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版:深度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dlrb
 
2019年01月1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一年近四分之一污染天”到“一年仅有25天灰霾天”

环境空气质量提前达标,宁波做了什么?

宁波城市上空的蓝天白云越来越多。(冯瑄 摄)
制图 张悦

    记者 冯瑄 通讯员 陈晓众

    “提前两年,宁波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昨天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情况通报会上,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

    作为工业强市,虽然多年来宁波持续开展污染物减排和大气治理,但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任务依旧艰巨。从行业来源分析,相关研究成果显示,2018年我市PM2.5年均浓度受本地源影响约62%,受外来源影响为38%。本地来源中,工业源占42.3%、移动源排放占24.2%、扬尘源占14.8%,生活源及其他来源占18.7%。

    宁波的环境空气质量如何实现提前达标?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一系列“真金白银”举措的实施,消除百姓的“心肺之患”。5年间,宁波彻底结束“一年近四分之一污染天”的历史,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提升,去年灰霾天数比5年前减少113天,仅有25天。

    工业废气,对症下药——

    700家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 建成禁燃区1083平方公里

    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业废气治理是关键。针对煤炭消费总量和火电装机容量均占全省30%左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均位居全省第一的实际,宁波强化问题导向,“对症下药”。

    “苯乙烯储罐尾气利用液氮的低温将产生的尾气液化冷凝然后回收再利用”“塑机喷漆废气采用水旋除漆雾、活性炭吸附浓缩、催化氧化等处理达标后通过一根20米高排气筒排放”……在宁波乐金甬兴化工有限公司、海天塑机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VOCs(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经验正得到推广。

    “化工等行业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是臭氧产生的源头,它的治理成效与臭氧浓度能否下降息息相关。”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说。针对我市大气污染物中臭氧浓度不断上升的问题,2016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对石化、化工、包装印刷、涂装等行业的700家企业开展为期3年的新一轮VOCs深度治理。

    截至2018年底,全市已投入17亿元,完成734家化工等企业的VOCs深度治理,累计削减VOCs1.6万吨,使企业的VOCs污染治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群众对化工行业的环境投诉明显下降,2018年臭氧浓度同比下降3.8%。我市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尤其是化工行业的治理得到了中央和省环保督察组的肯定。

    而对于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带来的污染问题,我市全面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燃煤总量削减及替代,全力抓好燃煤污染治理。

    截至2018年底,全市完成3家火电企业17台6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和14家地方热电企业41台热电锅炉的超低排放改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达到天然气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拆除11台热电锅炉,淘汰4200余台燃煤小锅炉和123台煤气发生炉,建成1083平方公里的禁燃区。2017年年底,我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16.9%和11.1%。

    调整能源结构与优化产业结构如影随形。在加快推进涉VOCs“散乱污”企业(作坊)整治和落后产能淘汰、积极推进工业企业的园区化发展的同时,宁波严格实施新扩(改)建项目新增污染物及煤耗减量替代,禁止新建项目配套建设自备燃煤热电联产电站,禁止新建、扩建高污染燃料电厂和燃煤小锅炉;实行清洁能源替代政策,全市管道天然气供应量超过24亿立方米,可再生能源装机总容量超过249万千瓦。热负荷在100蒸吨/小时以上的17个工业园区实现集中供热全覆盖。

    车船污染,逐个出击——

    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比例逐年提升 宁波舟山港成全国使用岸电频率较高的港口

    几天前,在江北区保国寺高速出口附近的荣吉路上,一辆轻型柴油货车疑似超标被环保执法人员拦下。经检测,该车辆污染排放值达到5.92,远高出排放标准的3.0。环保执法人员当场依法

    进行处罚并下发整改通知书,告知车主及时维修并复检,复检合格后才可重新上路行驶。

    这是生态环境、交警两部门联合开展的一次冬季机动车尾气路检执法。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长,污染排放治理面临巨大压力。对此,我市持续开展老旧车辆的淘汰更新,全力开展机动车环保路检路查执法。去年,生态环境、交警两部门率先在省内对上路行驶的超标车辆实施处罚,并联合开展了春季、夏季和秋冬季机动车环保执法专项行动,抽检量和处罚量位居全省之首。

    加快推进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巡游出租车的应用。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5年间,我市新购置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2373辆,占新购车总量的87%。截至2018年底,市六区清洁能源和新能源公交车达4574辆,占比达到74%;全市巡游出租车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比例由2013年的59%提升到现在的93%。

    2018年,全市更新巡游出租车991辆,全部是清洁能源或新能源车辆,其中,新能源巡游出租车106辆,双燃料清洁能源出租车885辆。国Ⅲ柴油巡游出租车基本实现淘汰。

    “下一步将持续增加在清洁运输装备领域的投入,引导更多的交通运输企业投身绿色发展。”这位负责人说,到2020年,中心城区公交车将全部更换为新能源公交车。

    针对船舶大气污染,2015年底,交通运输部要求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区域建立船舶排放控制区,船舶主要通过使用低硫燃油的方式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

    对此,我市海事部门对船舶是否在用符合要求的燃油进行了严格监管。截至2018年年底,共对靠港船舶进行燃油取样检测2464批次,对船舶使用不符合要求燃油的违法行为处罚27起,对船舶不按规定保存燃油供受单证或燃油样品行为处罚32起。经抽查,2018年宁波港域停靠船舶在用燃油硫含量平均值为0.38%,较2015年下降84.8%。

    与此同时,全市投运400台电力驱动龙门吊,建成高、低压岸电站121座,年均船舶接岸电超过3500艘次,宁波舟山港成为全国使用岸电频率较高的港口;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为28.1%,集装箱海铁联运量60万标箱,同比增长50%,增幅居全国首位。

    扬尘生活源污染,全面升级——

    3000多个在建工程全力降尘 “黑科技”治理秸秆垃圾焚烧顽疾

    目前,我市正在加快推进“城乡争优”,现有在建工程项目3000多个,建筑面积8000多万平方米。对此,宁波住建部门强化措施,全力推进扬尘防治。

    市住建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责任的同时,进一步强化扬尘控制的执法监督,大力推进文明施工管理标准化,提高扬尘控制科学化水平,加大力度开展房屋建筑工地扬尘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紧扣设置施工围挡、道路硬化、车辆冲洗等8项防尘要求,我市住建部门对扬尘污染严重、未落实控制指标的,实施停工整改、信用扣分、约谈、重点监管、行政处罚等措施,着力确保“八个100%”。

    2018年,我市规模以上工程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创建率保持100%,落实扬尘污染防治措施的建设工地面积累计达到2100 万平方米;新开工新型建筑工业化达到312个,面积802万平方米,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133.7%。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项目260个,42个工程项目被评为2018年度浙江省建筑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工地;建立施工工地管理清单并动态更新,共实现91个工地在线检测、460个工地视频监控。

    针对秸秆和垃圾露天焚烧这一环境治理顽疾,我市各地创新方法,运用新型科技手段,提高监管成效。镇海生态环境部门建设了城郊烟气监控系统,通过在宁波绕城高速镇海段沿线通信铁塔高30米以上位置安装热成像摄像机,利用摄像机搭载的自动巡航、远程智能高空瞭望和火点分析等技术,在第一时间捕捉露天焚烧产生的烟火影像,实现对城郊区域露天焚烧点的自动监控,并借助配套软件将任务转派给属地乡镇(街道)进行快速处置。

    目前,总投资约150万元的一期项目(8个点位)于2017年11月投入试运行,2018年8月通过验收,覆盖面积约50平方公里;二期项目(8个点位)现已建设完成,监控范围近100平方公里。

    城郊烟气监控系统一期上线运行以来,已成功闭环处置百余起火点告警,实现了对垃圾、秸秆等露天焚烧行为监管的无人值守,同时有效提高了火情的处置率和处置效率,进一步遏制了露天焚烧行为。根据软件系统统计,2018年5月至8月,镇海露天焚烧行为较上年前4个月削减30%以上。

    全面建设清新空气示范区

    到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将持续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虽然,在全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实效,但要实现“稳定达标、持续改善”的目标,我们仍然面临诸多问题和考验。

    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分析,从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来看,当前,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PM2.5浓度低于15微克/立方米,其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经验表明,PM2.5年均浓度在35至40微克/立方米时,可实现年均下降3%左右,在30至35微克/立方米时,可实现年均下降2%左右。由此可见,“我市大气污染治理的难度越来越大,环境空气质量改善的幅度也越来越小,并且对外来输入的污染物越来越敏感,存在波动甚至是反弹的风险。”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深化工业废气、机动车船污染治理和面源污染治理,全面开启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新征程,加快推进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环境空气质量将持续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VOCs排放总量分别比2015年削减17%、17%、20%。全市60%的县级以上城市建成清新空气示范区,将基本消除重点区域臭气异味。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加快高污染燃料设施淘汰改造、加快集中供热建设。到2020年,全市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27亿立方米,基本完成35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淘汰工作,完成煤炭消费总量控制任务。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严格项目准入、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加快落后产能淘汰。到2019年,基本完成涉VOCs“散乱污”企业(作坊)清理整顿。到2020年,产业布局更加合理、淘汰落后产能企业300家以上、新增小微企业园30家以上。

    深化工业废气治理。全面推进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区域的废气治理。到2020年,将完成300个重点项目、450家企业VOCs治理和15个重点园区的治理,大气污染物均执行特别排放限值,燃气锅炉完成低氮燃烧改造。

    强化机动车船污染治理。开展柴油货车专项整治,大力推进国Ⅲ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等老旧车辆的淘汰。2019年7月1日起,实施机动车国Ⅵ排放标准;到2020年,中心城区公交车将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不断提高岸电使用率,推进船舶排放控制。

    加强面源污染治理。深化扬尘、露天焚烧等城乡废气综合整治。到2020年,建设工程扬尘治理水平将持续提高,城市主干路机械化清扫率持续保持100%,绿色矿山建成率和废弃矿山治理率达到100%,全面完成垃圾、生活废物的臭气治理,建立并巩固露天焚烧的监管和处置机制。

    建立健全大气环境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建设、提高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管能力、提升环境空气监测和区域联防联控水平。2019年,全市乡镇(街道)将全面建成环境空气监测站点。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波日报