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2月05日 星期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振兴路上动能澎湃

    记者 何峰 通讯员 方敏

    农业生产更为绿色高效,新型业态蓬勃兴起,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一年来,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潮澎湃,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纷纷向农村集聚。

    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我市打出组合拳,推出《宁波市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以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展民宿经济、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打造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等20多个政策文件,投入市级财政资金超过50亿元,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宁波特点的乡村振兴新路。

    城乡融合“一子落”

    乡村振兴“满盘活”

    “城乡融合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市农办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我市在余姚陆埠等6个乡镇探索“多规融合”试点,55个乡镇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城乡融合发展取得突破。

    城镇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农村,是城乡融合的关键节点。今年以来,我市把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和城镇功能提升作为推进新型城市化和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带动乡村产业振兴。同时,把城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前几年来爬古道,附近还是乱糟糟的景象,如今美得不认识了。”周末常来亭溪岭古道健身的李阿姨说。蝶变背后,是鄞州横溪镇在环境综合整治中清理牛皮癣2000余处、清运河道及周边垃圾逾15吨。“综合整治带动了‘美丽经济’,截至10月底,横溪今年已接待游客超过60万人次,同比增长20.4%。”横溪镇镇长庞超静说。

    十园好景君须记,最是甬城悦美时。60平方公里的土地,汇集60亿元的投资。今年,田园景观化、村庄景点化、农产品绿色化、村民生活品质化的城郊十园,正在城市核心区周边加快布局。目前,已有4个园部分开园。

    “城市心、田园梦”。江北畈里塘达人村通过整治村庄、提升环境、发展产业,成为网红景区。“达人村”村委会主任吴旭峰说,“达人村”有近50个农旅项目可供游客体验,9月份营业以来,入园游客超过25万人次。“未来,城郊十园将成为城乡融合的示范区、乡村振兴的新载体。”市农办社发处负责人对城郊十园寄予厚望。

    乡村绘就新画卷

    人居环境美起来

    美丽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主抓手。今年,我市按照大花园、大景区的要求,“产村人”融合、“内外魂”并重、“居业游”共进,坚持服务民生、惠泽百姓的理念,高水平推进美丽乡村创建。目前,我市累计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乡镇22个、特色精品村62个;创建市级全面小康村613个、特色村115个、中心村119个、精品线31条。

    “在前几年‘一村一品’的基础上,今年着重整镇示范、整县提升,实现时时美、处处美。”市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春风十里,白峰等你。”北仑白峰街道投入4900万元将十里龙马风景线沿路的村、社、景巧妙融合,全域面貌焕然一新。一个个“盆景”装点而成的“大花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聚焦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深入实施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厕所革命、垃圾革命。今年,我市实施农村公厕建设改造5567座。目前,我市建制村污水治理率90%以上,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57.2%。

“玉带”绕村流,草木争春色。余姚黄家埠杏山村杏山湖风景秀丽,而在几年前,湖上漂着垃圾,暗褐色的湖水不时散发出异味。“位于上游的企业搬迁后,经过清淤驳岸,杏山湖成了一个风景区。”杏山村村民俞银春说,杏山湖那么美,他想把家里的工业小作坊关停,转行经营民宿。

小愿望切中的是大时代的脉搏,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大幕,已在四明大地拉开!

项目人才引进来

催生振兴新动能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在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市的美丽资源不断转化为美丽经济,休闲旅游、运动健康、文化创意等新业态在农村层出不穷。同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催生产业振兴新动能。

乡村振兴,人才是支撑。今年,我市大力推进农业农村“引才、育才、用才”工作,加快农民培训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农村人才开发转型。目前,我市农村实用人才总数超过18万人,占全市农村实有劳动力的7.8%。

人才回乡,成为我市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越来越多的大中专毕业生、外出务工人员、退伍军人来到广袤的田野,投身乡村振兴。2016年,赵洁带着宁波城区的小伙伴,开始在奉化尚田运营青农创客中心。今年,赵洁团队和村民在尚田联手打造孙家青创农场,这个以农创为主题的青年创业园区,为奉化的农旅融合再添一把火。

改革活农!今年4月,象山县颁发全省首本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不动产权证。鹤浦镇小百丈村70岁村民王定龙外出打工多年,他出租两处闲置的农房和自留地,一次性收到5年租金8.5万元。原本破败荒废的老宅,变成了增收的“黄金屋”。

乡村振兴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今年,我市创新发展方式,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消薄”能力。“今年年底,我市所有建制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将超过20万元,全面消除村级经营性收入不足5万元的现象。”市农办负责人透露。

“上下用心,惟农是务。”征帆催发,我市将一以贯之抓好美丽乡村建设,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振兴乡村东海之滨再起航,为推进“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建设“名城名都”提供坚强支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