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奉化水蜜桃 |
 |
慈溪蜜梨 |
 |
余姚杨梅 |
 |
象山白鹅 |
今年上半年,首届“镇蜜”水果番茄品尝节完美收官,该活动吸引了近2万名游客参与体验,为9家参展的农场企业创收37万元。据了解,区域化品牌项目“镇蜜”牌集体商标正是镇海区市场监管局重点培育的涉农商标之一。该局创新了农产品品牌的服务和培育模式,联合区农业局共同培育集体商标、申请地理标志事宜。 “推进使用‘镇蜜’牌集体商标是通过实现种子统一、包装统一、价格统一和管理统一,来实现品牌效应和品质监控。”镇海区农技协会品牌工作指导站站长童强项说,预计在明年2月,“镇蜜”就可正式获批。 “镇蜜”只是我市商标工作中的“沧海一粟”。今年,我市的商标工作坚持以推进商标品牌战略实施为主线,高起点谋划政策措施、创新性开展监管执法、实效性开展指导宣传,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取得了新的成效。截至9月底,我市拥有有效注册商标21.5万件,其中国际注册商标1038件、地理标志商标29件,继续处于全省前列。2018年新认定4件驰名商标,总数已达90件,位居全省第二。 为激励企业创业创新、发挥商标权的价值作用,我市还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宁波市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工作的意见》文件精神,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罗蒙集团有限公司就以商标质押的形式,从农业银行融资12亿元,成为我省单笔金额最大的商标质押贷款,引起广泛反响。目前,此项工作成效显现,全市累计商标质押融资额已达30亿元。 “保险+商标” 为民企发展注入“强心剂” “这块驰名商标的牌子是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可,我们做企业的就更有底气了。”宁波煊华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俞国钜说。今年3月,该公司“煊华及图”商标被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驰名商标的立法本意是对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商标给予更强的保护强度。对于企业而言,驰名商标不是荣誉,而是为了获得更好的商标专用权保护。”市市场监管局商标处相关负责人说,如果商标确实已经达到为大众所熟知,在个案保护有所需求的情况下,企业可以积极准备证据请求认定驰名商标。 驰名商标对企业来说是一种认可,会激励企业更多重视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宁波帅特龙集团有限公司的“帅特龙”商标刚刚在今年11月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公司生产的产品并不是面向普通大众,因此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对他们来言就是国家对“帅特龙”这一商标的保护和认可,对提高品牌的附加值有重要作用,让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商标品牌建设更有信心。 今年,我市市场监管局围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战略部署,积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多措并举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建立完善驰名商标保护培育库,持续引导、指导企业通过申报驰名商标,强化商标维权保护,支持企业特别是行业领先企业、“单打冠军”企业等申报驰名商标。目前已有“公牛”“煊华”“帅特龙”“建新”等4件商标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另有5家企业进入申报阶段。 “不只是驰名商标,我市一直在深化商标品牌战略实施,制定工作推进图,重点做好企业品牌培育工作,支持引导企业实施商标战略,支持行业协会、产业集聚区开展区域品牌创建,推广品牌价值评价等工作。”该负责人说。 今年,我市市场监管局加强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通过深入沟通交流,力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中国办事处与市政府达成合作意向,充分利用WIPO特有资源优势,加强互访和培训,指导运用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和海外保护,引导企业在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中“商标先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6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家来甬为我市250余家企业进行商标国际注册与品牌国际保护培训,为企业答疑解惑。 市市场监管局还印发《关于开展宁波市小微企业商标品牌建设专项扶持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着重对进行商标国际注册、收购境外注册商标品牌、开展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业务的小微企业进行资金扶持,为小微企业的发展助力。目前,累计发放资助金额120余万元。 对于企业来讲,良好品牌的培育难、维护更难,需要花费很多的心血和成本,但同时又面临着商标维权成本高、诉讼执行难等问题,以及在推进品牌国际化过程中迈出“第一步”的诸多顾虑。为了进一步坚定企业创牌的底气和信心,免除其后顾之忧,今年,我市市场监管局会同市金融办、宁波保监局,支持保险机构在全国率先推出“商标专用权保险”项目,将商标与保险“联姻”,以保促创,以险护牌。 该保险是利用“商标+维权+服务”模式,将区域内企业商标被侵权损失和维权费用、国际注册申请费用补偿等纳入保障范围,以保险创新的方式推动商标保护的创新。截至9月,我市已举办项目对接沟通会20余场,已经为1300件商标提供承保服务,累计保障额度600万元。 一鼓作气,我市商标专用权保险工作还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2018年底前,完成公众知晓度较高及地方特色产业等企业的对接和推广,分层分步推进商标专用权保险的覆盖范围,特别是通过行业协会、工业园区、特色小镇等,将商标专用权保险从知名品牌的需求转变成商标权企业和国际商标注册企业的标准配置。同时,商标专用权保险的产品和服务内涵也将持续丰富,实现企业在创牌、用牌、护牌过程中的全流程解决方案。 提高商标意识 为农民创收打开新路子 宁海县深甽七星塘茶场和宁海县望海岗茶场,坐落于宁海县深甽镇山区,是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地方农业企业。这里出产的“望海茶”以干茶外形翠绿、汤色青绿、叶底嫩绿的“三绿”著称,具有高山云雾茶的鲜明特征,早在2016年就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据统计,自“望海茶”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一年时间价格就增长了37.5%,带动农户增收17.2%,年销售额接近2亿元。 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市场监管部门一直都重视对我市地理标志产品的普查、挖掘和培育工作。通过查阅当地的县志、产品志等文献资料以及走访农林等相关职能部门等方式,汇聚具有申报价值的地理标志资源,建立梯次申请的工作机制,并以申报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的形式对地理标志产品予以保护。 近十年来,宁波市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不仅商标数量得到快速发展,产业覆盖面也不断扩大,总产值不断增长。部分运作时间长且成效比较良好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7年产值等级在1亿元以上的已达18件,从业人员超过万人的12件,如“余姚榨菜”作为当地的特色产业和块状经济,规模大,名声响,2017年榨菜产值达14.5亿元,占余姚市农业产值22.3%,惠及7.9万人。余姚榨菜、慈溪杨梅、奉化水蜜桃、鄞州蔺草均已实现出口创汇,其中鄞州蔺草制品年出口产值12亿元。 2018年,我市又培育了“奉化曲毫”“奉化雷笋”“双峰香榧”“宁海麦饼”“岔路黑猪”(2件)“象山米馒头”“象山麻糍”“余姚甲鱼”等9件申请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形成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以地理标志商标为主要代表的农产品商标在促农增收方面的功能优势,为实现我市农产品商标品牌战略升级提档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市各市场监管部门纷纷从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出发,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使用、创牌情况调研工作,提出了确立农产品品牌长远发展思路、落实农产品品牌发展指导工作、加大农产品品牌培育力度、加强农产品品牌管理和保护等四项对策。近年来,宁波商标品牌建设进入新的上升通道。其中,我市对当年新注册地理标志商标的团体、协会或其他形式组织,给予10万元经费资助。余姚出台政策,对注册成功的地理标志权利人予以每件30万元的奖励。象山县政府专门成立“品牌办”,对象山柑橘、象山梭子蟹等地理标志产品进行重点宣传、推介。 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由于自身素质及传统经营模式的限制,商标意识相对比较淡薄。为了逐渐改变这一现状,我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一直把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商标意识作为推进商标品牌战略的基础性工作来抓。每年通过举办“送商标到田头”“4.26知识产权保护日”宣传活动、媒体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农产品创牌带来的显著成果和典型案例。自2016年起,我市各市场监管部门组织开展“你点我讲”商标品牌培训活动,根据农户及合作社的需求,深入基层,开展菜单式培训,切实提高农民、农业企业的商标品牌意识和创牌护牌能力,深受好评,累计培训已超过160场次。 手把手指导 基层创商标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商标品牌建设,今年,我市以品牌工作指导站建设为载体,制定实施品牌工作指导站建设“星火计划2018行动”。市场监管部门与乡(镇)、街道及行业协会、品牌基地、商会等加强协作,丰富指导站建设内容,提高指导水平,为市场主体和企业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以鄞州品牌指导站为例,指导站的存在让该区的商标注册量取得了显著增长。品牌指导站成立前,鄞州区每年的商标注册数不到2000件,现为2500件左右。依托品牌指导站帮扶助力,全区商标商标注册以每年20%速度快速增长,截至目前,该区有效注册商标突破2.3万件,其中农产品商标1894件,服务商标5112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不仅如此,鄞州品牌指导站还搜集侵权线索,提供品牌打假维权援助,为企业织密了维权打假的保护网,目前已帮助32家企业维权成功,为企业挽回损失1000万元。 在此基础上,我市市场监管局还重点推出了“品牌指导站信息化工作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采集分析技术+智能化图形比对技术,突出企业注册商标预警和侵权预警两大功能,为企业实现线上线下商标专用权监控与维权提供技术支撑。品牌指导工作更加规范、有效,实现工作互动和资源共享,不断提高指导站的影响力。目前,全市共建立品牌工作指导站116个,今年评定星级指导站47家。 文/孙佳丽 市市场监管局供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