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宁海县胡陈乡纪委工作人员向种植大户了解专项资金落实情况。 |
 |
镇海区纪委强化常态化督查,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 |
近日,市纪委通报11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典型案例,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人心向背看作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与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作风格格不入,已成为阻碍社会发展的“肠梗阻”。根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顽疾”,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突出问题,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履职尽责、联系群众、会风调研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以更高政治站位、更实工作举措,持续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 本报记者 董小芳 文/图 关键词:强督查 累计暗访窗口单位1000个,访谈企业负责人1048名,群众3959名;累计巡察村(社区)815个,访谈村社书记1388人……这是近两个月来,我市强化监督检查,专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缩影。 今年9月,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意见》,全面启动集中整治工作,向全党全国人民释放了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驰而不息改进作风的强烈信号,吹响了新时代党的作风建设的新号角。 为根治“顽疾”,市纪委市监委出台《关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的工作方案》,明确以领导机关、领导干部为主要对象,着重整治市、县两级机关及下属企事业单位、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围绕管党治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扶贫及帮扶、污染防治、思想政治、舆论宣传、扫黑除恶、“最多跑一次”改革、“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平安宁波等10个重点领域,开展集中专项整治活动。 方案出台后,市纪委市监委专门抽调人员组成六个检查组, 按照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直奔基层、直达现场、直面窗口的“三不三直”要求,对市县两级35个窗口单位、42个基层站所、45个乡镇(街道)和村(社区)、31个重点项目,以及32个老小区进行了集中暗访,并拨打和登录了市县两级80个政府部门(包括下属企事业单位)的103个公开政务电话和政务服务网站,对上千条政务平台回复信息进行了浏览筛查,还实地走访了28家民营企业,听取企业负责人对清廉宁波建设和我市营商环境建设情况的意见建议。 各区县(市)纪检监察机关也积极行动,通过问题线索受理、明察暗访、约谈函询、案件剖析等方式,深入基层察实情寻实策,面向群众听真话找问题,扎实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整治工作。 “政务APP、微信群过多,有些还植入打卡签到等强制要求,导致相关工作人员常规下基层服务减少,疲于应付各种打卡签到”……检查中发现,部分单位在创新工作方法和载体过程中,存在脱离实际、流于形式的情况;在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方面,存在行动不够迅速,工作推进力度打折扣的情况;还有部分单位在服务群众方面,存在“门难进、脸难看”或“门好进、脸好看,但事情依然难办”等情况;部分政务服务咨询平台、政务网站运行存在回复效率低下、信息更新不及时等情况;部分地区考核、调研过多过泛,重形式、轻实绩,有些部门会议、检查过频过密。 检查之外,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还充分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基层巡察工作重点,累计巡察村(社区)815个,访谈村社书记1388人。 不仅如此,为扎实推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整治工作,我市将自查自纠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考核内容,要求各级各部门主动担当责任,“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对照4方面12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表现,深入开展自查自纠,细化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扎实抓好本系统、本部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问题整治工作。 截至11月底,各区县(市)党委、各市直单位党委(党组)均已经完成自查自纠工作,并形成问题清单和整改举措。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同步对各级各部门自查自纠情况开展抽查督查,重点关注在自查自纠工作中隐瞒不报、整改不力的问题,坚决防止自查自纠“走过场”“做虚功”。 关键词:严问责 江北区畈里塘村党总支书记朱永明执行上级决定打折扣、搞变通,镇海区蛟川街道俞范村干部王姿工作中弄虚作假、虚开证明,北仑区小港街道办事处重点工程办公室工作人员胡键龙在拆迁安置工作中失职失责,奉化区莼湖镇农渔办原主任毛立明在造田项目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余姚市四明山镇芦田村党支部书记王荣在村庄整治提升工程中乱作为,鄞州区中升房地产估价有限责任公司原负责人洪海薇、王朝良在处理拟征收房地产价值评估工作中失职失责…… 上周五,11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典型案例通报曝光,在全市形成了强烈的震慑。 “督查只是手段,发现问题后严肃追责,揭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面具,对党员干部形成警示,才是重中之重。”市纪委市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干部队伍中仍然存在“虚、躲、拖、懒”等不良作风,有的领导干部政治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回避矛盾不作为;有的基层干部不依规依纪履职,脱离实际乱作为;有的党员干部服务群众意识淡薄,工作敷衍慢作为等。这些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消解了中央、省委、市委重要决策和任务部署的权威性,以及实施的有效性,伤害了群众感情,必须坚决予以追责、整治。 通报一批典型案例、查处一批违纪人员,是此次专项整治的其中两项主要任务。坚决革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沉疴顽疾,巩固深化作风建设成果,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对发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苗头性问题,通过批评教育、诫勉谈话等手段,抓早抓小;对顶风违纪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造成严重后果和不良影响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同时,收集典型案例进行分类、逐批、分期通报。 集中整治以来,全市共查处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224起,处理党员干部334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48人,组织处理265人,纠正问题279个,问责领导干部102人。 关键词:抓整改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实际上是作风建设方面“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以实实在在的整改成效带动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才是专项整治的宗旨所在。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屡禁不绝,甚至愈演愈烈,追根溯源,在于一些领导干部的‘官本位’思想严重、懒政怠政突出等。如各种‘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都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典型表现。”市纪委市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这次集中专项整治而言,整治“疗效”如何,格外重要。 为此,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综合施策,强化整治实效。在努力发现线索、严肃查处问题的同时,市纪委市监委注重边整边改,在综合施策上下功夫,督促各有关部门立规置矩,校准行为方向。 如针对当前深化改革创新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因缺乏经验,担心工作失误、程序瑕疵等而不作为、慢作为、怕作为等问题,坚决贯彻《宁波市改革创新容错纠错实施办法(试行)》和《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推进“六争攻坚”的若干意见》,为干部撑腰鼓劲,引导党员干部主动作为、自我加压、勇于创新;针对调查研究深入不够、成果转化率低等问题,严格落实《关于加强调查研究工作提高决策参谋水平的实施意见》,把领导干部下基层调研同做好下访、约访、接访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将调研成果转化纳入各地各部门年终绩效管理考评范围,使调研成果转化做到环环相扣、责任明晰、有效运转。 各区县(市)纪检监察机关针对集中整治阶段发现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突出表现形式,逐项查找原因、剖析根源、补齐短板。一方面,持续健全完善部门协作机制,不定期召开协作会议,了解整治工作阶段性推进情况,根据实际及时调整工作重点;另一方面,健全完善问题发现机制,建立常态化问题线索移送工作机制,坚持走群众路线,探索试行“基层点题、上级落实”等工作机制,增强整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同时,积极健全完善对症施策机制。如针对督查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多头重复、重留痕轻实绩的问题,督促各级党委(党组)强化统筹协调,严格实行年度计划和审批备案制度,决不能重复扎堆、层层加码、兴师动众,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此外,不断健全完善核查督办机制。对发现的问题,向责任单位发监督提醒书、纪律检查书、监察通知书,加强督促整改,推动形成支持实干者、保护担当者、鞭策后进者的干事创业良好氛围。 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顽疾,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见影。从领导干部自身抓起,以上率下、层层带动,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干工作的良好风气必能蔚然成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