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茶座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浙江是中国改革的“东方启动点”和“模范生”

《东方启动点——
浙江改革开放史(1978-2018)》
胡宏伟 著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8年9月
《读懂中国改革5:如何应对未来十年》
厉以宁 林毅夫 等著 中信出版社
二○一七年十月
《中国改革三部曲》
吴敬琏 著 中信出版社
二○一七年四月
《改革的逻辑》
周其仁 著 中信出版社
二○一七年十月
《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回顾与思考》
高尚全 著 人民出版社
二○一八年七月
《现代经济学与中国经济改革》
钱颖一 著
中信出版社
2018年8月
这本书收集了钱颖一在1987年至2003年17年间在中文期刊和报纸上发表的18篇文章。这18篇文章的一个共同主题是连接现代经济学和中国经济改革。从时间点上看,这段时间正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高涨时期。这些文章在发表时,曾有过一些反响,对当时人们思考改革有过直接的作用,对改革政策制定也许有过间接的作用。本书记录了现代经济学如何被引入中国,如何被解读,并且如何被运用于解决中国经济问题,这是回顾和总结改革开放40年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从计划到市场——
中国计划投资体制改革40年》
郑新立 等著
广东经济出版社
2017年10月
著名经济学家郑新立曾任国家计委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第十一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中共中央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五中全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规(计)划及《政府工作报告》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方案和政策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工作。本书共分为17章,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围绕是搞计划经济还是搞市场经济这一重大改革问题,回顾总结了40年来计划投资体制改革的历程,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
(图书信息由宁波市新华书店提供)

    编者按:改革开放40年,浙江率先推进市场取向改革,形成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相得益彰的先发性优势,走在了经济领域改革前沿;较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建立扶持欠发达地区政策体系,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形成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发展格局。

    放眼全国,经济领域的改革背后,更有众多改革开放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人。于光远、董辅礽、高尚全、吴敬琏、厉以宁、周其仁、林毅夫、钱颖一和李稻葵等,他们的名字与经济领域的重大改革举措紧密相关。本期茶座版精选浙江改革开放和国内相关经济领域专家学者的书籍,回顾艰辛历程,鼓舞奋进斗志,共启崭新征程。

 

    刘 亭           

    浙江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无非是一个中等发展水平的省份。然而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浙江已稳居全国发展的“第一梯队”。浙江以其最具普遍性意义的制度创新,更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东方启动点”。系统总结浙江以市场化取向的改革,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经验,具有以点带面的重大意义和继往开来的深远影响。

    浙江为什么是中国发展的“模范生”?因为浙江是改革的“东方启动点”。而40年中国发展的历程早已告诉我们:改革到哪里,发展也就会到哪里。从浙江的实践来看,正如本书中所揭示的,改革是把“发展权还给民众”,改革是“一次人的解放”,改革是一场“市场经济的胜利”——改革使民众成为“改革的主体和作为改革成果的财富的主人”。

    这无疑是对以浙江为研究对象的改革实践所做出的结论。在我来看,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变革的正义性,最根本的恰恰是体现在这里:亿万苍生的福祉,成为全面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地。当然,这些结论的得出,并不在于纯理论的解析和纯逻辑的推理,而是根植于浙江改革的一系列鲜活的事件和人物中。正是这些芸芸众生的开创性探索,以及同时期党政官员的开明性支持,使得被禁锢在僵化模式中的生产力得以解放,并在中央力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抓住了历史性的机遇,成就了一个“资源小省”向“经济大省”的跨越。

    对于浙江的经济发展经验,或许只需用一个“老百姓经济”便可以概括。无论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农村工业化,还是遍布城乡的数千个专业市场;无论是地方国营和集体企业的“果断改制”,还是个体、私营、民营经济的遍地开花;无论是传统经济的艰难转型,还是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异军突起,在所有这些关乎区域经济和百姓生活的实体性活动中,我们看到的正是一个民众积极参与并在其中创造性发挥主动作用的过程。政府并不是无所作为,但政府和官员们的努力,明智地体现在对于主体和规律的谦卑和敬畏上,更在于不失时机地因势利导和顺势而为上。

    浙江是中国改革、发展的“东方启动点”和“模范生”,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有幸成为中国作为当代世界改革、发展“东方启动点”和“模范生”的一个缩影。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例,谁都知道,民营经济是浙江的金名片,是被浙江40年改革发展的实践成果证实的“独门秘籍”,但尽管如此,不愿退出历史舞台的种种幽灵魅影,还是要沉渣泛起、卷土重来。习近平总书记不但旗帜鲜明地批驳了“离场论”等种种错误论调,更以其在浙江对民营经济细致入微的“亲清”接触和透底洞察,喊出了“长期坚持”的最强音。这有如洪钟大吕、定海神针,又好比春风化雨、宽人暖心,在当前经济“稳中有变”的发展新态势下,极大地明晰了前进的方向,极大地稳定了人们的预期。

    本书正是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和民营企业家成长的风雨来路,验证了习近平总书记15年前在浙江工作期间直到今天一以贯之的坚定结论。对此,作者也有一段很好的自我解读:“需要说明的是,本书稿不是浙江40年完整的发展史,而是以‘改革’作为梳理相关事实关键词的改革开放简史。同时,我仅仅是努力对此进行冷静客观的记录,无意于居高临下地得出若干经验性的判断并强加给读者。我们能够做到的,只是忠实地记录曾经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以及为什么会发生。”

    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思考需要积淀,亲历不一定真懂,而温故总能知新。正是在中国又见百年变局的历史性时刻,我们读到了这本回望来路、不忘初心,展望未来、更须笃行的新著,将有助于我们清晰地眺望下一个改革40年。

    (作者系浙江省咨询委学术委副主任、研究员,本文有所删减)

 

        ■让务实的明确乐观抬头,创业创新不能停止

    中国正在走向大国崛起,但并不就表示前方是坦途。相反,供给侧改革、金融体系改革、创新创业、实体经济、中等收入陷阱等,每一项改革都面临挑战。对此,厉以宁、吴敬琏、林毅夫、周其仁、郑永年、夏斌、巴曙松、黄益平等专家学者深度解读当下经济社会与改革热点话题,以期让读者深入了解今日中国,把握未来走向,做出正确决策。

        【精彩书摘】

    早有这么一说:全世界都要过上欧洲人的生活,需要三个地球;要都过上美国人的生活,需要五个地球。可是,哪里有三五个地球?结论是不可能,这才是中国人“明确悲观”的真正由来。

    要害是照搬、仿制支持现有发达生活的技术,几亿人或许行,十几亿人、几十亿人断然不成。环境已经发出了警告。倘若把经济开发的环境成本全部“内化”为价格,那么现代享受对多数人口注定“贵”不可及。谁能劝说人们安于“耕地靠牛、点灯靠油”的传统生活呢?继续向前现代化,要承认现存技术再先进也还不够先进。欲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现代化需求,研发不能停、创新不能止。

    明确乐观的未来观,是一切经济、科技革命行为者的精神前提;可是只有当最神武的科技展示出多数人也可以过上富足生活的现实前景时,人们才可能普遍对未来抱有积极态度。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呢?老问题要新解:创新创业的最优主体既不是超大组织里的所有人,也不是单枪匹马的先知先觉。最优创新组织是不大不小的“群”,同气相求容易达成共识,互相欣赏、互相切磋、互相鼓舞,组织成本不高就形成一致行动。群与群交互作用,行动出正果,就可以感染更多人群。这像生命一样,能够无中生有,是起于“一锅原生浓汤”,活跃分子凑到一起,闷在一块儿,高频互动,直到长出一个新结构。从这点看,革命、改革、建设,在发生学上是一样的。

    最后,总结几点分享:一是发达经济体的前沿创新值得关注,中国人大可从中淘宝;二是想法比资源重要,因为每个时代的可用资源皆由想法决定;三是敢想敢做极有意义,而相信未来更好,是敢想敢干的前提;四是创新创业人群要主动对冲弥漫周遭的各种增长焦虑、转型焦虑、教育文化焦虑,还有讲不明白的焦虑,但仅凭焦虑杀不出重围。要让务实的明确乐观在中国抬头,先从创新创业的人群里开始吧。

    ■克服社会弊病的正道,在于全面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本书是吴敬琏三本重要专著的结集,《论竞争性市场体制》着眼体制,探讨为何及如何建立真正的竞争性市场体制;《当代中国经济改革》是一本宏观经济学大作,帮助读者理解和认识中国经济与改革过程;《中国增长模式抉择》着眼转型,探究为何要转型及转型未能取得成效的原因。这三部专著系统地反映了吴敬琏对中国改革问题的思考,均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精彩书摘】

    目前社会上存在的种种丑恶现象,从根本上说都是缘于经济改革没有完全到位,政治改革严重滞后,行政权力变本加厉地压制和干预民间正当经济活动,造成广泛寻租活动的结果。大众对这些丑恶现象的正当不满,正可以成为推动改革继续前行、填平陷阱、扫除腐败的重要动力。然而,如果听任改革开放前的旧路线和旧体制的捍卫者利用这种情势蒙蔽和迷惑大众,也可以把人们引向歧途。

    近年来,在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社会腐败蔓延加剧、贫富分化加剧等社会问题的讨论中,改革前的旧路线和旧体制支持者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扩张政府的权力,加强行政机关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工商业实行“国进民退”,实现再国有化;农业重新“归大堆”,实现再集体化。既然中国社会中目前存在的种种权贵资本主义现象,究其根源,就在于不受约束的权力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和对经济资源的支配,旧路线和旧体制的支持者要求用强化政府和官员的“专政”权力与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的办法来扼制腐败和缩小贫富差别,显然只能适得其反。

    如果把观察的镜头推向更远的历史深处,我们也可以从人类在20世纪进行的将近100年改良社会的历史大试验中看得很清楚:如同先贤顾准所说,不管立意多么真诚美好,沿着1789—1871—1917的道路,能够获得的绝不会是人们曾经许诺过的地上天国,而只能是大灾难和大倒退,娜拉出走以后又回到了原处。

    总之,对于中国来说,克服社会弊病的正道,在于全面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这就是说,要排除特殊利益的干扰,推进市场化的经济改革和民主法治化的政治改革,铲除权贵资本主义的基础,并使公共权力的行使受到宪法法律的约束和民众的监督。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制度成本的大幅降低,是中国经验的真正秘密

    从改革史上标志性的莫干山会议开始,周其仁教授就密切参与中国改革的每一步。他善于从现实世界出发,用扎实的经济学功底和风趣、直白的文字,将中国改革的理念、方法和历程进行严密而逻辑清晰的梳理。本书从产权改革、土地改革、货币改革等方面,深入解读中国经济改革的来龙去脉和关键问题,让读者更加了解中国改革的逻辑。

    【精彩书摘】

    有观察家以为,“廉价劳动力”是中国竞争力的根本。对此我的问题是,改革前中国劳动力和其他要素的价格更为低廉,为什么那时候并没有影响全球市场的“中国制造”?更深入的分析表明,知识扩展才是中国经济成就的基础。不过若问:为什么中国人,特别是年青一代的中国人对知识的态度有了根本的转变?答案是,改革激发了中国人掌握知识的诱因,而开放则降低了中国人的学习成本。综合起来,早已存在的要素成本优势、改革开放显著降低制度费用以及中国人力资本的迅速积储,共同成就了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其中,制度成本的大幅降低,是中国经验的真正秘密。

    邓小平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之路,也开启了中国经济增长之路。不过,他并没有完成中国的改革开放。无论在产权的重新界定、企业家职能的发挥、市场经济框架的完善,还是国家权力的约束与规范方面,中国都有大量未完成的议题。作为渐进改革策略的一个结果,很多困难而艰巨的改革任务留在了后面,并面临改变着的社会思想条件。全球金融动荡和油价高企,正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前所未有的新考验。受汇率、利率、资源价格和行政垄断部门等重大改革滞后的拖累,中国经济能不能顺利应对这场新的挑战,保持经济的持续增长,还是未定之数。

    2006年在深圳,我有幸听到张五常的如下见解:中国人在改革开放以来创立了“人类历史上最好的经济制度”。我自己得到的观察,不容许我像他那样乐观和肯定。不过,30年来中国的经验的确证明,未来绝不是宿命的。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只要坚持改革开放以来被实践证明做对了的事情,继续推进尚未完成的改革事项,未来的历史将有机会再次证明人们关于中国的乐观断言。

    ■只有掌握科学的改革方法论,推进改革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高尚全先生是目前国内健在的少数几位深度参与40年改革进程并发挥重要作用的老同志之一。本书梳理其近40年来发表的重要文章和相关论述并结集成书,是从一个重要侧面对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回顾,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理论和现实意义。

    【精彩书摘】

    运用好新时代的改革方法论,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迎难而上,破除顽瘴痼疾。户籍制度改革、司法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等一系列改革的焦点、难点问题重大而复杂。运用好新时代的改革方法论,必须将改革的灵活试点和攻坚克难有效结合起来,努力破除一切顽瘴痼疾,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的勇气和决心,义无反顾推进改革。

    纪律严明,责任落实到位。处于深水区的改革攻坚需要纪律严明的党员、干部队伍来推进,规范公权力运行本身又是当前改革的重要内容。为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环节,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与此同时,改革工作也分解落实到位。例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共提出336项重要改革举措。随后召开的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陆续提出280项重要改革举措。这些改革举措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落实,逐项明确目标、路径、时间节点和可检验的成果形式。

    严明纪律,明确责任分工,才能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强调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开放,让人民成为改革进程的推动主体、改革成果的分享主体、改革成效的评价主体。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就能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就能激发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能使各项决策最大程度地符合实际情况、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意愿。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