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开放周刊·大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开往高质量发展的“宁波号”经济列车

——回眸2018·六争攻坚一年间

六争攻坚有我一分力。(傅红意 摄)
这一年,开放周刊对六争攻坚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让宁波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景愈发清晰。
智能汽车小镇。(竺仕宝 摄)

    记 者 俞永均

    昨天,全球首批产业化降温薄膜在奉化下线。不到一年时间,这个世界级降温薄膜项目在宁波完成了注册落地、开工建设和建成投产三个阶段,让“2017年度全球物理学十大突破”之一的辐射制冷超材料技术在中国实现产业化。

    11月20日,我市与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仅仅过了12天,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就在海曙区揭牌,将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宁波集聚转化,孵化培育一批具有核心创新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人工智能科技企业。

    ……

    2018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站在新一轮对外开放的起点,宁波发出了“六争攻坚、三年攀高”的动员令。这一年,“宁波号”经济列车克难攻坚,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航道上勇毅前行,财政收支、港口吞吐、外贸进出口、居民收入等各项指标均保持较好增长,预计全年GDP总量将超过1万亿元,正式跻身“GDP万亿俱乐部”。

    争分夺秒干起来

    六争攻坚,项目为先。根据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的实施意见》,项目争速就是要聚焦重大优质产业投资、重大基础设施投资、重大生态环境和公共设施投资等重点领域,按照前期攻坚一批、开工建设一批、推进在建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要求,抢时争速上马建设一批好项目、有质量的大项目。

    一年来,全市各地各部门从马不停蹄“抢起来,争起来”,到昼夜不息为项目落户、投产营造最优环境,奏响了项目争速的宁波版“大合唱”——

    以上海交大宁波人工智能研究院为例,11月20日,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郑栅洁出国当天傍晚赶到上海交通大学会谈,第二天双方工作专班就为项目的落地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对接、洽谈。“12天中,加班是常态,整个专班中午顾不上休息,晚上也要加班到十点多。”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为了项目顺利落地,双方除了面对面的洽谈,微信、QQ、电话也是24小时联络不断。最终,所有的细节直到签约前一天才敲定。

    这样的故事,2018年在宁波并不鲜见。昨日下线的世界级降温薄膜项目,从第一次会面到决定落户宁波仅用了5天,从签订框架协议到完成企业注册历时1个月,被媒体誉为招揽百亿级平台的“宁波速度”“宁波效率”。

    一年来,一批好项目、大项目接踵而至。今年前11个月,我市新设(增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项目9个,其中过亿美元投资项目达5个,包括总投资1亿美元的泰国正大集团投资的正大谷瑞机电有限公司、总投资3.5亿美元的日本爱信精机投资的浙江吉利爱信自动变速器有限公司等。

    宁波工业基础雄厚,拥有绿色石化、装备制造、新材料、汽车制造、家用电器、电子信息制造、文具模具、纺织服装等八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是全国三大家电产业基地、三大服装基地、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和七大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

    新时代,宁波如何抓住“中国制造2025”的发展契机和信息经济风口,实现从工业大市向工业强市的跨越?为此,我市提出了产业争先的新思路,就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推进产业高新化、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为总抓手,实施好“三强三先”产业争先三年行动计划,力争未来三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新增总量超千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分别在50%以上和30%以上,基本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这一年,我市以“246”现代产业集群为突破口,全力打造绿色石化、汽车制造业等2个万亿级产业,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软件与工业互联网等4个五千亿级产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家电、纺织服装、集成电路、文化(教育、体育)等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特别是数字经济方面,我市正在修订完善《数字宁波建设规划(2018-2022)》和《数字宁波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将重点围绕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方面做好宁波数字经济发展的文章,争取到2020年数字经济总量超5000亿元。

    心无旁骛搞创新

    在经过数月的项目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和实地调查后,日前,市科技局对外公布了宁波市“科技创新2025”八个重大专项第一批拟立项项目(课题)名单,涉及高性能电机与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

    实施120多个“科技创新2025”重大专项,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年引入9家高水平大院大所,启动建设8家省级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出台“科技新政46条”……这一年,宁波“科技争投”频频发力。

    9月初,世界顶尖机器人专家、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团队与海曙区签署了“两院一园”总部基地项目,将建设宁波智能技术研究院、宁波智能技术学院和清水湾(宁波)智能产业园。

    9月份也是宁波“科技争投”的加速推进期,短短一个月,先后引进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宁波创新研究院、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南方中心等重点项目。

    11月,《中共宁波市委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科技争投高质量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该意见提出,通过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进全市创新能力迈入全国第一方阵,率先建成引领型国家创新城市,力争到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2600亿元,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3000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在40000件以上。

    科技争投带动了全市创新氛围大提升。今年前10个月,全市专利授权总量达37038件,同比增长33.2%,其中发明专利4477件,同比增长2.1%。在国家、省级专利奖评选中,宁波一批企业脱颖而出。其中,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的“洗碗机(水槽式Q6)”项目荣获中国专利外观设计金奖,宁波讯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种多片共振片的窄型声磁防盗标签”等5个项目获中国专利优秀奖,万华化学(宁波)有限公司的“导流管型射流反应器及利用该反应器制备异氰酸酯的方法”获省专利金奖。

    这一年,我市牢固树立科技是核心竞争力的思想,认真贯彻省委创新强省、人才强省的决策部署,敞开怀抱吸引各类人才来甬落户。市委人才办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各类人才11万人,同比增长22%,总量超230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2.3万人,总量达39.8万人;接收高校毕业生数、迁入户口数分别同比增长20.9%、30%,均创近年来最高增幅。

    雷厉风行抓落实

    专家指出,六争攻坚关键在于争,要以只争朝夕、雷厉风行的高效作风抓落实,以实绩彰显作为和担当。

    这一年,我市各级干部坚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良好作风,争速度,争效率——

    市发改委第一时间制定“项目争速”攻坚行动工作方案,下发了《2018年宁波市重大前期项目计划》《2018年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计划》《2018年宁波市省市县长项目清单》等重大项目计划,全力以赴抓好37个省市县长项目、122个市重大项目前期、197个市重点建设工程、92个宁波市集中开工项目以及具有战略性引领作用的新招商项目。

    宁波国际海洋生态科技城招商引资团队以优质服务引进重大招商项目,不到3个月的时间争取到美的联城住工科技重大项目落户梅山,引进全球知名物流龙头企业丹马士环球物流项目;

    余姚阳明街道专门设立5个攻坚小组,集中16名精干人员,选调增配4名年轻干部,全力推进城西区块“清零”攻坚,为智能光电特色小镇建设顺利推进扫除障碍;

    宁波电商经济创新园区经济合作局实行“精准化”招商服务,短时间内帮助全国生鲜电商排名第一的美菜网解决仓储经营难题,推动1.78亿美元外资落地,并推动美菜“千城”计划8大子项目落地;

    ……

    眼下,一座城市的竞争力还取决于其软环境的建设,城市美不美关乎其受国内外投资者和人才的青睐程度。

    城乡争优,就是要积极对接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主动对标国内外先进城市,深化“拥江揽湖滨海”城市空间布局研究,推进城市国际化、建设品质化,实施好“一统三强五提升”攻坚行动,使宁波更加精致、更有品质。

    这一年,我市坚持以“有机更新、城市双修”为理念,对标杭州、深圳等全国先进城市,全力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创建、城市双修、城市设计、老旧小区改造等全国试点工作。以道路提升为核心,科学合理谋划街区有机更新,全面加快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功能修补,建设“以人民为中心”的幸福之城。

    2018年,全市共启动27个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改造建筑面积100多万平方米,涉及2万多户业主;轨道交通3号线一期提前攻克多个工程节点;昨日起,北环高架断点打通,实现全线通车……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回眸2018,我们激情满怀;展望2019,“宁波号”经济列车运行更加稳健。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