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版:阅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2月04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始于心灵,见于言行

——读范伟国《浮生记趣》

    沈长根           

    去岁初夏,范伟国在宁波书城签售他的随笔集《海上语丝》。到丹桂飘香的金秋,又为他编著的《诗词岁月》出版在月湖畔邀友茶叙。今春5月,又接他的电话:“想将近期发在《天地孤旅》公众号上的170余篇文章结集出版。”范伟国的新书定名为《浮生记趣》,请我写个序。原本是十年小结出一书,竟成了一年出三书!人生的升华,在于心灵升华。初心易得,始终难守。他能坚持写作到现在,靠的就是心灵的升华。

    范伟国由宁波市委宣传部调入人民日报社后,先后在北京、重庆、上海任职。作为中国第一大报的高级记者,纵横大江南北,驰骋神州大地,采写锦绣文章,自是职业生涯的应尽之责。退休回家了,该歇歇脚、停停笔了吧?然而,满头银发的范伟国在《少年》一文中说:“万里归来,依然少年。这八个字似乎是对一个四海漂泊、饱经沧桑之人的最好褒奖了。耳顺之年,只要心不老,便是童年;童心,龟欲,猴戏,蚁食,据说是养生的不传之秘。若要做少年,请且持童心。”如此超脱之心情,明朗之心境,不正是他心灵升华的辉映?

    从“老年之情”转为“少年之心”,何等艰巨!请看他的《改变》:“改变,请从今天起。改变,请从此刻起。不需要什么仪式,也不需要什么理由。”在《升华》一文中,他从意大利歌剧咏叹调的“华彩”联想到人生的升华:“那么,生活中如何升华自己?第一应是虚。虚怀若谷,吸取中外文化精华,养浩然儒雅之气。第二应是诚。待人以诚,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第三应是和。谦卑平和,感恩结缘,踏实做事。其实,最好的升华,就是无我,就是放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寥寥数语,道出了他的晚年升华同样“始于心灵,见于言行”的轨迹。

    纵览《浮生记趣》中的文章,题材广泛,涉笔古今中外、社会人文。可贵的是,作者多以自身见闻与思考娓娓道来,以事寓理,在千字短文中,蕴含哲理和感悟。在《硬茧》一文中,他从握锄捉笔的手上老茧生发开去:人的内心不能结茧。特别是为官者,要有一颗柔软的为民之心。这样,才能“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才会讴歌普通人的业绩,谱写平凡人的乐章。别的地方结了茧,也许过了一段时间就褪了。心,结了茧,硬化了,再柔软就不大容易了吧。在《三情》《三问》《情绪》三题中,他说:“当记者,‘三情’‘三问’是基本功。要了解社情、民情、风情;要问禁、问俗、问变;‘情绪数据’成为决策参数是时代的进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看这‘情绪’就是助浪之风,为政者不能不察。”说得何等深刻,可谓警世之言。

    阅读《浮生记趣》的另一妙处是可以享受作者的优美文字和明朗心境。北京大学才子、京城报界名人蒋和葆先生予《浮生记趣》的点评是:“范兄之文,总是那般隽永雅致,让人读后神清气爽,性灵为之一新。读这样的文字,最宜平心静气,泡一壶香茗,慢慢把玩。否则,俗人也!”不少网友评论范伟国的文章是信手拈来,流畅精炼,宛若行云流水;有气韵、音韵和诗韵;眼前有“闪光”,思绪存“久远”。简而概之:美文,养眼,润心。就连那些抨击时弊的文章,范君也写得平和柔软,有情有理有节,让人信服。如评点东钱湖的《钱湖》与《湖说》,范伟国从“若把钱湖比西湖,少了几分人间烟火味”展开,心平气和地娓娓而谈,怎不激起人们的共鸣?那些涉笔春夏秋冬、风花雪月的文章之美就更不必说了。范伟国写这些美文的心语是“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不正是《天地孤旅》开号语中“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的呼应吗?原来,范君的心头春光明媚着呢!这本身就是心灵的升华呀。

    范君心灵的第一次升华,带有些许职业色彩;退休返乡后的第二次升华,则多属人品与修养了,更有可供学习借鉴之处。希望他在写作之路上继续深耕,挖掘人性中的善与恶,揭示人世中的美与丑,在使自己心灵升华的同时,也让读者共享思想的力量。(本文有删节)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