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理论周刊·学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1月10日 星期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端声音

  “两岸之合”的历史召唤

    中国人民大学国发院研究员林红在《北京日报》刊文说:四十年前的元旦,一封《告台湾同胞书》开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门,郑重宣示了争取祖国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奠定了大陆对台工作的主旋律。四十年后的1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发表重要讲话,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台湾问题,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意义更为深远。

    两岸关系数十载,有成果也有遗憾,无不透露着对台工作艰巨而复杂。四十年后重温《告台湾同胞书》,宣告两岸关系再出发,有必要传递和平统一的义、理、情。

    于义而言,确立两岸共圆中国梦的大历史观,提出建构两岸命运共同体、共担民族大义的时代命题;于理而言,规划两岸关系从和平发展走向和平统一的大战略,关照促统与反“独”的一体两面;于情而言,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大政策,与台湾民众分享大陆发展机遇。

    两岸之分,是历史创伤,源于国弱家贫;两岸之合,是历史召唤,系于共同奋斗。民族复兴与国家统一乃无法分离的历史进程,这一泽被后世的历史伟业,应由两岸人民共同缔造。

    从社会规律的高度

    看待伟大斗争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陈先达在《人民日报》刊文表示:斗争是哲学概念,具有最普遍的概括性,是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规律中的重要范畴,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实现自身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斗争不是盲目的斗争,而是在客观规律指导下人的能动性的高度发挥。从规律的高度看待斗争,就不会陷于盲目的斗争;从斗争的高度看待规律,就不会消极无为,期待规律自动实现。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规律性认识为指引的实践经验,凝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升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转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其中就包括规律性认识结出的丰硕革命文化之果。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历史证明,只要我们的斗争实践符合规律,就能转危为安、夺取胜利。

    实践没有止境,对规律的认识也没有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事业,我们不可能在各个领域完全达到对规律的自觉把握,这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带头学习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观、规律观、矛盾观,正确认识社会规律与伟大斗争的关系,防止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的干扰,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一棒接着一棒跑下去。

    劳动教育有利于

    树德、增智、健体、育美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曾天山在《中国教育报》刊文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首次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历史性地把劳动教育从传统意义上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提升为重要教育内容,形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明确了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的思想指引。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内容价值,生活劳动着重解决个人自理问题,生产劳动侧重解决物质财富创造问题,服务劳动侧重解决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关系,这是其他四育无法替代的;另一方面要看到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价值,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树德、增智、健体、育美作用,五育并举,发挥协同育人的作用。

    德育与劳动教育有机结合有助于解决德育虚化问题,在德育中引入社会公益性劳动,在生产劳动中渗透德育,端正生活态度和价值观,提高社会公德,增强社会责任感;智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有助于从做中学,知行统一,学以致用,提高劳动的技术含量,培养创造性劳动能力;体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有助于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公平竞争和团队合作精神;美育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懂得劳动最美丽、劳动者最可爱、劳动成果最珍贵。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