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船屋被吊上岸,实施拆解。(余建文 曾钢 摄) ◥这艘待拆解的船屋体型庞大,搭了便桥与岸上相连。 (余建文 摄于江北洪塘西洪渡口) ▶等待拖离、拆解的船屋,内部设施已搬空。(余建文 摄于姚江江北水域) |
记者 余建文 通讯员 曾钢 12月9日上午,气温接近冰点。姚江江北洪塘段江面上,一艘大马力驳船拖着几艘破败的船屋,冲破江面上的茫茫雾气,向余姚河姆渡方向驶去。在那里,这些船屋将被拖上岸,实施拆解。 当天,江北区农林水利局对辖区内的船屋实施最后的清理,全市姚江船屋的整治进入收官阶段。 今年初夏至今,经过多部门大半年的合力整治,姚江上百余艘船屋面临被“终结”的命运。这也意味着,栖身姚江10余载的“水上人家”,正式宣告“退场”。 百余船屋沿江而“居” 隐患重重 家住江北青林湾的市民老陈是一名垂钓爱好者,空闲时去姚江边钓鱼,经常与岸边的船屋“不期而遇”。“这两年,流经市区的姚江江堤,政府花了大力气进行重修,还设了游步道,可江堤边不时能看到破破烂烂的船屋,周边还有围网,实在煞风景。”老陈抱怨道。 随着沿江环境的提升,船屋越来越成为一道“刺眼”的存在。市渔政部门无人机拍摄的照片清楚显示,姚江从余姚河姆渡水域一直到下游江北洪塘、慈城段,沿线散布着众多大小不一的船屋。市海洋与渔业执法支队支队长黄章伟告诉记者,这些船屋大多数是沿江的渔民利用农用船改建的。2004年,我市对姚江的渔业秩序进行了整顿,取消网箱养殖,但至今还有150户持有捕捞证的渔民。“为了作业方便,一些渔民将水泥船改造成船屋,生产、生活集于一处。后来,看样的人越来越多了,船屋队伍日渐‘壮大’。”黄章伟说。 据有关部门今年8月份统计,姚江干流上共有船屋93处,占用水面5600多平方米,其中江北区有51处,余姚市有34处,海曙区有8处。此外,姚江支流上还有小船屋21处。这些船屋底部使用农用水泥船,上面用彩钢瓦和隔热板搭建,使用久了,“补丁”打“补丁”,层层叠加。个头大的船屋,由三条水泥船合并而成,并用简易栈桥与岸上相连,最大的面积超过100平方米。 船屋因此成了渔民的“家”。之前,记者跟随渔政执法人员进去检查,发现船屋被分隔成厨房、卧室、卫生间等空间,铺设了地板,里面灶具、空调、电视等设施一应俱全。水、电是从岸上接过来的。洪塘是江北区船屋最集中的区域,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人老沈说,有的渔民拥有不止一艘船屋,还在岸边搭建了房子养鸡养鸭,环境卫生堪忧。 尽管船屋功能齐全,但其安全隐患也显而易见,不仅船屋结构安全、消防安全无法保证,对姚江的航运安全也带来威胁。现在,姚江每日经过的货轮有二三十艘,大船一过,带起的水浪将船屋拍得“啪啪”作响。渔民老戴说:“碰到台风天,我们都不敢住在船屋里。一旦船翻了,可不得了。” 最让人头痛的是船屋的排污问题。“每一艘船屋,就是一个污染源。”黄章伟说,渔民吃喝拉撒睡都在船上,抽水马桶直通江中,生活废水、垃圾也随手倾倒在江里,对姚江水环境着实影响不小。 多部门综合整治 船屋面临拆解 由船屋引出的这些问题,近年来愈发受到市民关注。这些没有动力的船屋该怎么定性?是渔船还是水面障碍物?因为难以定性,也没有适用的管理法规,很长一段时间,船屋成为涉水涉渔部门一个管理的难点。 姚江是宁波的“母亲河”,也是水源保护地。船屋的存在,与姚江水环境保护格格不入,这个“结”早晚要解。 今年5月,市治水办发布《美丽母亲河创建暨姚江水质提升攻坚行动方案》,打响姚江“美丽攻坚战”,不仅要全面清理拆除违规网具、网箱,还首次将船屋纳入整治清理范围。 “攻坚战”由市海洋与渔业部门牵头,集合了水利、航管、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以及姚江沿线的属地政府。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无人机高空巡查与岸上走访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执法部门对每一艘船屋进行了摸底调查和测量,将船屋面积、设施、装修、用途、配套等基本信息记录在案,“一船一档”,摸清底数。“未经许可,这些船屋都是违规的。经过多部门会商,最后确定,将船屋视作‘三无’船舶进行处理。”该负责人说。 对于船屋的整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今年夏天,市海洋与渔业局出台了《关于推进姚江船屋整治和长效监管机制建立的指导意见》,决定对姚江上的船屋实施全面清理。考虑到渔民的现实困难,政府部门制订了相应的拆解安置补助政策,属地部门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待拆解船屋开展价值补助评估,一船一评,并公示评估结果,最终确定补助方案。 截至上月中旬,姚江干流、支流上的114艘船屋完成签约。渔民们开始陆续拆除船屋内有价值的设施,与船屋告别。 “水上人家”解散 姚江能否告别捕鱼 上月中旬起,海曙率先对辖区的船屋实施拖离。随后,清理步伐明显提速,目前该区已经全面完成8艘船屋的清理工作。余姚的49艘船屋拖离上岸,到本月初已拆解30艘。江北区也于本月中旬完成了大部分船屋的清理工作。 在余姚河姆渡大桥下的拆解工地,硕大的船屋被整个吊上岸,然后被挖机砸碎。拆解公司负责人老李说,拆解不好做,水泥船重量有十几吨,砸成碎块后还能当塘渣填埋,而上面的板棚等物基本无用,只能当垃圾处理。这个拆解工作将在月底前完成。经过10余年之后,宁波的“水上人家”将彻底从市民的视线中消失。 船屋拆解了,这些持证的渔民依旧有在姚江捕鱼的权利。渔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根据规定,渔民只能用小船来捕鱼,而且不能设养殖围网。考虑到渔民作业的需要,姚江沿线将设立几个渔船集中停泊点,供渔民系泊小船使用。 这次,慈城渔民戴友法的两艘船屋都要被拆解。“拆了也好,准备搬到岸上去住。”与水上生活作别,老戴不舍之余,内心还多了几分欣喜。老戴现在一家社区当保安,告别捕鱼作业已经好多年。“毕竟捕鱼是件辛苦活,风里来雨里去,挣不了几个钱,下一代对此也没兴趣。”老戴说。 据记者了解,近年来,因为资源的逐步萎缩,姚江沿线150户持证渔民中,像老戴这样“洗脚上岸”从事其他营生的渔民日渐增多。 借此次船屋清理的机会,属地政府也鼓励有条件的渔民上岸,转产转业。为保证姚江美丽容颜,在船屋整治之后,管理部门还将对残余的桩柱、毛竹、鱼簖和网具等废弃物进行彻底清理。“重点是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市海洋与渔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定期对姚江干流区域进行无人机监察、水上联合执法巡查,并督促涉江区(市)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实行网格化、常态化巡查机制,确保姚江船屋不反弹、不回潮。 渔舟唱晚的图景,正在日渐远去。姚江孕育了两岸的文化,一直以来,也是作为一个“大鱼池”而存在的。但步入新时代,打造“百里生态姚江”,对渔业生态环境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次围网、船屋完成清理后,有关人士大胆提出:可否让姚江彻底告别捕鱼历史? 渔业部门人士介绍,目前姚江每年出产的鱼虾产量很少,在全市淡水产品的供应量中“几乎可忽略不计”,如果停止捕鱼,也不会影响市民的“餐桌”。而一旦明确姚江不准捕鱼,渔民尽数上岸,对于改善姚江全流域生态、提升水质大有好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