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箕漕街上多余的缘石已被拆除。(摄于2018年12月) |
|
▲大步街上直排的管道得到了处理。(摄于2018年12月15日) |
|
◀铁栏杆和缘石,箕漕街上重复建设的隔离设施。(摄于2018年7月) |
|
▶大步街上兴业银行旁直排的管道。(摄于2018年7月25日) (本组图片均为张燕拍摄) |
|
环卫公厕体现了城市文明发展水平。 (王岚 摄) |
|
制图 张悦 |
记者 张燕 王岚 “城市必须不再像墨迹、油渍那样蔓延。它们要像花儿那样呈星状开放,在金色的光芒间交替着绿叶。” 100多年前,现代城市和区域规划理论的先驱思想家帕特里克·格迪斯给我们描绘了城市的“精”美,与当下提出的“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从地下管网开始,到街头巷尾、小区公厕,再到一段路、一条狗、一块标识牌,本报记者经过近半年时间对这个城市的探访,发现我们的城市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少人性化的东西正在被忽略,成为城市管理的“痛点”“堵点”。 “将就”不利于精细化管理 宁波有近万平方公里土地。虽然城区面积大约只占全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但这里却集聚了一半以上的人口、大多数的公共资源,是多数宁波人生活和工作的核心区。 然而,从规划建设到城市运营,因为这里那里的“将就”,使我们的城市管理水平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间,仍存在着不小的距离。 “城市细节建设和维护管理不到位”是造成“痛”和“堵”的重要原因。市政协一份提案指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存在总量不足和结构性矛盾,如公共厕所布点乱数量少、软硬件设施与城市形象不符等;城市规划预判性和针对性不强,邻避型基础设施存在规划选址难、落地难等问题。重建设轻管理问题仍普遍存在,背街小巷卫生死角、违章搭建、占道经营、广告牌设置不规范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部分区域仍有管理盲区。 以公厕为例,虽然“厕所革命”让宁波成为“开放厕所人均拥有量排名全国第一”的城市,而且第三卫生间、互联网厕所导航等功能也在逐步完善,但不少女士仍有过这样的遭遇:女厕所外排着长队,而一旁的男厕所内则空空如也。“有好多次,我们几个女同胞相互掩护,借用空着的男厕所解决‘内急’问题。”市民张女士说。这样的“将就”其实是可以改变的。城市公厕设计基本上“男女平等”,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女同胞的如厕速度慢、对厕位的需求量更大,所以无论是在游客服务中心、电影院还是在商场、步行街,总会遇到女厕排长队、男厕却闲置的不合理现象。据了解,目前上海地铁站部分厕所男女厕位比为1:2.5;江西省住建厅也于最近出台城乡厕所设计导则,规定在时段性客流特征明显、负荷大的区域,男女厕位比例调整为1:2.5,相当于每设置2个男厕位,就配备5个女厕位。 与此同时,城市管理标准体系也有待完善,标准化的管理流程和考核机制有待加强。从整体上看,我市乃至全国城市管理的标准化水平仍不高,有些领域甚至没有相关的标准规范,或者现有的标准规范已明显不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就拿“路权”来说,过去的道路规范基本上是“以车为本”的,要让车辆快速通过、避免路口拥堵,要求有较大的视距三角形和更大的转弯半径;现在,上海的城市街道设计导则里,已经在做把中心区街道的街口缩小转弯半径的设计,以便让转弯的车慢下来,确保行人的安全和舒适。 多头管理冲淡了人情味 上个月,记者在长春路采访时发现,2.1公里长的道路上有各种水泥杆80多根,其中15米及以上的高杆占了多数。而在百丈路鄞州人民医院附近,短短一段500多米的道路,仅北侧就有50个以上分属不同业主单位的窨井盖,上面写着“雨”“污”“市政”等字样。 电线杆、窨井盖乱象,只是多部门建设和管理的一个缩影。长春路上80多根杆子,涉及20余家产权单位和管理部门,后经智慧城管与相关单位沟通,确认弃用的立杆竟有72根。这样的例子在此次城市精细化管理调查中并不少见。在箕漕街原十九中门口大约50米的一段路上,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已经用铁护栏隔离了,而非机动车道上还留有拱形缘石。虽然,电线杆、隔离栏(缘石)重复建设等问题经本报曝光后,有关部门已经或正在改进,却暴露出多部门管理、缺乏统筹的弊病。 混乱的城市立杆如同一支支长矛,直接指向城市多头管理、建管缺乏衔接、后续管养不够完善等痛点,最后一致把矛尖对准了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从横向看,由于城管、住建、规划、公安等部门之间职能分割、缺乏协调,容易出现“谁都有权管,谁都不愿管”的现象;从纵向看,市区两级职责对接不完善,在街道层面缺少城市管理的相应组织机构。 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不仅需要“宏大叙事”式的顶层设计,更需要自下而上、有温度有人情味的理念。很多道路高架、桥梁、高速公路在设计时,经常会形成所谓的桥下“灰空间”,建成以后如果管理不善,就会变成城市“死角”。近年来,我市开始进行桥下空间规划和管理,将这些“盲区”改建成运动场、绿化带、停车场等。事实上,发现问题后再进行空间微更新的代价,高于设施建设一步到位。“进行桥下空间改造,需要清退原先租出去的仓库,清理‘破烂王的家’,清除偷倒的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比直接建设花费的精力更多。”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在动工之前就形成规划,就不至于造成如今“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 专项管理精准对接需求 在城市精细化管理系列调查中,我们发现群众反响最大的是小区及周边的环境——房屋甚至车棚群租、狗患、老小区周边马路摊贩影响交通……“市民对小区环境的满意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市民对城市管理的满意度。”在江北区综合行政管理局副局长任旗峰看来,城市精细化管理就是要让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一直以来,政府部门更注重城市公共区域的管理,对小区管理则以引导自治为主。事实上,市民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小区及其周边度过的,群众关心的就是政府管理部门需要着重关注的。 解决群众关心的关键小事,是精细化管理的方向——实施专项管理,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精细化专项管理的重点之一是实施小区管理法制化。如今,有关绿地种植、车库车棚住人等问题的解决,由社区、物业出面劝说已很难奏效,这就需要在遵循一定原则的基础上开展法制化管理,让执法部门介入。 江北区开展的老小区综合整治,采取的是在社区党建引领下、部门协作的管理模式。针对居民小区(村)易发违法事项,罗列出23项共60个执法清单,由区法制办牵头制订、区政府正式发文,各相关职能部门共同遵守。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能从中找到对应项,并找到适用的法律法规。 城市精细化管理还要求主动解决新出现的管理真空问题。比如楼道小广告,江北区将其纳入新出台的《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管理范畴,针对这种不文明行为,当事人不但要被罚款,还被要求实施纠正,真正起到警示和遏制的目的。又如车棚车库使用问题,以前都一股脑儿往城管部门投诉,现在居民知道,如果涉及住人,就向公安部门投诉;如果涉及开店经营,就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涉及违法建筑、改变用途甚至危害房屋安全的,就向城管和住建部门投诉,有效提高了投诉精准率。 菜市场是城市的重要配套,我市不少老小区周边就是菜市场,这也吸引了无证摊贩来“蹭热度”。“马路市场”的部分摊贩本身就是农民,将自给自足有余的农副产品拿来销售,在价格上有一定优势,受到部分居民的欢迎。但路边设摊影响交通,嘈杂的叫卖声也影响居民休息,造成小区周边的环境问题。“如果旁边的菜市场能给这些流动摊提供一些简单的小摊位,并收取一定的管理费,不仅保障了菜市场和小区周边环境整洁,同时也解决了这些小贩的生计,还能对食品安全进行掌控。”市民陈先生表示。 构建联动机制 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本报讯(记者张燕)市政协在一份提案中对我市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的提升提出建议:进一步构建联动机制,注重夯实管理制度保障。 构建联动机制,首先要进一步优化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城市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搭建起城市综合管理系统中信息互通、协调联动的重要平台;城市管理重心应下移至属地,各区县(市)政府在城市管理和综合行政执法中负主体责任,负责辖区内道路保洁、园林绿化、环境卫生及河道养护等管理工作;同时,将部分综合执法力量也下沉到属地,将工作重点放在基层。其次,强化综合执法保障,参考先进城市标准,同时考虑综合执法工作强度、管理区域等实际因素,统筹解决执法部门的人员编制和指标限额等问题;适当增加城市管理工作资金投入,保证管理工作有效开展。 此外,要放开城市维护市场。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表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建设、养护、清洁、绿化等管理单位,城管部门按标准进行监督考核,既有利于打破部门条块利益分割,减少浪费,也有利于提高城市维护工作的质量。 城市管理需要下“精功夫” ——“城市精细化管理系列调查报告”结语 今年下半年以来,本报首次以深度系列调查的形式,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展开报道。聚焦地下水管、市政公用设施、城市绿化、公共厕所、引导标识等城市“硬件”和宠物饲养、学生接送等城市居民生活“软件”,从剖析问题着手,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希望以此来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 虽然我们关注的是“一滴水”“一片绿”,但这些与城市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是关乎人们幸福指数的“大话题”,需要相关部门下“精功夫”管理与治理。 这组“城市精细化管理系列调查报告”,在2018年年末暂告一个段落。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精致。(张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