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民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孩子负气出走家长应反思

    住在上虞的17岁大男孩小张离家出走,而且一走就是两天三夜,急煞家人。亲属报警,远在海曙的民警不眠不休,最终通过查看监控录像加“人寻”的方式发现了他的身影。(12月19日《宁波日报》民生版)

    孩子负气出走家长应反思

   刘予涵

    近年来,孩子离家出走的事件不在少数,朋友圈里经常会转发各种孩子离家出走的消息。虽然这次出走的是个17岁大男孩,但出走原因都差不多,要么是受到家长的打骂,要么是因为某事跟家长怄气。“熊孩子”负气离家固然不对,但也不能全怪孩子,我们的家长更应该反躬自问:自己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存在问题?

    事实上,每起孩子负气出走事件的背后都反衬了家长教育方式的失当。一方面,如今许多家长对于孩子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一旦得不到满足,孩子便以出走相要挟。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孩子管得多,理解和尊重得少,缺乏足够的沟通,更没有站在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孩子心智不成熟,容易意气用事。所以,家长教育孩子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多些心平气和地沟通交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挫折,让孩子感觉家长是良师益友,而不是闻之色变的“虎妈狼爸”。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郝雪梅

    17岁大男孩的离家出走,原因其实是简单的。只是父子之间的一场“嘴上战争”,父亲批评了儿子,儿子忍受不了,双方唇枪舌剑地对战起来。父亲一句“想走你就走”彻底激怒了儿子。就这样他身无分文的用脚步“丈量着海角天涯”。

    一言不合就出走,一方面是父母教育方式的问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言不合就出走”是眼下的一种社会现象,被老师批评了要离家出走,被爸爸教训了要离家出走,考试没有考好要离家出走,让父母买苹果手机没有满足也要离家出走。这种“幼稚的游戏”是需要终结了。我们必须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社交沟通能力,要有理解父母不易的情怀。当出走的孩子越来越多的时候,这堂心理教育课不能再缺位了。

    都17岁了还把“离家出走”当情感诉求表达的法宝,着实是不应该的。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