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端声音

大转变引导 改革开放潮流

    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在《北京日报》刊文表示:改革开放后,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梳理这个过程,可以看到有五个方面的转变引导着整个潮流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1、指导思想的转变:改革以问题为导向,针对的是原有体制的弊端,而不是把原来的体制推翻。

    2、政治环境的转变:国家的治理朝着民主法制的方向发展。中国的改革从一开始就包括经济和政治两个方面,两者几乎是同时启动的。政治方面的改革内容广泛,并起到为经济方面的改革清扫道路、创造条件的作用,使得国家的治理朝着民主法制的方向发展。

    3、经济体制的转变:采取渐进方式,先易后难,逐步推进,并根据实践的发展不断调整思路。

    4、对外政策的转变: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对外关系格局。中国的改革开放能够顺利展开,一个重要条件是有利的外部环境。而外部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分不开的。中国外交不仅为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营造了十分有利的外部环境,而且经住了国内政治风波和国际格局大变动的严峻考验,取得巨大成功。

    5、中国社会结构和思想观念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居民不再附属于单位,思想不再简单一致。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的阶层,城乡人口可以自由流动,城市居民也不再附属于单位。与此同时,与世界的联系日趋紧密,在利益多元化的情况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明显改变,思想不再简单一致。它们是伴随着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进程必然会发生的,影响也更深刻更长远。

    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深化改革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教授在《光明日报》刊文指出:当前,新的供给与新的需求,都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然而,形成新的供给或新的消费并不容易,甚至非常困难,原因何在?这主要同发展方式落后有关。

    改革开放前及改革开放后很多年,我国的经济发展当中只重速度不重质量、只重数量不重结构的情况非常普遍,人们对旧的发展方式形成了“路径依赖”,转变发展方式很难从口号变为行动。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是要从过去的追求速度转变为追求质量。

    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有赖于企业家精神的培养,也有赖于经济主管部门及时地指导和监督企业,并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尤其是依靠法律法规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处于受保护的环境之中。在法律面前,各种所有制经济是一律平等的。当前,公有财产不得侵犯,民间投资所形成的财产同样不应受到损害。对民营企业来说,投资人在受法律保护方面是一律平等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公平竞争环境”。这是对民营经济的保护,也是对企业家精神的激励。

    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的关键

    是深化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田雪原在《人民日报》刊文表示:全面提升人口素质,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的关键是深化与体能健康素质、智能科教素质、精神文明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

    第一,深化同体能健康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重点是深化医药卫生、体育等部门的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应在坚持国家医药标准的前提下,发展多种医药卫生机构,满足不同社会群体对医药卫生服务的多层次需求。

    第二,深化同智能科教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主要是深化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招生渠道,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

    第三,深化同精神文明素质相关的体制改革。当前可以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建强宣教队伍,提升宣教质量,改进宣教方式方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加强法治建设,凡是能够纳入法律规范的事务都应出台尽可能详尽的法律法规,以更有效地弘扬正气、纠正各种不文明行为。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