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区域纵深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2月0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牢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

——人民调解的“南门模式”

南门街道司法所工作人员在接待来访群众。(陈朝霞 摄)

    今年截至11月底,调处各类矛盾纠纷306起,调解成功304起,成功率达99%,涉及金额近268万元;打响柳锦社区“小杨热线”公益法律服务品牌;成立海曙首个街道级普法工作室;建成一个省级民主示范社区;近三年,未发生一起因民间纠纷调解不当或调解不及时转化的刑事案件、群体性上访事件及其他群体性事件……

    记 者 陈朝霞

    通讯员 朱燕君 王谢雪   

    海曙区南门街道辖区有约6.5万名常住人口、460余家企事业单位,司法所只有6名工作人员,却交出了一份人民调解服务工作的靓丽成绩单,筑牢化解社会矛盾的“第一道防线”。近日,南门街道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人民调解工作先进街道”称号。

    构筑专业的调解员队伍,打造化解矛盾的“防火墙”,是南门街道成功进行人民调解服务工作的诀窍之一。

    “作为城市中心街道,拆建任务重、矛盾触点多、维稳压力大,现实和历史问题相互交织,我们在辖区11个社区各设立由1位专职调解员、1位社区顾问律师和若干调解志愿者组成的调解员队伍,他们熟悉基层情况,有专业知识和说服力,成为社区邻里关系的润滑剂。”南门街道司法所调解员施红叶介绍。

    在这支169人构成的专兼职调解员队伍中,有远近闻名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何凤瑛,也有退休公务员、法官、检察官等,用心、热心、耐心是他们的共同特点。他们运用面对面、背靠背、趁热打铁、换位思考、打感情牌等灵活多样的调解技巧释明法律、化解矛盾,是南门街道成功开展调解工作的诀窍之二。

    66岁的夏丽清在有3700多户居民、房龄约30年的郎官社区担任专职调解员6年,遇到最多的是家庭矛盾、邻里纠纷等调解案例,跑上几十趟、持续几个月,是常有的事。夏丽清说,别看面对的都是婆婆妈妈的小事,但件件都是群众的烦心事,“需要不厌其烦,一次次上门、一次次沟通、一步步解决,一定要有磨破嘴皮、踏破铁鞋的劲头,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柳锦社区专职调解员、65岁的劳爱平今年8月底才接手这一工作,已成功调解柳西小区3幢出租房因租客使用不当引起管道漏水等多起邻里纠纷。“出租房牵涉到房东、租客、中介各方,他们平时工作忙,调解员只能利用晚上、节假日的休息时间,一次次上门。”劳爱平深有感触地说,矛盾各方碰面后容易出现“火星碰地球”般的矛盾爆发场景,作为“一手拉两人”的调解员,必须公平公正,想方设法让各方冷静下来,换位思考。

    畅通法律通道、创新工作方法、提供暖心服务,是南门街道调解工作成功的诀窍之三。

    南门街道各社区均设有法律援助站,为辖区困难群众办理法律援助申请、解答疑难的法律问题。今年7月,周江岸社区低保户陈大爷骑电动车被一辆私家车撞倒住院,由于赔偿金额谈不拢,他来到司法所求助。司法所工作人员立即启动法律援助程序,为陈大爷在线快速登记、指派并联系免费律师,最终达成赔偿协议。陈大爷说:“调解员全程跑腿帮助解决难题,真的太暖心了。”

    2017年5月起,南门街道安排各社区调解员每周五上午轮流坐班,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今年7月,又推出线上预约、线下调解的“O2O工作法”,成功解决了澄浪社区周边建筑工地工程车事故赔偿、南塘老街柳京饭店关门歇业拖欠员工工资、三江六岸休闲项目施工噪声扰民等15起纠纷,推动了基层平安和谐公正法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