创设“善美志愿服务”品牌,向玲志愿服务站在附海掀起了一股新市民志愿服务热潮。在当地百姓心中,这些新市民志愿者既是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的“新乡贤”、善于调解邻里纠纷的“老娘舅”,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力军”。“近年来,无论是抗台救灾,还是环境整治,向玲总是带领新市民们冲在一线!”东海村党总支书记陈孟达说。 在向玲的带动下,许多新慈溪人加入志愿者大家庭。来自贵州的马红是向玲志愿服务站的骨干成员,曾成功调解多起新老村民间的纠纷。今年5月,加入志愿服务站不久的他便与本地一位“老娘舅”成功调解了一起民事纠纷。“这起纠纷虽然不大,但是涉及新老村民间交错复杂的租房问题。”马红说,当时他跟着“老娘舅”学做“和事佬”,摆事实讲道理,又是打电话,又是当面聊,终于化解了矛盾。 今年,在建立新市民(少数民族)志愿服务站的基础上,附海镇还定期邀请新市民参与村镇重大事务决策的民主协商和监督;建立了镇村联动的志愿服务平台,动员新老市民共同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组建了由老党员、老干部、“老娘舅”和新时代乡贤人员组成的“三老一贤”人才库等,助力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