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业琦 作) |
|
“顺其自然”的汇款单据。 |
|
“顺其自然”2000年寄给宁波市慈善总会的信。 |
|
位于西河街的宁波市慈善总会。 |
|
宁波市民踊跃参加每年的“慈善一日捐”活动。 (宁波市慈善总会供图) |
|
爱心公园里,人们为“顺其自然”立起雕塑《大爱无声》。 |
|
宁波人把奉化江边的濠河绿地命名为“爱心公园”。 |
王存政 汤丹文 “顺其自然”是谁? 这个问题常常成为宁波人的热门话题。 今年11月23日,宁波市慈善总会收到“顺其自然”捐款50万元的取款通知单;5天后的11月28日,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又收到一封挂号信,信封里面装着署名“然其”的汇款收据、50张取款通知单,其中9999元49张、49元1张,合计49万元(邮政机构规定,满1万元及万元以上汇款,必须实名)。 ——至此,“顺其自然”创下其从1999年开始的年度捐款的新纪录,99万元! ——至此,“顺其自然”单是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赠的已确认款项达1054万元。向其他地方、个人捐赠的善款,尚难计数。 连续20年的每一个年末隐名捐款,总额超过千万元,在中国当代慈善史上,“顺其自然”堪为特例。 20年间,有关机构、大众传媒、市民群众,曾经多方设法“挖掘”“顺其自然”这个秘密。随着时间推移,大家愈加感谢和敬佩“顺其自然”,心态上也逐渐从寻找“顺其自然”,演变为尊重“顺其自然”、珍视“顺其自然”——而今,心有灵犀地呵护这个秘密、共同自觉地传承这个秘密,更成为宁波这座城市一个绵延接续的公开的秘密。 1 我作为群体中的一员,特献上一份微薄的心意,寄上人民币5万元去帮助更需要的人们。拜托!祝:善事奉行!顺其自然。 1999年12月6日,曾任中共宁波市委书记、时任宁波市慈善总会会长的项秉炎收到一封信—— “尊敬的领导:您好!从媒体上看到‘慈善一日捐’,引发了更多的好心人对慈善事业的奉献。我作为群体中的一员,特献上一份微薄的心意,寄上人民币5万元去帮助更需要的人们。拜托!祝:善事奉行!顺其自然。” 信封里,附有5张各1万元的汇款收据复印件。信封上的落款地址是虚构的:江东1号。 5万元,是1999年宁波市首次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中市民个人隐名捐赠额最大的一笔。在当年,绝对令人震撼。 当时,宁波市慈善总会成立才一年多。在国内,慈善的正向意义还不像现在这样被公众所周知。《辞海》里有关慈善的条目,在释义中甚至还有阶级划分和污名化的文字。 找到这位捐赠人,对宁波市慈善总会今后开展工作很有意义。 于是,寻找“顺其自然”的行动立马展开。 时任宁波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的朱耀中和几名记者一起来到宁波邮政局江东百丈路支局,因为“顺其自然”的钱是从这里汇出的。 邮政支局工作人员介绍:汇款的是位30多岁的女士。他们记得很牢,因为她不但长得秀气,而且一来就询问,市区内能不能汇5万元? “当时我们想,从江东汇款到海曙区的西河街,中间只隔了一条江,这么近的路,乘出租车来回也就十几元,而汇款要付250元。”面对众人的不解,那位女士说,你们就按我的意思办好了。后来,邮局工作人员看到,她在汇款单上收款人一栏写的是“宁波市慈善总会”,汇款人一栏写的是“顺其自然”。 原来是隐名捐款者,众人顿生敬意。 那位女士临走时叮嘱,这件事不要对任何人讲。 这是“顺其自然”第一次捐款,也确定了此后20年隐名捐款的基本模式: 通过宁波市各处邮政网点或邮政储蓄银行营业所汇款; 汇款人地址是虚构的,如江东1号、中山西路8000号、蓝天路3000号; 汇款人署名是“顺其自然”,或这几个字的不同组合及延伸,如“顺其”“自然”“然其”“顺顺”“风调雨顺”; 最初几年,具体执行汇款的有女有男; 早几年捐款数目稍有起落,这10多年来,捐款额保持上升态势,甚至大幅度增加; 除每年固定向宁波市慈善总会捐款,还关注全国遭受自然灾害区域及社会上急需帮扶的群体和个人,捐款数目少则数千元,多则数万元…… 根据上述特征,人们为“顺其自然”画了一张“像”——这是一位富有家国情怀、满怀善心、关注新闻的市民,或经商或开办有实体企业,有稳定且持续增长的收入,律己守信,把慈善捐款当作人生的责任和使命。 “顺其自然”到底是谁?大家满怀好奇,希望找到“顺其自然”,揭开这个秘密,握个手,道一声感谢,完全合乎情理。 2 我们不知道谁是“顺其自然”,但“顺其自然”就在我们身边;“顺其自然”不为出名,没想到竟然声名远播。“顺其自然”更像宁波这座城市闪亮的爱心之灯。 事实上,2001年年末,“顺其自然”隐名捐款的第三个年头,宁波市慈善总会就决定放弃对“顺其自然”的寻找,只是没有向市民明说。 当时,工作人员的心情是复杂的:能找到“顺其自然”当然最好,可以及时向其反馈捐款的去向用途,也可以增进捐赠人和受助者之间的联系。但是,理解捐赠人隐名的意愿,未尝不是对爱心人士的一种尊重。因为,在2001年12月,“顺其自然”寄给宁波市慈善总会的第二封信的落款,就清楚地表明了隐去姓名的心迹:“坏事不做,好事不说,顺其自然。” 然而,很长一段时间,社会上寻找“顺其自然”的行动没有停止。 2003年10月,中国宁波网《对话》栏目直播室拟定与网友就宁波慈善事业发展进行一场交流。交流开始前几天,记者在网上呼唤“顺其自然”参与讨论。为了尊重其不愿露面的意愿,还专门提供了特定联系方式和论坛登录专用密码。 “顺其自然”没有现身。 2006年夏秋之季,“碧利斯”“格美”“桑美”等台风先后袭击湖南、江西、浙江等多个省份。有5个重灾区的慈善总会或红十字会,分别收到了来自宁波、汇款人为“风调雨顺”“风调顺”的个人捐款,合计21万元。 灾区多方联系,寻找宁波的“风调雨顺”。最终,各地的寻人求助信息和线索汇总到宁波市慈善总会。慈善总会工作人员询问相关邮局及对比资料后断定:除了署名不同,书信的措辞和笔迹非常相似,“风调雨顺”就是“顺其自然”。汇款邮局经办人员也证实,“风调雨顺”其人,也经常以“顺其自然”名义汇款。 为寻找“顺其自然”,也发生过“美丽的误会”: 2005年11月,杭州一家媒体报道,神秘“顺其自然”现身!他是杭州一位周姓企业家。 当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急匆匆赶到杭州时,却发现这是一场“乌龙”。祖籍宁波鄞州的民营企业家周先生,十分热心慈善公益事业,先后向国内中小学校捐款上千万元,但这一次,他只是在与人聊天时谈起“顺其自然”,却被记者“误认”为“顺其自然”本人。周先生解释,自己不是“顺其自然”,在既往的捐款中,只有一次是隐名的。他汇往宁波的唯一一笔10万元善款,捐助对象是宁海县桑洲镇中心小学。 尽管一直深藏不露,但要找到“顺其自然”,也并非不可能。 宁波晚报记者王元卓与“顺其自然”就曾经近在咫尺。 2000年12月5日上午10时许,王元卓在百丈路邮政支局办事,她听到柜台人员询问一名顾客:“顺其自然?这就是你的名字?”作为分工跑慈善线新闻的记者,王元卓一个激灵,马上挨了过去。 正在寄挂号信的是一位30岁出头、齐耳短发、眉清目秀的女士。那信封上的笔迹是熟悉的,因为王元卓见过“顺其自然”写给宁波市慈善总会的信。 “当时,她礼貌地拒绝了我的询问。等柜台人员办好手续,她对我笑了一下,就走出去了。如果我跟出去,肯定能追上,就能发现她单位所在地址,或者汽车车牌号码之类的信息,从而揭开秘密。”但是,王元卓的职业敏感或者说发现大新闻的成就感,最终还是让位于那份“尊重”——尊重“顺其自然”的隐名意愿:好事不说。 事后,王元卓和慈善总会工作人员碰头时确认,偶遇那天,是“顺其自然”汇款后在给宁波市慈善总会邮寄装有汇款收据的挂号信。 2001年12月3日,“顺其自然”的15万元捐款又如期而至。宁波市慈善总会会长、宁波市老领导项秉炎召集相关人员讨论后,对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说:“我也十分感谢‘顺其自然’。我们应该尊重这个‘好事不说’的意愿,不再去寻找了,让‘顺其自然’成为宁波人献爱心的代名词。” 最近几年,“顺其自然”多是在海曙区中山西路邮政大厦营业所汇款,这也不是秘密。 很巧,该营业所柜员何佳仕连续两年为这位“特殊客户”办理汇款手续。何佳仕说,今年“顺其自然”汇款的具体时间是11月22日14时30分。当时,那位来汇款的先生从手提包里拿出一沓沓现金,与50张已经填好的单子一起,放入现金收放斗里。“整个过程很平静,我们之间就像有一种默契,我什么都没问,只想尽快为他办理好业务。” 现任宁波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陈海英说,多年过去了,公众和媒体对“顺其自然”的慈善举动,也顺其自然了。“大家觉得,这是宁波每年自然会发生的事。”陈海英感叹道:“我们不知道谁是‘顺其自然’,但‘顺其自然’就在我们身边;‘顺其自然’不为出名,没想到竟然声名远播。‘顺其自然’更像宁波这座城市闪亮的爱心之灯。” 也许,这就是爱心的默契——尽管这些年国内也发生过一些事件,影响了人们对部分慈善机构的认可度,但是,“顺其自然”奉献慈善的那份初心、对宁波市慈善总会的那份信任,却从未改变。 3 那年,收到“顺其自然”12月5日写来的信,我们隔了5天就上了四明山。又过了两天,就决定了捐赠建设项目。 对于这份不变的初心,最好的回应是用好善款。 “顺其自然”与宁波市慈善总会的交流,只是在头几年的四封信中。除了感谢慈善总会的工作,“顺其自然”在每一封信中,都表达了捐款用于助学的心愿。 2000年捐款20万元,“顺其自然”在信中提出:可否为山区建一所学校? 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人员回忆:“那年,收到‘顺其自然’12月5日写来的信,我们隔了5天就上了四明山。又过了两天,就决定了捐赠建设项目。” 这个项目就是在报贤小学建设一座“仁慈”教学楼,为四明山区、海拔500多米的余姚万家岙村的孩子就学提供良好环境。 八个月后,三层教学楼建好了。开学那天,万家岙及邻近自然村的近70名孩子,坐进了宽敞明亮的教室。这座教学楼的全部投资额为38万元,其中就有“顺其自然”捐赠的20万元。 2001年,“顺其自然”寄来15万元,宁波市慈善总会资助给了宁波大学和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的100名家庭贫困的大学生。 虽然已经不再寻找,但是,宁波市慈善总会每年都会将“顺其自然”捐赠善款的用途,通过新闻报道“传信”。这也是慈善机构、大众传媒、市民群众和“顺其自然”之间,一种特殊而又深情的“互动”。 2011年8月26日的《宁波日报》,甚至在头版头条刊发报道《顺其自然,您的捐款已资助1350名学子》,一五一十地汇报了善款的去处。据统计,20年间,受到“顺其自然”直接资助的学生达2158名。 在“顺其自然”捐助过的学生中,很多人也成了献身慈善事业的爱心人士。 2006年9月,重庆籍寒门学子杨超到宁波大学读书。从大学二年级起,学校帮助杨超连续三年申请了助学金,每次收到的装有助学金的纸袋上,都只写了四个字——“顺其自然”。 杨超暗下决心,将来有能力时,要像“顺其自然”那样,做一个热心助人的人。 大学毕业后,杨超在厦门创业。他参加过许多公益活动,也做过“免费午餐”志愿者,还到四川大凉山当了半年支教老师。 当大凉山的彝族小学生收到爱心人士寄来的礼物时,杨超会给孩子们讲述“顺其自然”资助他的故事,和孩子们一起唱起敬酒歌,希望歌声能让远方的“顺其自然”和其他爱心人士听到。 有关“顺其自然”捐款用途的最新消息是,2017年捐赠的96万元,将用于贵州黔西南一处移民安置地青少年社区学校建设项目、吉林延边4个贫困县25所学校电脑设备更新项目。而2013年“顺其自然”捐赠的75万元,其中50万元被用于援建贵州黔西南州兴义市瓷龙小学。 “顺其自然”的善款,经由宁波市慈善总会安排,如雨露甘霖,洒向全国。 4 我不想以真名捐款,宁波有个“顺其自然”,我也叫“顺其自然”吧。 其实,在“顺其自然”之前,宁波也出现过一位闻名全国的隐名爱心捐助人士“普党”。只不过,宁波媒体人最终找到了“普党”。 1987年1月,在宁波市妇联工作的周春华,从《浙江日报》上看到玉环县坎门镇两名孤儿生活困难,便化名“普党”,每个月给两人寄去救助款。连续9年,周春华共资助了2400多元,而当初她一个月的工资才300元。这位有着60多年党龄的老人,平日里省吃俭用,却在30余年间,陆续把25万元积蓄投入助学帮困中。 2001年2月,尚在筹备中的宁海县慈善总会接待了一名退休教师,老人捐了1万元。他说:“我不想以真名捐款,宁波有个‘顺其自然’,我也叫‘顺其自然’吧。” 像这样借“顺其自然”之名捐款的事,多多少少,宁波市每年都有发生。还有更多的人,通过虚构的名字,表达他们捐赠的心愿和意向。 曾在宁波市慈善总会工作的朱耀中回忆,2001年这一年,宁波冒出很多隐名捐款人,络绎不绝,像潮水一样。他们或者自己拿来捐款,或者委托他人送过来,也有的通过邮局汇款过来。“那些亲自来捐款的,我问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收据上怎么落款,他们常常是简单的一句‘你随便填吧’。” 于是,在宁波市慈善总会的捐赠登记册上,出现了许多奇怪的名字——捐款用于支付贫病者医疗费用的,落款“朱艺(助医)”;为了医治失明的白内障患者的,署名“任(迎)光明”;为了帮助贫困学生的,就叫“朱学(助学)”…… 这20年中,许多“不知其名”但又“十分有名”、诚朴自谦而又富有大爱激情的隐名捐赠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动人佳话: “我想”——2005年宁波市“慈善一日捐”活动期间,镇海一位中年男子捐赠108万元。这是镇海区慈善总会成立七年收到的最大额度单笔捐款。这位男子不愿透露姓名,只是多次表达:“我想回报社会”“我想为困难群众做点好事”。镇海区慈善总会的工作人员,就在捐赠人一栏写下“我想”作为姓名。 2006年,“我想”再捐50万元,成为2005—2006年度浙江省隐名捐款金额最多的人。 “舍舍”——2007年宁波“万人助学”活动期间,宁波市对口扶贫办公室收到一笔总额为13.62万元的隐名汇款。汇款人姓名一栏写的是“舍舍”,地址为虚构的“浙江宁波西河街3000号”。最后,这笔善款被用于帮助101名贫困学子。 “妙音”——2009年、2010年两年间,5次向宁波市慈善总会隐名汇款共计57.5万元。这些善款被用于资助余姚、宁海等地100名贫困学生和山区脱贫帮困…… 2018年11月下旬起,气温骤降,但是,宁波又涌动起隐名捐赠的热流: ——11月23日上午,也就是收到“顺其自然”50万元善款的当天,一位老太太走进位于西河街74号的宁波市慈善总会,表示要捐出5万元。姓名、家庭地址、原因,她什么都不肯说,只透露了自己已85岁。最后,工作人员为她办理了慈善小额救助基金。 ——还是11月23日,中午12时40分左右,一位衣着破旧的男子来到鄞州白鹤派出所。他一边从口袋里掏出1000元钱交给民警徐勇,一边说“在报纸上看到公安干警搞‘雪莲花’助学计划,也捐点钱、出把力”。徐勇发觉这是一位生活没有着落的流浪汉,便劝他留下点钱。男子执拗地说:“吃住我自己会解决的,你们别担心!这些钱不是歪路子来的,你们请放心!”最后,男子没有留下姓名和联系方式,扭头就走了。 ——11月27日,一位老人拄着拐杖走进海曙古林派出所。值班民警宋贤虎上前询问,只见老人从兜里拿出一沓钱和一张纸,纸上写着这样一段话:“您好,我是一个88岁残腿老人,今有一事相求:我是个农保户,每月收入千元左右,现在有一笔现款1万元,欲捐给慈善总会,因不会赶公交车去城市,故此拜托同志们替我转交。谢谢你们!” 宋贤虎反复询问,可是老人十分低调,不肯透露其他任何信息。“我不图名利、不图回报、不图宣扬,只想尽自己一份微薄之力。”老人说。 通过沟通与走访,民警们了解到这位老人叫姜善庭,家住海曙区古林镇藕池村,这些年他一直在捐款助学。这次捐献的1万元钱,是他平日里卖废品并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 ——12月11日,北仑区慈善总会收到“佚名”汇来的450元善款。从2010年4月开始,这位爱心人士以“佚名”为汇款人名,连续八年,每月捐款200元至450元,至今已累计捐款104笔35150元。 ——而更早些日子,11月5日,一位“神秘”女士来到宁波市慈善总会,一次性捐款180万元。她提出的唯一要求是,关于她的一切,都不能向外界透露。 爱似涟漪一般交织、如涌潮一般扩散,一波激起一波,一浪高过一浪……不计名利,不求“回报”。从“普党”到“顺其自然”,从“我想”到“妙音”,从个人的秘密到一座城市的秘密——在宁波,“顺其自然”已经不止是一个慈善符号,它成为宁波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这座连续五届获誉全国文明城市的光彩夺目的爱心品牌。 据统计,仅2017年,宁波市慈善总会(不包含各区县市总会)共收到超10万人次、数百万元的个人捐款。据20年来的不完全统计,直接到宁波慈善机构隐名捐款的爱心人士达3600人次,捐款总额4000多万元。市慈善总会副秘书长陈海英说,宁波慈善事业最引以为骄傲的是,个人捐赠特别是隐名捐赠数量,始终名列浙江省甚至全国前列。 爱在滋长,爱在接力。多少“身边好人”的善心义举,一如暖流滋养着人们的心田。过去的捐赠主体以企业、企业家为主,如今,宁波的捐赠主体越来越多样化,普通市民参与慈善的热情日益高涨,慈善已经融入不少宁波人的日常生活,出现了一批“月月捐”“日日捐”群体。许多人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慈善总会网站,参加网络一日捐,捐出一元两元钱。数目多少不重要,爱心最重要;是谁捐款不重要,用好善款最重要——这个理念已经在很多宁波市民的心中扎下了根。捐一元钱,帮一个人,甚至负责任地做好一件事,就是慈善! 是的,爱心感染爱心,温暖传递温暖。慈善是真善美的人间大爱,凝聚了旦复旦兮的日月光华。慈善也可以是春天的山花烂漫、夏天的清泉澄澈、秋天的层林尽染、冬天的午后暖阳。慈善行为无论大小,捐助无论多少,都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从2004年获得浙江省首届“十大慈善之星”起,“顺其自然”及其所代表的宁波隐名爱心慈善群体,先后获得了2005年“爱心中国——中国最具有影响力的100位慈善人物特别奖”、2007年全国十大社会公益之星集体奖等10多个奖项。 2016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实施。第二天,民政部在江苏南通召开第九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宁波“顺其自然”获得“最具爱心楷模”称号。这是“顺其自然”获得的国家级最高慈善奖项。 今年6月,浙江省档案馆推出“大写浙江人”展览,“顺其自然”与孙权、王羲之、陆游、周恩来、鲁迅、马云等其他123位有史以来浙江杰出代表人物同列一榜。“顺其自然”是唯一没有真实姓名、没有图像照片的“大写浙江人”! 不知道领奖人确切是谁,成了“顺其自然”所获奖项颁奖典礼上最为独特、动人的“风景”。多次代替“顺其自然”领取奖杯、奖状的宁波市慈善总会原副秘书长蔡怀书曾动情地说:“这些奖杯、奖状都给‘顺其自然’留着。如果‘顺其自然’不出现、永远不来,我们就留给这座城市!” “顺其自然”,就是我们这座城市、我们这个时代的无名英雄、真心英雄! 5 高贵的品格,永远潜藏于那些默默无闻的人群之中。 宁波简称甬。“甬俗好义,振古称之。”宁波自古以来就有慈善传统,素有“义乡”之称,“盖财之为道,一方务在鸠聚,一方务在散发”,正所谓“彩云有翼,因爱而生。德耀甬城,因善共美”。 这是宁波人在“好义散财”上的“顺其自然”。 近代以来,宁波商帮以头脑精明、善于经营而声名鹊起,但是,无论在外地还是在家乡,“宁波帮”商人大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慷慨解囊,乐此不疲,培育出宁波深厚的慈善土壤。宁波既有像邵逸夫那样捐赠公益事业超百亿元、在国内留下无数“逸夫楼”的巨贾慈善家,更有像“顺其自然”这样隐名捐赠的众多的民间行善者。 这是弘扬慈善爱心与低调奉献之间的“顺其自然”。 慈善与爱心,淬炼着一座城市的品格,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温度,是一座城市文明的底色,又何尝不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 我们不知道“顺其自然”感召、唤起了多少人奉献爱心,但是,对于宁波乃至中国的慈善事业,隐名匿行的“顺其自然”,巍然树立起“大爱无我”的丰碑! ——信实,慷慨,崇高,神圣!无比真诚,无限深情! “顺其自然”当然实有其人。可是在恍然之间,我们会感觉“顺其自然”的故事就像一个传说。这个“传说”光灿灿、沉甸甸,如美玉,如钻石,如春雨润物无声,也如响雷震撼人心。 “顺其自然”以其永葆初心的行动,印证了一位哲人的话: “高贵的品格,永远潜藏于那些默默无闻的人群之中。”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汤丹文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